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詩歌朗誦
詩詞歌賦指文章的四種形式,是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概稱。 其中,詩詞在人們的通常思維中是有著嚴格格律的兩種詩歌體式,是不能亂行押韻和誤用平仄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生詩歌朗誦大全,僅供大家參考!
高中生詩歌朗誦(精選篇1)
1、石灰吟
于謙〔明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 一作: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2、核舟記
魏學洢〔明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高中生詩歌朗誦(精選篇2)
1、滿井游記
袁宏道〔明代〕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2、拜年
文征明〔明代〕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友人拜年都是遞上名片不求見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滿了名貴拜貼。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我也隨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貼,世人認為這樣更簡易,但不會認為這是空虛的禮節(jié)。
3、別云間
夏完淳〔明代〕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三年為抗清兵輾轉(zhuǎn)飄零,今天兵敗被俘成為階下囚。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 一作:河山)
山河破碎,感傷的淚水流不斷,國土淪喪,誰還能說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
已經(jīng)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想到永別故鄉(xiāng)實在心犯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等到我魂魄歸來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繼者的隊伍抵抗清軍。
高中生詩歌朗誦(精選篇3)
1、湖心亭看雪
張岱〔明代〕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2、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明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江邊的白發(fā)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高中生詩歌朗誦(精選篇4)
1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
元好問〔金朝〕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此曲寫法與詞相近,這是因為在宋元之交,詞、曲均稱樂府,都是被諸管弦,傳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詞曲分疆并不甚嚴。《蓮子居詞話》認為此曲作詞調(diào),就是這個緣故。具有詞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個特點。
2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元好問〔金朝〕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3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問〔金朝〕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全詞開篇寫景,景即眼中所見:北邙山上的墳墓;黃塵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飛秋南歸的大雁以及日日奔騰的東流水,景物選取由近及遠,然后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惆悵,因此詞人低吟出“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詞句。再由抒情轉(zhuǎn)入下片的議論:對人生短暫的無可奈何和對未來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吧w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笔窃~人縱觀自然及人事滄桑,感情經(jīng)過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結論,不無哲理意義,它涵了封建社會大多數(shù)讀書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體味,起到了一種生活教科書作用。
高中生詩歌朗誦(精選篇5)
1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徽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
2與朱元思書
吳均〔南北朝〕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個字。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但文章又有異于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xiàn)了可貴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3三峽
酈道元〔南北朝〕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