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當(dāng)看完一部作品后,你都有了哪些收獲呢?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一篇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歡迎閱讀借鑒,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篇1)
第一部電影,有讓我想看第二遍的沖動。
影片以三人稱的敘述開始,敘述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新奧爾良,美國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卻容不下1900。一個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條豪華輪船貴賓艙的鋼琴上,卻被輪船最底層的黑人添煤工人收養(yǎng)了。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象征好處,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鋼琴就是他的媽媽。
“什么是孤兒院”“孤兒院像監(jiān)獄,關(guān)沒孩子的人?!?“什么是媽媽”“媽媽就是馬,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馬,你賭她絕對贏?!币婚_始爸爸Danny給1900的世界觀念就是與普世價值相反的,早已經(jīng)在1900的潛意識里刻下了“船是整個世界而陸地是不可登上的船”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出現(xiàn)意外死了之后1900開始展現(xiàn)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鋼琴演奏。準(zhǔn)確的說,是鋼琴和船一齊組成了媽媽這個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再了鋼琴和船的身上。
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可惜當(dāng)時我還沒看這部影片。
船在港口??窟^無數(shù)次,影片中透過畫面表現(xiàn)出來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敘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時候,因為這次靠岸才有了這個故事和1900這個人,因為是Max向岸上的人講述了1900的故事,讓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問1900“你為什么不下船你就應(yīng)去看看這個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開始問自己,但他給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時間都花在質(zhì)疑上,有些事情無須強求?!彼娴氖沁@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質(zhì)疑。不敢質(zhì)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質(zhì)疑他的職業(yè)——海上鋼琴師,也就是不敢質(zhì)疑他媽媽。而在他心里有些觀念一向在被動搖。和農(nóng)夫的那場對白發(fā)生在經(jīng)濟艙的鋼琴邊,就1900和農(nóng)夫兩個人。農(nóng)夫說“幾年前我只懂耕種,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畝地,我從沒見過大城市?!边@句的潛臺詞其實是“1900只懂彈鋼琴,他的世界就是這只輪船”。這是1900的自問。但是1900應(yīng)對農(nóng)夫說的話,回答卻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和你一樣?!边@個“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實際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卻離不開自己的媽媽。農(nóng)夫為了自己的小女兒外出闖蕩,說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并被海洋的聲音所震撼?!拔覐膩頉]有聽到過海洋的聲音”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從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卻沒聽過海的聲音我想,那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夢想。農(nóng)夫告訴了1900,生命是能夠改變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畫面呈現(xiàn)的是1900對一個女子的送別。別人為他的琴聲錄制唱片的時候他看到了那個女子,悠揚動聽的琴聲表達(dá)了1900對女孩的愛慕。他想要把錄制的唱片送給她,卻一向沒有勇氣開口。他半夜跑到船艙偷偷的吻她,在船上遠(yuǎn)遠(yuǎn)的望著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個農(nóng)夫的女兒,在女子下船的時候他像女子求證了這個猜想,看得出女子對他也頗有好感,但手里拿著唱片卻最終都沒能把禮物送出去也沒能下船追那個女子。他在船上遇到過無數(shù)的美女為什么偏偏喜歡上了這個女子而這個女子為什么又恰好是農(nóng)夫的女兒因為這個女子象征著“自我”,農(nóng)夫為了他女兒出來探索、闖蕩去新奧爾良尋找自由,而1900也對她有無限的渴望,只是他沒能克服自己的膽怯,他把唱片折斷了,也斷了自己的夢想。這次送別對1900來說是個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失敗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陣子之后,1900最后決定下船了,去尋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員工都與他告別替他高興。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時突然停住了,影片進展到那里變得十分揪心,觀眾最不期望的事情發(fā)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視著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猶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卻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徹底絕望了,轉(zhuǎn)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敘的手法呈現(xiàn)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時間里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舊在繼續(xù)。那艘船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已經(jīng)破舊不堪,準(zhǔn)備被爆破。過去和此刻兩個故事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交匯了。Max去廢棄的船上瘋狂地尋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還在船上。破舊的船艙里全是廢鐵和積水,Max用留聲機在船艙里放著被1900折斷的唱片,音樂放遍了每一個角落,然后他們相遇了。
他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盡頭,盡頭在哪里當(dāng)初我下定了決心下船,下船的時候情緒很好……眼前的景色難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沒看見的景物?!保瓣懙厥且凰姨蟮拇?,是太美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郁的香水,是我創(chuàng)造不出的旋律,我永遠(yuǎn)下不了船?!彼麖囊怀錾筒槐贿@個世界所承認(rèn),他是被遺棄的孩子,應(yīng)對拋棄自己的那個世界他充滿了渴望也充滿的無力。真正想要的東西是最沒有勇氣去爭取的。他對陸地的排斥實際上投射出的是他認(rèn)為自己不被這個世界接納,他沒有勇氣去擁抱這個世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甚至在離別時,在他對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納的。他不明白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著在了戀母情結(jié)中,似的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應(yīng)對這個世界。最終,在自由與死亡之間他選取了死亡,和船一齊被爆破。下船就是一個情節(jié),他在那個情節(jié)中一次又一次輪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開始就說這是個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這樣的名字么影片中時不時出現(xiàn)荒誕的情節(jié),這讓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們每個人的子人格,他包含著我們的欲望、無比渴望卻不被自己承認(rèn)的欲望,故事的結(jié)局就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遠(yuǎn)都下不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永遠(yuǎn)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開始就感動了我,越往后情緒堆積的越多,最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靜的場面中爆發(fā)了,影片結(jié)束之后都無法平息。影片敘述很緊湊,兩個小時每個場景都很經(jīng)典,鋼琴演奏在作為影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達(dá)情感渲染氣氛推動情節(jié)上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我長這么大寫的第一個影評,我沒辦法把每個覺得精彩的地方寫下來,因為真的太多了。我沒敢看別人寫的影評,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實的表達(dá)自己最及時的看法了??赡茉倏磶妆橹髸行碌南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將感受寫下來,是怕任何時間或事情的打擾讓我忘記此時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對或者錯。
我打算將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篇2)
似乎不少中國大陸觀眾鐘愛此片,事實上托納托雷的這部作品在西方影響力有限,得過金球的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和歐洲電影獎的最佳攝影,此外乏善可陳,無非歐洲的《十面埋伏》--浮華的形式美隔著文化差異,總是能獲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掌聲。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聯(lián)想起歐洲的歷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國際象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輪上的技藝角逐。??碌摹动偘d與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1900,“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開放的地方的囚徒。他一生都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不履塵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運,編劇讓他把這樣的命運堅持到底,只有遠(yuǎn)離陸地,他方能觸摸到他的真理和故鄉(xiāng)--這是夢,是傳奇。
有人稱道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陸地上的生活,是不是每個人都認(rèn)為紐約是天堂?1900終生沒有下船,他說陸地比起大海來更無限,是因為他活的很純粹,試想哪個人沒有受到過別人的影響,1900在別人的觀點中也曾經(jīng)迷惑,他曾經(jīng)試圖離開大海,但是在最后他又做回了自己。我想導(dǎo)演在本片中想說的,就是要做回自己這一簡單道理?!?/p>
這個道理就是我說的孤立意象,很迷人。但是整個故事的邏輯是扯淡的。說實話,這個故事比茨威格的《國際象棋的故事》還要扯淡,托納多雷有多少想象力我不知道,但這個故事是多個歐洲傳說和觀點的匆促結(jié)晶,未加推敲,它得過攝影和音樂獎,這的確是評委清醒的洞見,本篇的電影手段精致,但就故事本身而言,遠(yuǎn)未到千錘百煉的精品的程度。
天才在冥想中無師自通,在冥想中自我囚禁和神游八荒,以音樂為背景的電影,恰好是建立在人們對技藝訓(xùn)練的不了解和幻想之上,它的邏輯錯誤被人們視而不見了。任何一個職業(yè)鋼琴師都會認(rèn)為這個天才是瞎扯,沒有摸過鍵盤的孩子首次就能彈出和弦?琴弦能熱到點燃煙頭?這是神話。這是天授的神秘技藝。1900是神之子,不是人之子。不是20世紀(jì)前半葉嗎?好,一戰(zhàn)在哪里?經(jīng)濟大蕭條在哪里?二戰(zhàn)在哪里?這種粗疏說好聽了是想象力,正如張藝謀的《英雄》往好聽里說也是個寓言--但嚴(yán)肅考究起來,《1900的傳奇》又不甘心并作為一個童話,它感嘆著新大陸對老歐洲的吸引力和破壞力,感嘆著工業(yè)文明的迅捷無情,一方面讓主角入世地察言觀色,好勝地進行技藝角逐,一方面又讓他厭世地特立獨行,不履塵土。
我一直嘆賞托納托雷的速寫功力,對影片龍?zhí)椎氖|蕓眾生幾個鏡頭,往往耐玩味,這種漂亮小橋段的特色在《海上鋼琴師》中尤為明顯,走馬觀花,電影主干卻陷入空洞和乏力中。所以這電影離真正的嚴(yán)肅作品還有距離,它只能被歸入浪漫文藝片,為賞心悅目而產(chǎn)生。
1900的身世就是歐洲的水手傳說:來自永無寧靜的大海的異人,沒有故鄉(xiāng),永不出口的秘密,對女人的愛猶如神之子對塵世的最后一點眷戀,勘破了這最后一朵紅蓮,就徹底歸入自由的天道了。
對固定的陸地生活的厭倦。陸地比海更為變幻莫測,這也是老生常談,在1999年的故事片里傳達(dá)這種思想,貌似銳利,其實已經(jīng)是被人廣為接受的理論。
1900的性格和宿命,從這個電影的情節(jié)尚不存在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編劇決定了,其后只是填充一些細(xì)節(jié)將其勾連起來而已。
可以認(rèn)為1900的故事是小號手編造的,這個人對于陸地而言不存在。1900的虛幻性不影響這個故事的美。但是影片結(jié)尾處船爆炸,毫無惋惜生命消失的同情感。一個夢,一個時代,1900,消失了,終結(jié)了。再沒有如此從容的如此浪漫的如此驚險的交通工具,船運時代消失了,更快捷,更冷血,更不耐停留而更有隱忍力的后工業(yè)文明時代開啟,如此而已。1900靈魂從此可以不依附于任何物質(zhì)的束縛,遨游于天海間了。
托納多雷描述孤立意象很高明,但1900的傳奇依然是商業(yè)片,經(jīng)不起推敲。1900長篇大論的“陸地是無限的”,為他終身不下船做解釋,全然是牽強的說教,編劇的確在藐視觀眾的智慧。我如果是編劇,寧可把這段全部剪掉。
陸地再無限,人生也是有限的。除非對于神之子,人生的限制才成為考慮。1900對世俗生活的恐懼,是神之子對世俗的恐懼。只有大海才是他的故鄉(xiāng),只有大海才懂得他的天才和智慧。通過1900之口抒發(fā)一下對世俗奮斗的厭倦,對工業(yè)社會的厭倦,這是讓人不勝厭煩的畫蛇添足。
托納托雷就是個造夢的家伙。主題先行,邏輯瘸腿。適合的觀眾是“憂傷的年輕人”,或者疲倦時理性讓位于情緒化的悲傷者,理解他要表示一種意境而已。托納托雷的海上鋼琴師和《美麗城三重奏》這樣的動畫片其實性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都表現(xiàn)歐洲人在工業(yè)文明中的一種厭倦和夢。是廢墟上的懷舊,而不關(guān)懷現(xiàn)實和未來。
讓1900煥發(fā)愛情的少女形象非常美麗,溫暖,縹緲,她熟睡的櫻唇是在水一方的幸福,這似乎是個法國女演員。托納托雷擅長制造一些意象。雖然《1900的傳奇》在邏輯上缺陷重重,但有些意象非常動人??赡芩膬r值就在于這些孤立的意象,而非故事的全部
我懷疑托納托雷并不熱愛想象力或時代,只是熱愛意象。寧可邏輯斷裂,也要突出意象。
然而,我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樂和攝影,我也喜歡神之子1900,阿波羅般的技藝,英俊,從容,閑雅和脫俗,凡人誰不愛?這是神話中孤絕的散仙,他的藝術(shù)也毫無塵世中音樂的傳承--簡直是對經(jīng)典音樂的不屑一顧,藝術(shù)簡化為直指人心的神秘天賦,看似高妙到了極點,其實是通俗到了極點,這使得對西方音樂一無所知的觀眾,幻覺自己也享受到音樂的真諦,領(lǐng)會到藝術(shù)的極高境地。這就是導(dǎo)演的狡猾,這就是做得漂亮好看的商業(yè)電影。在一個不關(guān)心歐洲歷史、不留意西方音樂歷史軌跡的市場中,這就是讓觀眾沉醉的偽藝術(shù)電影--說它偽藝術(shù),因為它失卻了藝術(shù)的基本要素:真誠,這部電影的一切都在為一個意象一個概念一個觀點服務(wù)著。
如果擺脫人對神的迷戀,用人的理性來評判的話,不如貝克呂松的《big blue>,如果《big blue>(碧海藍(lán)天?)是10分的話,《海上鋼琴師》只有7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篇3)
一個從沒下過船的天才鋼琴家,到底存在沒存在過?
弗吉尼亞號,每次載兩千名旅客,旅客們因為看到美國而雀躍,為了那沒有盡頭的城市而歡呼。
天才鋼琴家1900是在船艙里長大的,沒有去過弗吉尼亞號之外的世界。
弗吉尼亞號有一個繁花似錦的舞廳,1900就是在舞廳的鋼琴上被發(fā)現(xiàn)的。1900也是在八歲這年第一次在這里無師自通的開始了彈琴。
一轉(zhuǎn)眼,1900在27歲遇到了小號手馬克斯,于是小號手作為敘述者給我們講了他所知道的1900的故事。
馬克斯上船是應(yīng)聘而去,面試的時候,他一段即興表演征服了招聘負(fù)責(zé)人,也吸引了1900的注意。
上船三天以后,馬克斯和1900相遇了——那是一次浪漫的彈奏,治愈暈船的演奏。隨船而動的鋼琴,帶著他們在舞廳里馳行,巨大的吊燈也隨船而蕩。他們那樣自由,那樣歡樂,無憂無慮。撞壞了彩窗,撞壞了船長的房間,也不過是被罰去燒鍋爐。如此看來,弗吉尼亞號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烏托邦。在這里,在這有限的空間里,卻能夠享受到暢快的自由與輕盈。
弗吉尼亞號上不能沒有音樂,一等艙需要音樂,三等艙一樣需要音樂。上一秒人們還沉浸在音樂里,下一秒,只要有人喊出“美國——”人們就被拉出了音樂。一下子繁華散去,人去船空。所以,弗吉尼亞號上的生活,仿佛紅樓一夢終有一醒,盛席華筵終有一散,周而復(fù)始。
馬克斯總是試圖給1900灌輸下船的好處——名、利、房、妻子、成功。1900看透了這種永遠(yuǎn)在追逐的生活,他拒絕了。
萬萬沒有想到,給1900種下下船意識的人是拉風(fēng)笛的男人,他說,大海告訴他生活是廣闊無邊的。1900一直在思考“大海說的話”,因為他一直在大海上卻不曾聽到大海對他說什么。
斗琴是《海上鋼琴師》的經(jīng)典橋段。剛開始我納悶,為什么第一首曲子要彈圣誕的曲子——啊,是因為歡樂,第一首曲子是歡樂的,1900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他是真心喜歡音樂,他喜歡有人與他交流,就像他喜歡拉風(fēng)笛的男人一樣。他迷惑,他不解,但是他是高興的,同時他希望對方可以高興。我想,第一首曲子是1900最想跟在場的人說的——請高興吧,就簡簡單單的高興吧。
斗琴第二首曲子,1900聽的淚流滿面,他喜歡音樂,而且也喜歡對方,特別是他聽出了對方音樂里的情感,全場只有1900聽的淚流滿面。他是那樣的純真與純粹,他懂了對方。
我想是因為1900對對方的欣賞,他彈了對方的曲子,聽一遍就記住,聽一遍就復(fù)彈,已經(jīng)把天賦顯示出來了,而且點到即止,不做任何有侵略性的操作。他就是這樣的簡單,他以為他懂了對方,對方也可以懂他。卻不知道,知音難覓!
斗琴第三首曲子,1900被對方的蔑視刺痛了。于是1900展示了驚人的琴技,仿佛暫停了場上的時間。令全場人包括對手目瞪口呆。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1900把點燃的香煙給了對方,他說,我不抽煙,你抽吧。
這個樣子,很像周星馳《功夫》里面最后那句:想學(xué)啊,我教你啊。
這場斗琴,從始至終都是獨角戲。1900沒有接受挑戰(zhàn),也不接受任何所謂的榮耀。他不需要名利,他不需要榮耀,他把煙給了對方,等于是宣布了:我不需要,你所追逐的那些,我都不需要。
錄唱片那里,1900第一次品嘗到了愛情的味道。那首曲子,是他的心。在別人看來,那是一張唱片,在他看來,那是他的一部分,他的私隱。唱片公司的人說,不下船也可以有一切。我好想要這個雙全法,讓1900一直在,又可以讓1900的音樂傳出去。但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哪里來的兩全??!
1900唯一一次要下船,他說他要去聽大海的聲音。馬克斯說他是為了那個姑娘,他暢想了下船后的1900的生活。他說:生活沒那么廣闊。
馬克斯和拉風(fēng)琴的男人有不一樣的意見,一個說生活沒那么廣闊,一個說生活是廣闊無邊的。馬克斯和拉風(fēng)琴的男人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馬克斯是一個普通的小號手,有點小聰明,但是他處處透出平庸。拉風(fēng)琴的男人是被生活蹂躪過的`。孤身一人,六個孩子只剩下一個小女兒。平庸的小號手說生活沒那么廣闊,是對的,因為生活畢竟會被平庸所限。被生活蹂躪過的男人說生活是廣闊也沒有錯,因為生活到底沒有打敗他。
1900下船時,全船相送。我竟然反過來想了:全船下船時,大約1900送了每個人。所以告別之際,大家才會忽視:1900下沒下船!
1900終究沒有下船。
1933年,小號手馬克斯下船。戰(zhàn)后,弗吉尼亞號到了這個港口,小號手馬克斯再次與之相遇,卻是弗吉尼亞號要被炸毀之際,馬克斯堅信1900還在船上。這個時候,1900應(yīng)該是四十幾歲了,畢竟二戰(zhàn)結(jié)束是1945年嘛,弗吉尼亞號變成了人們口中的“醫(yī)療船”。
直到馬克斯用那張唱片引出了1900,他告訴馬克斯,當(dāng)初沒有下船,因為那座城市沒有盡頭。他說下船就沒法演奏了。他問,你還吹小號嗎?
馬克斯哭泣,卻不挽留。若是任何人恐怕也會拍暈拖走吧,費了那么半天的勁,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摯友,馬上就要死別,怎么可以不先拍暈拖走再說呢?
哎,1900到底是明白了“生活是廣闊無邊的”——沒有盡頭,看不到盡頭。1900還明白了“生活沒那么廣闊”——下船就沒法演奏了。
廣闊無邊的生活是真的,因為生活真的不像在船上那樣無憂無慮,一日三餐有人做好,做錯事僅僅是罰燒鍋爐。
沒那么廣闊的生活也是真的,因為面對喜歡虐人的生活本尊,真的不可能再自由的演奏。再也沒有隨船而動的鋼琴了,再也沒有隨心而奏的曲子了。
生活是那樣的不可控,夢想是那樣的容易被剝奪。1900對船外的世界從來沒有過期待,所以,你如何讓他放棄演奏,去與生活做交換?
生活是上帝的琴鍵,而1900只想彈自己的琴鍵。
很多人常常想能擁有自己的琴鍵,于是總想拿什么和上帝交換一下,用一時換一世,卻總是蝕本。
1900早早的知道了自己的琴鍵在哪里,是什么樣子,于是他沒有期待,也不需要交換,他是自由的。
有人說1900不愿意走出舒適區(qū),我想說,不過是因為他沒有期待。他和生活是平等的?!肚f子·養(yǎng)生主》有一句: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只有安時處順的人,才和生活是平等的。因為安時處順才不會對生活做無謂的期待,也不需要做蝕本的交換。
在廣闊世間的我們啊,該如何找到我們自己的那艘弗吉尼亞號啊!在那里,我們沒有期待,只有純粹,只有自由。
1900,你真的存在過嗎?那樣自由而純粹的存在過?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篇4)
今天合肥這邊天空中下著不大不小的雨,也刮著不大不小的風(fēng),外面做完市場回到家已經(jīng)是晚上七點半了,就這樣,帶著滿身的疲倦以及無聊中的一絲絲期盼打開了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
說句公道話,剛開始看這部電影就感覺我看晚了,我應(yīng)該早點打開它,早點品味電影人生,因為導(dǎo)演的拍攝視角以及對人生的孤獨的詮釋就瞬間抓牢了我的眼球,我是一點一點看完的,中間都舍不得跳躍,因為分分鐘都是在講一個故事,生怕我的一個快進,就會讓整部電影索然無味。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
上面這句是我最有感觸的,可能跟我從小到大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guān)的原因,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無奈,雖然有人看過后會說,這里講述的是一個懦夫,但不這么覺得,我反而被主人公的那份信念所打動,現(xiàn)在社會太浮躁,也太消弭,很多人已經(jīng)忘卻了自己當(dāng)初的夢想,能堅持信念的人是很偉大的,那需要勇氣。
希望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網(wǎng)友們有機會能看看此片,因為他講述的就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故事。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篇5)
金黃的燈光從船艙屋頂傾瀉而下,掩映著每一位興致沖沖的觀眾。豪華的輪船禮堂大廳內(nèi),居中放著一架古樸典雅的紅棕色三角鋼琴,琴凳上坐著的是一位鋼琴天才。他將自己瘦瘦小小的身軀寄托在大海怒浪狂濤中飄搖的輪船,將自己的一生扎根在音樂這一令人無限癡迷的世界?!逗I箱撉賻煛愤@一電影,寫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當(dāng)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細(xì)細(xì)想來,感到故事的主人公不僅和自己有著諸多的共同點,更感到這短短的影片內(nèi)蘊含著無數(shù)的人生哲理,令我心潮起伏。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jì)初,1900年。那時的西方國家正處于欣欣向榮的發(fā)展階段。一艘叫做弗吉尼亞號的輪船常年往返于英美兩國之間,在大西洋兩岸往返。某一日,一個在輪船上被遺棄的嬰兒被黑人煤工丹尼找到并養(yǎng)大成人。因為他在1900年出生,大家便叫他1900。一代傳奇就此展開。在5、6歲的年紀(jì),小1900便能夠在鋼琴的黑白鍵盤之間,用稚嫩然而成年人都自愧不如的無比靈巧的雙手,自學(xué)成才演奏出大師級的作品。從幼年到成年,他一直擔(dān)任船艙樂隊的鋼琴手。英美各國人士爭相登上弗吉尼亞號,為的正是聆聽這天縱奇才的妙手佳作。一位同樣是天才的黑人音樂家曾被人稱為“爵士樂的發(fā)明者”曾夸下??谂c他同臺競技,然而在兩位天縱英才的激烈較量中,1900仍然力壓對手,最終霸氣取勝。1900的名頭如日中天之時,好景依舊不長。當(dāng)世界著名唱片公司來到船上收集1900的音樂,并企圖將其傳播至世界各地時,1900卻在這時看見了他畢生難忘的人,一個曇花一現(xiàn),又無比動人的女孩讓他彈奏出一首愛之歌。在音樂之外,1900尚且首次遇到令他如此癡迷的事物。無奈天妒英才,苦苦追尋之下,1900始終無法阻擋女孩下船的腳步,最終與她天涯永隔,郁郁到老,最后與破銹不堪的大船相伴長辭。
對于這部歌頌天才的史詩級巨作,有人贊嘆,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真正愛音樂,對一個東西癡迷到如待生命一樣的人,1900是一個驚艷世界、極其與眾不同、神秘又浪漫的人;然而有人卻批評,認(rèn)為1900沒有膽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沒有膽量追求自己心愛的女孩,對于未知充滿了懦弱者的恐懼。但對于我個人而言,自身的有不同的理解。
1900身上有許多跟我相似的地方,例如喜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界的環(huán)境很難改變自身這一特點。1900在兒時為了能在鋼琴上彈奏一曲,敢于正面抵抗船長不讓半夜演奏音樂的規(guī)則法令;不僅如此,1900面對不可一世的黑人音樂家,爵士樂的發(fā)明者杰利的挑釁之下,也絲毫沒有與他人攀比之心,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在二人對壘的斗琴中,黑人音樂家先后演奏了三首高難度的華麗爵士樂,讓觀眾頻頻叫好,在閑適豐富的節(jié)奏中陶醉自我;然而1900卻仍表現(xiàn)的淡然自若,先后彈奏的三首樂曲中,第一首只是極其簡單的圣誕歌曲;第二首完全抄襲黑人音樂家的原作;到第三首,則是因為盛怒之下波濤洶涌、如光速般快節(jié)奏的手法才彈出完全擊敗黑人的音樂。1900的斗琴,絕稱不上戰(zhàn)斗,而是不管對手如何,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性而為。即使盛怒之下,也只是為了打消黑人的囂張氣焰為自己出氣,絕非是為了那虛偽的名利。甚至到了最后,為了追求女孩,不惜斷送自己成名富貴的機會,追求不到,就把自己和大船永遠(yuǎn)綁在一起。1900是一個純粹的人。他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怎樣改變他都是徒勞;只要他不想干的事情,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難以動搖其分毫。反觀自身,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中,自己不想深究的科目很少在課下深入研究;唯有音樂,在鋼琴88個琴鍵上,能有千萬億種不同的變換方式。與1900一樣,我也喜愛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常常擯棄外界的干擾,活在心內(nèi)的人。1900的純粹,令我感同身受,也因此慨嘆不已。
“外面的城市太大了。大街小巷交叉錯雜,你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但鋼琴不同,它有88個看得見的琴鍵,不管你如何變化,它都是有限的”。這是1900曾經(jīng)說過的話,也是后來他本該在眾人莊重的目送之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船的原因。1900之所以一輩子都待在船上,從來不下地走路,是因為他人生中最癡迷的東西中,心愛的女孩已經(jīng)不知所蹤。他只剩下音樂,然而這個癡迷的東西只有在他土生土長的地方才觸手可得。對1900來說,外面的世界是龐大二無盡的,深邃到了可怕的地步。正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對于未知的恐懼,才造成他終老船上的悲劇。1900的經(jīng)歷不禁讓人反思,對于未知的事物,人類應(yīng)當(dāng)怎樣對待?這一深刻的問題同樣困擾了我許久。這就像經(jīng)歷了小學(xué)和初中,我已經(jīng)習(xí)慣與由老師帶領(lǐng),去學(xué)習(xí)、復(fù)習(xí),按照老師早已嚴(yán)格制定好的教案機械的執(zhí)行任務(wù);但到了高中,我也曾經(jīng)因為老師們特殊的教學(xué)模式強調(diào)自學(xué)為主而因懼怕成績過差而恐懼。但經(jīng)歷過來,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勇敢地走出舒適區(qū)的我當(dāng)然能具備強大的自學(xué)能力和獨立品質(zhì)。反觀1900,從小到大從未勇于去外界探索未知,卻把自己的才能挖掘得通通透透。我不禁因他個人潛力之巨大而震驚,但更多的是為了他過于閉鎖,對外界柔軟懦弱而感到惋惜。弗吉尼亞好就是他活動的最大范圍;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就是他活在的世界。對于探索未知,我堅持適度的原則。謹(jǐn)慎前行當(dāng)然能避免諸多失誤和危機,但一味地抗拒未知,只能讓自己越發(fā)落后保守,從而造成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不可逆局面。1900的一生警醒了我,對自己喜愛的東西無限發(fā)掘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如果一味的固步自封,是很難做到更近一步的。
《海上鋼琴師》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人世中種種哲理深思。1900就像我自己的一個縮影。我與他一樣,同樣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中,通過音樂表現(xiàn)出自己獨有的宇宙。但我與他又不同,不同在我仍滿含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沖動和激情,但他卻一直沒有勇敢地走出那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逗I箱撉賻煛肪拖褚徊饺松倏疲?xì)細(xì)咀嚼,方能悟得人生真諦,從而訓(xùn)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