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xué)生《小兵張嘎》讀后感
《小兵張嘎》這部電視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小兵張嘎讀后感,來欣賞一下吧。
小兵張嘎讀后感1
前段時間,我在學(xué)校的圖書館里看了一本書,叫《小兵張嘎》。 其實關(guān)于嘎子的故事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已經(jīng)不止一次看過了,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說一說嘎子的英雄故事!
《小兵張嘎》一書主要講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絕,他決心為奶奶報仇。嘎子想去尋找打鬼子的游擊隊,可是八路軍叔叔們都覺得嘎子年紀小,暫時還不能加入游擊隊。嘎子沒有放棄,而是帶領(lǐng)著小朋友們一起對付日本鬼子。嘎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次地把鬼子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區(qū)隊長代表部隊表揚了嘎子,獎勵給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槍,嘎子終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
我想嘎子是懷著一顆為國家為人民的心加入兒童團,他的勇敢機智、正義敢和他的吃苦耐勞使他連連取得勝利。 雖然也犯過錯誤,但他在別人的教育下很快就改正了錯誤,還在戰(zhàn)場上英勇地和游擊隊去戰(zhàn)勝敵人。
從嘎子身上,反映出他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我們也同樣可以把他的精神運用于現(xiàn)在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面對困難勇于克服,不怕挑戰(zhàn),不怕挫折。我們要以張嘎為榜樣,努力學(xué)習(xí)才能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
小兵張嘎讀后感2
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小兵張嘎》。故事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 張嘎和他奶奶住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邊,有個叫“鬼不靈”的村子。八路軍的偵察員排長老鐘叔在他們家養(yǎng)傷,抽閑時給張嘎做了一個木頭手槍。一天,鬼子突然包圍了村子,把老鐘叔抓走了,奶奶為了保衛(wèi)老鐘叔被鬼子殺害了。張嘎一心想要報仇,他帶著木頭手槍去找八路軍。在路上張嘎巧遇八路軍的偵察員羅金保,羅金保把張嘎帶著去見八路軍的錢隊長,讓張嘎加入了八路軍。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張嘎機智、勇敢的跟鬼子做斗爭,出色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wù),殺死了殺害奶奶的鬼子,還救出了老鐘叔。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嘎不怕困難的精神。他一次次遇到困難,總是能冷靜的思考。不像我,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害怕了,例如:一個字不會寫就大喊:“媽媽,這個字怎么寫呀?”一個題不會做,就大叫:“爸爸,這題怎么做呀!”…… 這跟張嘎相比,我一點都比不上他,這怎么行呢?
跟張嘎相比,我就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可張嘎呢?他跟我差不多大,可他吃不飽穿不好,還要當(dāng)偵察兵,跟鬼子斗智斗勇,他不累嗎?
所以我們要張嘎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他不怕困難的精神,更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xué)習(xí),為強大我們的祖國而努力!
小兵張嘎讀后感3
早在3歲時,我就看過《小兵張嘎》的電視。雖然那時我還小,但是我已經(jīng)深深地被小嘎子吸引住了。一放暑假,我馬上去買了一本《小兵張嘎》。閱讀時,我一會兒笑,一會兒沉默,為這個可敬可愛的八路小英雄感到自豪。
在白洋淀的一個叫“鬼不靈”的村子里,有一個調(diào)皮可愛的少年—張嘎子,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次“白脖”來掃蕩,殺了為八路軍掩護的奶奶,抓走了小嘎子的朋友老鐘叔。小嘎子下決心要為他們報仇,從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八路軍,引發(fā)了一幕幕可歌可泣但又滑稽的故事。
小嘎子,他有平常孩子的調(diào)皮、活潑,也有八路軍戰(zhàn)士的勇敢、機智。他不怕犧牲自己,立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八路軍。小嘎子還很好勝。有一次,他與黑胖打賭摔跤,竟用牙齒咬人。還有一次,他往“白脖”的房子的煙囪上放稻草,讓樓房著火,立了一個大功。小嘎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保衛(wèi)中國,他經(jīng)常會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令我很感動。我感動他與老鐘叔生死與共的友情;感動他對奶奶真摯、深厚的感情;感動他為了祖國,勇敢、忘我的精神。
細細品讀此書,徐光耀爺爺讓我第一次了解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這段歷史,仿佛讓我聽到了八路軍戰(zhàn)士鏗鏘有力的步伐,看到了正義與邪-惡較量的動人場面,看到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與他們所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深切地知道了我們和平和幸福的來之不易,這一切都是八路軍與老百姓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品讀此書,我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我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科學(xué)文化知識,從小立志成才,為祖國作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