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
菊花盛開,香氣四溢,其花瓣如絲,爪如爪。層層疊疊的花瓣,就像在黑暗的天空中綻放的明亮的煙花。它的花瓣很漂亮。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篇1
長安晚秋
[唐] 趙嘏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
作品賞析
[注釋](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霧。 拂曙:拂曉。(2)高秋:深秋。(3)渚:池沼。(4)鱸魚:巨口細(xì)鱗,惟松江四腮的最好。(5)南冠:楚冠。
[譯文]秋天拂曉時,天上的云霧都帶著美女靖的寒意,漢家宮殿的周圍呈現(xiàn)出深秋的景象。殘星幾點,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由調(diào)悠揚婉轉(zhuǎn)。籬邊半開的菊花呈現(xiàn)出紫艷之色,靜悄悄的,水面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家鄉(xiāng)的鱸魚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卻要像鐘儀那樣戴著南冠,學(xué)著楚囚的樣兒羈留他鄉(xiāng)。
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篇2
和郭主簿 其二
[魏晉] 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作品賞析
[注釋]
(1)這一首詩作于秋季。詩中通過對秋景的描繪和對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山林隱逸生活的熱愛,也襯托出詩人芳潔貞秀的品格與節(jié)操。
(2)和澤:雨水和順。周:遍。三春:春季三個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見《禮記?月令》)
(3)露凝:露水凝結(jié)為霜。游氛:飄游的云氣。肅景:秋景?!稘h書?禮樂志》:“秋氣肅殺?!?/p>
澈:清澈,明凈。
(4)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 逸峰:姿態(tài)超邁的奇峰。遙瞻:遠(yuǎn)望。
(5)開:開放。耀:耀眼;增輝。冠巖列:在山巖的高處排列成行。
(6)貞秀姿:堅貞秀美的姿態(tài)。卓:直立。此處有獨立不群意。霜下杰:謂松菊堅貞,不畏霜寒。
(7)銜觴:指飲酒。幽人:指古代的隱士。撫爾訣:堅守你們的節(jié)操。撫:保持。爾:你們。訣:法則,原則,引伸為節(jié)操。
(8)檢素:檢點素志;回顧本心。展:施展。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竟:終。良月:指十月。
《左傳?莊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shù)焉?!?/p>
[譯文]
雨水調(diào)順整春季,秋來清涼風(fēng)蕭瑟。
露珠凝聚無云氣,天高肅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聳立,遠(yuǎn)眺益覺皆奇絕。
芳菊開處林增輝,巖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堅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賢隱士,千百年來守高節(jié)。
顧我素志未施展,悶悶空負(fù)秋十月。
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篇3
飲酒 其四
[魏晉] 陶淵明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zhuǎn)悲。
厲響思清遠(yuǎn),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fēng)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作品賞析
其四(1)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2)。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zhuǎn)悲(3)。
厲響思清遠(yuǎn),去來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斂翩遙來歸(5)。
勁風(fēng)無榮木,此蔭獨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7)。
〔注釋〕
(1)這首詩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鳥自喻,前六句寫迷途徘徊,后六句寫歸來托身;又以“孤生
松”喻歸隱之所,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的歸隱之志和高潔的人格情操。
(2)棲棲(xī西):心神不安的樣子。
(3)定止:固定的棲息處。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厲響思清晨,遠(yuǎn)去何所依”,今從李本、曾本、蘇寫本、和陶本改。
厲響:謂鳴聲激越。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5)值:遇。斂翩:收起翅膀,即停飛。
(6)勁風(fēng):指強勁的寒風(fēng)。
(7)已:既。違:違棄,分離。
[譯文]
棲遑焦慮失群鳥,
日暮依然獨自飛。
徘徊猶豫無定巢,
夜夜哀鳴聲漸悲。
長鳴思慕清遠(yuǎn)境,
飛去飛來情戀依。
因遇孤獨一青松,
收起翅膀來依歸。
寒風(fēng)強勁樹木調(diào),
繁茂青松獨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處,
永遠(yuǎn)相依不違棄。
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篇4
飲酒 其七
[魏晉] 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
作品賞析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3)。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4)。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5)。
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6)。
〔注釋〕
(1)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
愁,逍遙閑適,自得其樂。
(2)裛(yì意):通“浥”,沾濕。掇(duo 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段倪x》卷
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游?!O
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嗽馈肚锞召x》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
之隨波?!边h(yuǎn):這里作動詞,使遠(yuǎn)。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 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 群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 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
即悠閑適意的生活。
〔譯文〕
秋菊花盛正鮮艷,
含露潤澤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
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
再執(zhí)酒壺注杯中。
日落眾生皆息止,
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
姑且逍遙度此生。
含菊花的經(jīng)典古詩詞背誦篇5
菊
[唐] 鄭谷
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征手法。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雜草。菊,僅從其枝葉看,與蓬蒿有某些類似之處,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孫,是很容易把菊當(dāng)作蓬蒿的。詩人劈頭一句,就告誡他們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論。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鰡栴},有高屋建瓴之勢,并透露出對王孫公子的鄙夷之情。作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鬢毛”,緊承首句點題。每年陰歷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和賞菊的習(xí)慣,飲菊花酒,佩茱萸囊,還采擷菊花插戴于鬢上。詩人提起這古老的傳統(tǒng)風(fēng)習(xí),就是暗點一個“菊”字,同時照應(yīng)首句,說明人們與王孫公子不一樣,對于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這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tài)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zhì)和高尚品格?!奥稘袂锵銤M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fēng)采,躍然紙上。在這里,“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皾M”字形象貼切,表現(xiàn)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chǎn)生的魅力。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zhì)以后,很自然地歸結(jié)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xué)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云:“崇文館瓦松者,產(chǎn)于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蓖咚呻m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桐君(醫(y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zhì)?!坝蓙怼迸c“不羨”相應(yīng),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jié)。這結(jié)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抉示,詩意得到了升華。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此詩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