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如何寫?“穆斯林的葬禮”不僅語言精辟,而且充滿了四字成語,句句精挑細選,情感細膩真摯。祝福天下所有擁有如此純真愛情的人:有情人終成眷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哪滤沽值脑岫Y讀后感作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1
未名湖上,晚霞滿天。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都是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得艷紫,略顯出秋的悲涼。
代玉美,但荒涼詩篇的深厚感情,從拉開了帷幕。如果可以,請讓我提前了一段時間,玉玉戰(zhàn)爭乃至未來不那么年輕,我就沒有遺憾了。就讓時間告訴你,一時間當它是如此明亮。
倫敦—一個比較虛幻的,縹緲的霧都,每個學生到達我們那里學習的人一般都會有一段纏綿悱惻的往事,梁冰玉自然也不會為了逃脫。國內研究戰(zhàn)爭開始爆發(fā),出于對玉執(zhí)著的喜愛,韓子奇攜玉前往美國英國避難。兩人之間共同實現(xiàn)躲避這些戰(zhàn)爭的硝煙,朝夕相處,互生情愫,邂逅于霧都之中,于是有了他們對于愛情的結晶——新月。
一輪新月獨自掛在夜空中,在它耀眼的光芒下,一輪新月落入了穆斯林的懷抱。 我們不能從嬰兒的臉上讀到任何故事。 她抹去了她死前前世的所有記憶,出生時帶來了一場非常神秘的表演。 韓新月的出生不僅給回族家庭增添了歡樂,也預示著一種歡樂和悲傷。
時光飛逝,就像白駒的成分缺口。新月已經(jīng)長成了一個男人。在楓樹小徑上徘徊,手里拿著一本外國名著《簡》?!睈邸毖劬ο裨鹿獍銉A瀉而出。耳朵回響著母親尖銳的斥責和父親擁抱頭部的嘆息。她不明白為什么她總是得不到母親的愛和支持,在這平靜的表面上,究竟有多少未知的過去?,F(xiàn)在,就像在霧中看月亮?;\罩在一層不透明的,無形的面紗里。
她的喜愛,在耳朵鋼琴的希望,在拉伸鋼琴,弦樂器震顫,扣心臟節(jié)奏和旋律,如訴如泣,詩意,如畫。新月雛燕心臟被抓獲鋼琴,無知少女的潮流品味愛的果實。一個年輕而有天賦橫溢,這是魚和水,花,蝴蝶,但被無情的父母分手,月亮不怕病痛的折磨,只想靜靜地聽著,并在她耳邊河鋼琴繞彎子。
就這樣,新月在臨死之際才得知一個真相。她在面對新月已經(jīng)升起時來,又在分析新月升起時離開,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自由降落到了人間的使命。
琴聲在墳前回蕩,西南城市天際,一彎新月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國家若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2
拿起這本厚厚的《穆斯林的葬禮》時手上沉甸甸的,然而,合上此書時,卻有一絲淡淡的憂傷以及壓抑久久的難過在心頭蕩漾?;暨_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xiàn)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tǒng),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劇;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xiàn)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慣、婚喪嫁娶習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xiàn)了廣闊的生活畫面。
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范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著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于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于環(huán)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么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我覺得它是現(xiàn)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jié)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么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并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說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后來了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民族主義、神秘主義和宗派主義并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為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xiàn)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粲谖倚牡椎氖菍ξ磥淼囊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著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3
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這本書——《穆斯林的葬禮》,當時看完后心里感覺很沉重,讓我無從下筆,所以,直到今天才寫下這篇讀后感。想到書中講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悲劇,心里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冰心在給《穆斯林的葬禮》寫國際版的序言時,她說在讀這本書之前,幾乎對穆斯林一無所知。自己親自看過之后,我深深表示贊同,我缺乏對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小說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jié)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講述民國時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業(yè)的老字號和文化;講述北大燕園的景色,讓我對北大和學生時代有些感傷;講述避難倫敦,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世界戰(zhàn)爭。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主人公韓新月的命運和與楚雁潮老師之間的愛情。新月還是死了,帶著遺憾走了。但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真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xiàn)實的殘酷,才越發(fā)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
一本厚厚的書,承載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4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別人的推薦下。
剛看到書皮上的那一彎新月,那種神圣和莊嚴,透徹的穿過身體,像是在探尋,又像是在欣賞。
書中的“路”坎坷復雜。情節(jié)像是一團被人千百次蹂躪,一線繞著一線;又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那淳樸莊嚴的資料,根本不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反而讓人鉆了進去,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親情和感情的幫扶下一次次的站起來。終甩脫不掉。哪怕是一個小人物糟遇了不測或是遇到了麻煩,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涼的愛,終使人悲哀。一個個故事情節(jié),成了人們常掛嘴邊的話題。
一部真正飽含世間人情的文學巨作,永遠都是那樣高雅、神圣。問世間情為何物仍是以一聲聲悲涼的惋惜告終……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詞: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5
看完這本書,我心里竟有些悵惘。從梁亦清到韓子奇,從梁冰玉到新月,從天星到清萍、結綠……四代人的恩恩怨怨交纏錯雜,似水中生出蘆葦蕩。水下糾結的根,水面微風輕撫漾起漣漪層層,潔白的蘆花飄飛似夢,卻緩緩落入池沼,不復往昔。
《穆斯林的葬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韓新月,一個小姑娘。她被牽扯進父輩的愛恨情仇,失去生母,至死未見。她短暫的一生也因此增添許多坎坷,更是因養(yǎng)母的宗教偏見未能與楚雁潮完婚,遺憾離世。
新月有著屬于她那個年紀的少女的活潑嬌俏、天真浪漫,也有她所特有的恬靜、懂事與詩意。她容貌清秀典雅,似水中粉荷——“細膩雪白的膚,瑪瑙珠般的唇,黑中微藍的眼眸……”,當真是一彎新月,象征著生命的美,象征著幸福,圣潔而充滿希望。
然而,天意弄人。在這豆蔻年華,新月卻換上心臟病,最終早早辭世。一朵柔嫩的生命之花還未完全綻放便已夭折,一輪彎彎的月兒還未迎來黎明變?yōu)闉踉扑?、霜霧所掩。她從未失去希望,她頑強地站起又倒下,她一點一點爬出黑暗的“魔窟”,追逐光明。因為她知道,在這個世上還有人在為她祈禱;她明白,自己還有心愿未完成——她想再見一見楚雁潮,她想和父親、哥哥繼續(xù)幸福地生活下去,她想重回燕大校園,她想獲得家人對她愛情的支持與祝?!@個嬌弱的少女爆發(fā)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機與力量。她是脆弱的,亦是堅韌的。她是新月,以銀白的月光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亦是小草,以稚嫩的身軀對抗可怕的病魔。
正如書中所說:“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喪失了意志與信念。”
史鐵生雙腿癱瘓,他寫下了一篇篇文章,出版了一部部書籍,用筆將自己的失意與樂觀、不幸與堅強傳達給每一位讀者;霍金全身癱瘓,他探索著未知的宇宙,在人類史上譜寫傳奇;海倫·凱勒雙目失明的同時是個聾啞人,她看不見世界,也無法聆聽世界的聲音,但她用心感受世界,成為了不起的作家、慈善家,激勵了無數(shù)人……這些,難道還不能說明什么嗎?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世界,讓我們以愛來回贈生活。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6
《穆斯林的葬禮》是十分經(jīng)典的一本書,我久聞其名缺從未開始讀它,也許是因為“穆斯林”這三個字的神秘和我對它的不理解,也許是對葬禮的的恐懼,從中學時在路邊的小書攤看到這本書,到現(xiàn)在才開始翻開這本書,確實用了很長的時間。
這本書出版于1988年,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將,作者是霍達,回族,生于珠玉世家。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圍繞一個穆斯林家庭展開,以玉的故事貫穿始終,講述了這個家庭和社會60余年的歷史興衰變遷,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又以玉為紐帶描寫了書中幾個關鍵男女的愛情悲劇,不同時代的兩代人卻有著相似的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讀完再看作者的簡介,才發(fā)現(xiàn)仿佛整部書的內容都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一般,才能寫出如此感人的故事、如此優(yōu)美的文字。
這本書講述的是梁亦清、韓子奇和韓新月三代人的故事,從晚晴民國初年祖輩梁亦清收養(yǎng)孤兒韓子奇開始,一直圍繞梁亦清的玉器手藝和穆斯林的地位闡述;到父輩韓子奇繼承梁亦清的玉器手藝并發(fā)展為玉器生意,經(jīng)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直到解放后這段時間里,韓子奇經(jīng)營的奇珍齋的動蕩,韓子奇與梁亦清兩個女兒的愛情糾葛;再到女兒韓新月讀了大學缺因病去世,與楚雁潮的愛情故事,穆斯林信仰的諸多禁忌;最后寫到了___開始后,韓子奇一生珍藏的玉被奪走,伴隨著玉的流失而死去,整個家庭終歸于平靜。
整部書有五十萬字之多,但是讀起來絲毫不覺得厭倦,從頭到尾絲絲扣人心懸,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下,非要一口氣讀完才覺得能夠舒展一口氣。從書的結構上來看,過去與現(xiàn)在的內容相間隔,讀完過去的那個章節(jié),忽而又回到現(xiàn)在的章節(jié),竟然不覺得唐突,兩部分內容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是十分困難的。讀完只覺得內容十分流暢,前后銜接十分緊密,前面設置的包袱在后面某處非常自然地就出現(xiàn)了,也許前面并沒有專門設置包袱,但是會讓你感覺就是那么的自然,不僅僅是文字上的前后呼應,內容、內涵、故事都是那么的呼應。甚至連作者自己都說“我在落筆之前設想過各種技巧,寫起來卻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jīng)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只是把它“發(fā)掘”出來,而無須再補上一塊或是敲掉一塊。它既然是“孕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制造的那樣隨心所欲地加以改變。我尊重這個完整的肌體,我小心翼翼地、全神貫注地捧著它,奉獻出來,讓它呈現(xiàn)它本來的面目于讀者面前。”能產(chǎn)生這么好的作品,作者寫之前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遲遲沒有動筆,就為了等待落筆的最佳時機。在落筆前的很長時間里,作者反復向身邊的朋友講述著還沒有寫出的故事,而正是因為許多的內容都是作者的的親身經(jīng)歷,才能如此的流暢,講述才能夠如此的感人,以至于她的聽眾都已哭泣。打動了別人,打動了自己,等到了最佳時機,終于落筆將書寫成,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自然,但是背后又經(jīng)過了那么多的艱難。
“隨珠和碧明月清風”是書中博雅宅的主人“玉魔”老人所寫,玉和月在穆斯林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句話正是緊扣了玉和月的意象?!坝衲А彼篮笏募耶a(chǎn)由兒孫敗光,一生收藏被散賣;反而由“玉王”韓子奇通過各種努力又收集了起來,韓子奇與玉的聯(lián)系、與妻子梁君壁和妻子妹妹梁冰玉的愛情糾葛都是圍繞著玉和月展開。女兒韓新月與她的老師楚雁潮的愛情又照應了母親梁冰玉當年的逃避與面對。無論是“玉魔”死后的家產(chǎn)散盡,還是“玉王”一生收藏的流失,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已經(jīng)給出了穆斯林的解釋,在云游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他離開了吐羅耶定巴巴,被虛幻的凡世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鉆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癡迷的一生。
這部書的內容也是感人的,里面對于穆斯林習俗的描寫內容十分的多,尤其是關于穆斯林只能與穆斯林結婚的這種禁忌,貫穿始終,也造成了女兒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妹妹梁冰玉的愛情悲劇,乃至梁君璧的婚姻悲劇,當讀完整部書后,正為如此多的悲劇所感懷時,韓子奇口吐真言,自己并不是一個穆斯林,將整部書之前架構的一套體系推翻,但這又是不能被允許的。故事引起了讀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韓新月的一生雖短暫,她卻能夠像母親一樣反抗社會的偏見,勇敢的追求自我和愛情;韓子奇一生波瀾,卻在臨死前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梁亦清勤勤懇懇,正像是目前階層分化中的藍領技術人員,卻又是無法改變的階層固化,這也是不同民族的地位不平等所導致的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僅是梁亦清、韓子奇、韓新月三代人的葬禮,還是在整個社會以漢族為主的背景下,穆斯林作為少數(shù)群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精選篇7
霍達說:“我并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閱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jīng)歷,和作者共同創(chuàng)造了文學?!钡拇_,能令人內心產(chǎn)生巨大波瀾、仿佛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jīng)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愛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刮殘的花朵般的愛情討個說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凈,大雨過后,他還是要面對一切,但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后,即使拖著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于黃土。韓子奇在云游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鉆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癡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jīng)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干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癡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說:“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會有天堂、輪回,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囊馕读?。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凈化心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