黃景仁詩詞集
黃景仁(1749年-1783年),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xiāng)。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黃景仁詩詞集,來欣賞一下吧。
黃景仁詩詞集(篇1)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北游忽不樂,東來攬齊岱。陸盡燕趙交,水送汶泗會。
只有清濟源,伏流隱支派。亦如古達人,心跡有時晦。
群山盡朝岳,敢向不敢背。峨峨靈威丈,揖我青霞外。
迓客遣片云,飛來若車蓋。揮手暫相謝,冰雪迫徂歲。
游倦思小休,勝濟行未艾。寄語雪中花,石上勞相待。
黃景仁詩詞集(篇2)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疊嶂忽中豁,杈枒見山城。是時及晚爨,一片煙漫青。
頓與人氣接,往恐倏忽平。我馬何豗尵,叱馭驅(qū)速行。
長坡落浩蕩,回首無留情。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后裔,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并稱“二仲”,和洪亮吉并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xué)李白,所作多抒發(fā)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dāng)軒集》、《西蠡印稿》。
黃景仁詩詞集(篇3)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登徒好色馬卿消,黃絹清歌響未遙。我讀先生《燕將錄》,鬢絲禪榻太無聊。
黃景仁詩詞集(篇4)
詞牌名:春興|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夜來風(fēng)雨夢難成,是處溪頭聽賣餳。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黃景仁詩詞集(篇5)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氈帳如云甲光黑,飲馬完顏至江北。六州連棄兩淮墟,半壁江東死灰色。
雍公倉卒來犒師,零星三五殘兵隨。勤王一呼草間集,督軍不來來亦遲。
萬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陣如山立。海陵走死賊臣誅,順昌以來無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長,六飛安穩(wěn)回建康。此時長驅(qū)有八可,以笏畫地言瑯瑯。
不可與言言不必,肯復(fù)中原豈今日?五路烽煙百戰(zhàn)平,二巴門戶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馀悲,即今戰(zhàn)處留荒祠。寒蘆半沒楊林口,白浪猶沖采石磯。
江淮制置亦人杰,下流觀望何無策?再造居然賴此人,不是儒生敢輕敵!
肅爽須眉一代雄,誰令遺骨老蠶叢?招魂縱有歸來日,應(yīng)在吳山第一峰。
黃景仁詩詞集(篇6)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句金之壇閑有陵,云可度世而上升。東南一竅辟地肺,綿延休氣時云騰。
華陽玉碣閉千載,登空有蹻誰其乘。我生夢見且未得,君有仙骨君先登。
神君抗手不復(fù)顧,曲城閶闔呼可膺。江山文藻待洗刷,乘風(fēng)欲去何由能。
譴訶元放叱抱樸,笑彼過客如風(fēng)鐙。叢花匹練俯下界,幻作組繡羅君膺。
歸來脫袖出奇句,是何光氣誰依憑。試聽擲地響金石,不然捫字生圭棱。
竹墳篆鼎披詰屈,冰車鐵馬驅(qū)凌兢。星枝落筆芒四射,虹血漉劍斑初凝。
不愁嘔心鉥肝腎,云夢x胸浮蒸。始知名山助才力,技至此矣胡能稱。
靈蛇荊璧家所握,嘈囋眾響喧蛙蠅。君其一出空所見,始以赫日消春冰。
由來文章貴瑰傀,肯襲蹊徑循畦塍?!对凭贰渡焦怼妨x斯正,墨兵蒙寇言差恒。
云奇豈復(fù)古人過,況以常語相因仍。長庚星死玉樓召,此事讓君三折肱。
參之韓杜得沈奡,大厥門戶歸高曾。游山讀書更十載,恐絕來者難攀承。
我方兀兀弄鉛槧,方幅偪仄無尺繒?;葸B得句自吟賞,束晰漫語叢譏懲。
謬逢作者癖痂嗜,積氣得吐相夸矜。憶從去春枉君作,遲久不報理詎應(yīng)。
苦緣望氣已辟易,疲軍再鼓嗟難興。傾心倒意詎能默,聊用撮壤崇山層。
自知俗骨不能換,煩君汲引拋長繩。朗吟偕訪舊游去,挈我騎二茆龍升。
黃景仁詩詞集(篇7)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啞啞啼烏翅倒垂,托身偏擇最高枝。向人不是輕開口,為有區(qū)區(qū)反哺私。
黃景仁詩詞集(篇8)
詞牌名:少年行|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
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黃景仁詩詞集(篇9)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湖上群山對酒尊,無山無我舊吟魂。不須剪紙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黃景仁詩詞集(篇10)
朝代:清朝|作者:黃景仁
一枝梅折孤山麓,冷浸銅瓶汲朝淥。即此便是逋仙魂,變現(xiàn)花前貌如玉。
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絕俗。玉潭妙手為寫真,五百年前閱風(fēng)燭。
石幾生云氣尚溫,吟眸點漆神逾足。一童一鶴猶依依,詎是無情拋骨肉。
妻梅謾語如可憑,清供家山問誰錄。后人但賞疏影詩,誰知別有相思曲。
老去高情寄托深,幾株留伴墳前竹。何當(dāng)喚起圖中人,茗話寒宵瀹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