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_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_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_热99在线视频

365文案網(wǎng) > 實用文 > 讀后感 >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

時間: 新華 讀后感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通用8篇)】,供你選擇借鑒。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1

論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詩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這些人中,最讓我欽佩的,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在被貶的時候,仍然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與友人一同出游。我欽佩他,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了他的豪邁;同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他的深情;還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華之人,怎能不欽佩?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心世界,于是在眾多關于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這本書寫了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里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裾?,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jié)無為?!弊鋈俗鰝€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后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東西并沒改。

蘇東坡的一生是異??部赖?,也是樂觀開朗的。他的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垂名千史!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2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認識他,并努力透過書去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3

由于一些事故,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拿到手比較晚,聽大家在群里的誦讀,及誦讀的心得,我有些怯了。這是一本什么書啊,這么繞口,還有這么多字不認識,這不是自己為難自己嗎?加入至善讀書社,剛開始想著是讀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一些流行的小說,最好是拍成電視的劇本?,F(xiàn)在可好了,還有這么多難關需要過。

看著別人發(fā)到博客上的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我真有點震驚!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來談感受,每個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啊。一遍又一遍的合上又打開,深深的陷入了沉思。

《蘇東坡傳》章節(jié)很多,我主要是從是蘇東坡的童年與青年談起。

首先談一下舒東坡的家庭情況。

蘇東坡的父親在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就一直進京趕考,父親的積極上進,對蘇東坡的學習無疑有很大的觸動和啟發(fā)。父親趕考鎩羽而歸,但其積累的學習的方法及淵博的知識對蘇東坡的教育有很大的幫助,父親可以矯正兒子的讀音錯誤,對孩子的學習存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在蘇東坡的父親進京趕考期間,蘇東坡的母親在家管教孩子,母親教蘇東坡《后漢書》、《范滂傳》,教育蘇東坡有正確的人生觀,激勵蘇東坡進行苦讀專研。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和他傳說中的妹妹蘇小妹都一起苦讀書。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住,彼此相會與夢寐枝江,寫詩相互寄贈。

家里各種圖書插列滿架,這樣的家庭氣氛,正適合于富有文學天才的蘇東坡發(fā)育。

從蘇東坡的父母對蘇東坡的教育,作為老師和母親的我不禁想到在教育學生和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注意自身的修為,自身的素養(yǎng)對孩子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影響。要給孩子好的教育,要想讓孩子學好的話必須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是學校也是家庭。

蘇東坡非常聰明,十歲時,已經能寫出奇句。但他的聰明并沒有讓他懈怠。為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讀經史文,經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背書時不僅僅注重文章的內容,知識,連文字措辭也不可忽略,好多時候整本書都給背下來了。這種記憶實在是艱難和費事的苦事。蘇東坡正是用這種方法對所讀的書本理解的非常深刻,并能加以靈活的應用。

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也想要成績。學生更想要那種不費事就能得高分的捷徑。我們不是蘇東坡這樣的奇才。所以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沒有好的方法,沒有捷徑可走時,簡單吃苦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能夠吃苦,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再來想想自己,整天以各種忙為借口,變得越來越懈怠。想要教育好孩子們,必須自己不斷的提升自己。學習不分時候,走近舒東坡,熟悉蘇東坡就是自我改變的開始。一定要變成一個勤奮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能激勵別人的人。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4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修為方面的貢獻,說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談個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已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身居高位(當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帶動一大批人?!拔嵘峡梢耘阌窕蚀蟮?,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shù)貎尚蕖傲?,斗瘟疫、擴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百姓抗蝗災大生產,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5

有幸跟著敘事者,跟著大師林語堂,走近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蘇東坡,度過了這個美好的四月天。

印象頗為深刻的是第十五章——東坡居士,被貶黃州的蘇東坡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是那樣的灑脫可愛:

他頭戴斗笠,手扶籬笆,與農夫同樂;

他芒鞋竹杖,雇一小舟,與漁樵為伍;

他往往被醉漢東推西搡或粗語相罵,卻“自喜漸不為人識”;

他開始種田耕地,自稱“東坡居士”。他和農人一樣,會因一場久旱而至的大雨快活而滿足;

他清醒而自知,他曾說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fā)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采毛織毯子;

他還會詼諧地和好友陳慥開玩笑:“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p>

他珍視自己的幸福,把對妻子的賢德之贊寫于詩中;

他善于做菜,發(fā)明有名的“東坡湯”;

他日益沉浸于祥和的農村氣氛中,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

他處處感受到快樂滿足之余又不乏仁愛之心,他自發(fā)成立救兒會,行上乘佛教教義。。。。。。

在作者的筆下,此刻的蘇東坡,雖然窮困,但這段日子在他浮浮沉沉的一生中,是難得的安謐與幸福。我們可以從文字中處處感受到作者對蘇東坡的喜愛,作者說此刻的蘇子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如果真是完完全全的這樣,那么人性的復雜與真實便不會在蘇子身上體現(xiàn)。

即便灑脫如蘇子,亦有凡人之苦悶。

在蘇東坡被貶黃州的第三年(1802年),聞名天下的行書《寒食帖》的詩文《寒食詩》問世了。

詩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詩寫得蒼涼傷感,向我們展示了此時蘇子惆悵孤獨的心情?!靶∥萑鐫O舟”、“破灶燒濕葦”,生活的窘迫,寒食節(jié)的悲愴,報國無門的苦悶,祖墳萬里的蒼涼,死灰般齊涌心頭。此詩的書法雖寫于之后,但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如石壓蛤蟆,向世人展示其飽含生活悲苦,心境凄涼的感傷。

人性是復雜的。然林語堂先生是如此的喜愛蘇東坡,“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薄皩@種人的人品個性作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币虼耍髡吒敢鈴倪@個多才多藝、生活多姿多彩的蘇子身上,挑選出若干他使人敬愛的特點,使他更積極向上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果然,這樣讀完之后,除去那些熟悉的詩句讓我更加喜愛之外,更平添了些許對蘇東坡這個人物原原本本的喜愛。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6

蘇東坡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書。

可以說,蘇東坡的一生豐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他的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

蘇軾在四十歲以后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嘗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貶職。此時的蘇東坡依然胸懷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窘境,自己卻不是很在意,四處游玩,四處寫作,四處交友。以灑脫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對人生。

人生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你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人生。你積極對待,生活則充實、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極對待,生活則空洞、無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后,他完全不能說話,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以微笑面對人生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shù)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fā)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并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人生苦短,讓我們像蘇東坡、霍金一樣以微笑面對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精彩,更加光明!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7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澳惆?,滿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50字篇8

起初我對東坡的了解只停駐于他的詩詞,但合上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不禁對東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態(tài)度肅然起敬。從了解到喜歡,直至與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塵莫及,但他就像一盞明燈,引我前行。

東坡寫詩作畫,練字,亦好美食,喜鉆研。至今令人大快朵頤的東坡肘子,因弟弟而興起的瑜伽術,全情投入的釀酒煉丹,縱觀東坡的一生,相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為一個興趣廣博的頑童。經歷永遠充沛,總有自得其樂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樂觀享受著生命的每個瞬間,了解東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親近它不遙遠也體會著人生最簡單的快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許得是天長地久的誓言,即使歷盡生死,東坡仍將妻子放于心上,期待夢中相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離多天各一方,東坡也借著月亮念著弟弟?;潞3粮?,吾弟定要安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這天地間可曾有不好的人,東坡傾心待人,朋友也是隨他遍布天下。

貶謫流放是東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得罪奸佞,流落他鄉(xiāng),他也無所畏懼,風雨飄搖中,自能一笑置之。走黃州,嶺南,海南島。艱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對敵不可低頭,對百姓定要鞠躬盡瘁,越是走進東坡的一生,越適應他的浩然正氣。而震撼權術,斗爭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諱,絕不委從。他真,他正,他剛。滔滔海浪亦不能將他的本性折損半分。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瀟灑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溫存和生命別樣的篇章。

28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