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關于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诘ば⑿闹v座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1
我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可以說是與于丹老師有共鳴吧。于丹老師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講,那就是如何讓孩子成長起來。
還記得我們的班主任曾講過,她們小時候都是玩跳皮筋,滾鐵環(huán)等體力游戲,那是她們玩的十分輕松??墒牵覀冊隗w育課上的表現和班主任她們算是有著天壤之別!好些同學連滾的姿勢都不對,就算姿勢對了,鐵環(huán)也要滾歪,去尋找鐵環(huán)的“自由”。運動會上還專門進行了滾鐵環(huán)比賽,可是學生隊卻輸了,反而覺得老師和家長滾得輕松得多!說難聽點,家長和老師(尤其是體育老師)都算得上是“老一把骨頭”了,怎么還贏了呢?答案是家長和老師小時候就在玩而學生隊的學生們在家要么就是沒空間,要么就是沒時間。
沒空間?容易!沒時間?困難!不過,除了功課多以外,于丹老師還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反省的問題——玩具奢華。是的,現在的小孩的玩具由滾鐵環(huán)變成了iPad,由皮筋變?yōu)殡娔X,由沙包變?yōu)橛螒驒C?,F在的小孩不停地向家長索取錢,去買零食或上面提到的玩具。這可以說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方式。一是孩子不應該去向家長買錢,二是不應該買這種玩具。難道說坐在電腦和書桌旁就可以代替游山玩水和運動的快樂?于丹說她們的沙包壞了是自己來縫,而我們卻不是,說實在的,我還真替我們的下一代擔心她們玩的是什么,他們又會與什么朋友一起玩他們的“玩具”呢?或者,沒有朋友……
對于這個沒有朋友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九十八!因為以前的老師和家長都是用他們的玩具結識的朋友,現在你守在電腦前、書桌前會有什么朋友?有的人一定想說可以在QQ聊天上結識,可是你能確保他(她)一定就是你的益友嗎?萬一他(她)……那你還有什么辦法交朋友呢?也許不會有吧!
哦,我終于明白了:成長起來不是需要如山的作業(yè),也不需要好玩的玩具,而是需要出去玩游戲,在游戲中尋找自信和朋友!
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2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其中第一個主題是我最有感觸。
在講第一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顆粗壯的大樹和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來找大樹玩,摘幾個果子吃、摘幾片樹葉玩,大樹都不生氣,每天都盼著小男孩來和它玩,大樹一天一天的盼著,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找大樹了,又過了很久他已經是個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惱的嘆著氣,大樹說:“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說:“別人都有錢買新玩具我都沒有?!贝髽湔f:“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賣錢吧?!庇谑切∧泻⒚磕昵锾於紒硎展?。后來,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來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樹底下嘆氣,大樹問:“你又怎么了?”“別人都有錢蓋新房子、娶新娘,我卻沒有?!薄澳悄惆盐掖蟮臉渲Χ伎聪聛碣u錢吧?!毙∧泻⒕驼兆隽?。小男孩又是好久不來看大樹,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樹下嘆氣,“你學業(yè)也成了,房子也蓋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呀?”大樹問,“別人都去海外了,我卻在家里待著?!贝髽湔f:“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庇谑牵∧泻⒕桶褬涓煽沉俗?。有一天小男孩回來了,他已經是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大樹問:“我什么也沒有了,只是一個大樹樁,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薄安唬一貋?,是因為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p>
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這么多,我們應該懂得珍惜和回報。目前我能回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于丹老師還講了周總理每次回家都給老父親喂飯,然后才自己吃,父親去世后好長時間都爺爺流淚。臺灣一個大老板都習慣跪著給父母喂飯。
名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他們覺得幸福!
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3
今天上午八點,我和孩子一同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第一講是: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首先人生目標必須是長期的,沒有長期的目標,你也許就會被短期的種種挫折所擊倒。設定了長期的目標后,起初不要試圖去克服所有的阻礙。其次你的目標必須是特定的。然后目標一定要遠大,沒有遠大的目標就會被微小的成績沖的昏昏然,不思進取最終一事無成。最后自己的的人生目標必須由自己來實踐。
第二講是: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我認為孩子的性格與家庭環(huán)境、教育方式、生活環(huán)境、社會實踐等方面息息相關。首先有認識到孩子發(fā)脾氣的緣由,不外乎不受重視、不受理解、意愿得不到滿足和因知識量的原因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學科的認識缺陷和片面造成的理解誤區(qū),另外家長不能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常以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問題并伴以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溝通出現與孩子之間的所謂“代溝”也是造成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記得有一個實例是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孩子莫名去秒的發(fā)脾氣,媽媽蹲下去哄孩子時發(fā)現孩子看到的不是色彩斑斕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通過該實例我們要以孩子的視角去讀懂孩子的內心,再做出合適的教育方法。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記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幾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是一項比較困難的課題,讓孩子學會感恩,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首先應該是懂得感恩的人。因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在學校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因為正是這些批評,你的人生才會減少遺憾和后悔。對于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應當用實際行動來對老師感恩,老師從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們身上,無非是讓你們能夠成人、成才,能夠自立于社會,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通過自己對老師的關愛言行,在不知不覺地中慢慢影響著、感染著孩子,這些關愛的言行舉止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靈中。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痹诤⒆拥慕逃弦欢ㄒ尯⒆佑写煺垡庾R和百折不撓的意識,讓孩子認識到生活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會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很多次的挫折作為基礎的,挫折也是孩子今后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通過和孩子一同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也深受教育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心靈恰似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步入快車道工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篇1)
感恩教育就是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激,或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的教育。小學生年齡小,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如果我們只是通過幾句話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用身邊的人和事進行感恩教育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他們一直在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地默默為孩子付出,但孩子們可能不曾細細體會,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回憶一下,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是怎樣對待你的?都為你做過哪些事?他們是否曾做過下面這些事:放學后或天黑了不見你回家,四處尋找;下雨了,為你送雨傘;下雪了,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們趕忙找醫(yī)生……當孩子們想到這些事之后,他們就會感覺到親人的關愛。這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討論一下,應該怎么做才能回報親人的愛?
二、通過影視資料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沒有遭受過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沒有體驗過艱苦奮斗的艱辛,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們看一些抗戰(zhàn)題材的電影,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董存瑞》《長征》等,這些影片形象直觀,感染力很強。另外,教師還可以帶孩子們到博物館、紀念館和烈士陵園看一看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用過的手槍,指戰(zhàn)員們用過的云梯和機槍,烈士們的照片和事跡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學會珍惜。
三、通過生動的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知恩圖報的美德故事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如韓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贈;首陽之餓人受趙盾活命之恩,在趙盾危難之際,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們聽了這樣的故事,自然會知曉感恩圖報的美德。
我們常說“教書育人”,感恩教育實際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人可以沒有讀過許多書,可以沒有許多知識,但是,他必須懂得做人最起碼的原則——知恩圖報。我們一定要在教書的同時育好人,讓孩子們從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愛來回報社會。
也許是我們對孩子的愛太無私,以至于孩子對這份愛非但不珍惜,反而感覺父母嘮叨。因此父母要學會做“弱者”,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表達他們對父母的愛。如父母不妨告訴孩子,自己工作時會很煩惱、很辛苦,養(yǎng)育孩子也很辛苦。父母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是因為愛他,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安慰、照顧,等等。一旦父母學會了接受孩子的愛,孩子的價值得到了體現,他們就會懂得孝敬父母,對父母感恩。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捐獻活動、扶貧活動等等,讓孩子體會他人的辛酸與苦難,讓他們愿意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父母,融入社會。惟有學會感恩,才會更加熱愛生活,關愛他人,收獲平和與快樂。
于丹孝心講座觀后感(篇2)
12月6日上午我和女兒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如何培養(yǎng)孩子全面發(fā)展》。于丹老師演講風格既大氣又通俗,語言平和自然又很有親和力,演講中常用一個個的小故事小事例比喻一個道理,我和女兒都被于丹老師的演講深深得感染,也很有興致的仔細觀看了下來。
于丹老師的演講的主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從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和愛心,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際交往觀,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再講到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內容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確實很有必要仔細認真的的多看多理解,多體會并實踐于丹老師演講的內容。
于丹老師關于孩子成長的所講述的一個事例就很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和教育意義;“有三個煮著沸水的鍋,第一個鍋放入一個生雞蛋;第二個鍋放入一個生胡蘿卜;第三個鍋放入一把干茶葉。水煮開后第一個鍋的生雞蛋,變成了心硬皮薄的熟雞蛋;第二個鍋里的的生胡蘿卜也變成了軟軟的一塊橡皮泥;第三個鍋里的干茶葉,它放進鍋里前是最輕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來了,不改變了自己,還把這鍋沸水變成一鍋香茶。”這鍋沸水就是一個社會,社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不可能因為自己
喜歡某一個人就把這鍋沸水變成溫潤的溫泉。第一個鍋里的生雞蛋,他比喻著在社會里浮沉久了,連心腸都變硬的人;第二個鍋里的生胡蘿卜,他比喻著社會中的老好人,永遠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以領導為先的人;第三個鍋里的生茶葉,他比喻那些學會改變自己從而改變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人。 我們的思維態(tài)度決定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決定我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我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決定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的行為方式往往就決定了我們的事業(yè)、生活甚至命運。有時候在社會的舞臺里我們不一定能改變這個社會適應自己,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改變我們的觀念。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怎樣的方式走進社會,這需要我們抓住機遇,發(fā)現世界,當我們的知識閱歷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人格就會決定我們的成敗。態(tài)度決定一切,人格決定態(tài)度,讓我們學會走別樣的路,擁有別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