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由葉君、蕭寒執(zhí)導,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在央視電視欄目《紀錄片編輯室》中播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紅墻,高檐,琉璃瓦——紫禁城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依舊雍容華貴,隨時光的流淌,做一個“遲暮美人”。如今,它已作為博物館向百姓開放,游客們懷著崇敬和好奇,趕來一窺它的豪華精致。殊不知,有這樣一群人,工作地點就在故宮,而工作內(nèi)容是修復故宮里的珍貴文物。我們眼中的神秘,卻是他們生活的日常,他們用一雙雙巧手使文物“再生”,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切。
“他們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紡織組陳揚笑著坦言:“剛剛畢業(yè)進來的大學生會有很長一段適應期,這里太安靜了,就像與世隔絕一樣,有時候我都不敢說話?!毙⌒〉奈葑永锔嗟氖浅聊?,他們用心靈與文物對話,使價值連城的文物重新煥發(fā)出光彩。陳揚用“緙絲技術”恢復乾隆時期的絲織匾額,因為仍然沿用著古老的技術,一天下來只能織出幾厘米。“坐得住”、“靜得下心”成了他們工作的關鍵。那些古老的手藝在他們手中得到傳承,一代代匠人用他們的執(zhí)著與熱愛,跨越古今,為我們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現(xiàn)代社會將我們裹挾在時代的浪潮中飛速前進,所以我們更應堅守一種工匠精神,細細打磨,追求完美。故宮文物修復科鐘表組的王津,打小就進入故宮拜師學藝,打雜五年,才漸漸上手修復文物,如今,他即將退休。今年,他歷時八個多月修復了一個大鐘,純粹的笑容展現(xiàn)在他的臉上。但是望著櫥窗里靜止不動的鐘,他無奈地對著鏡頭說:“有點心疼?!笔前?,默默付出這么久,終于讓鐘上的動物跳動、歌唱起來,變得鮮活。但是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仍是靜止的鐘表,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他們并不是刻板的一群人,他們帶著對職業(yè)的熱愛,使自我的生命得以張揚。正如雕刻組屈峰所說:“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jīng)把自己也融入到里頭?!辈煌娜耍嗤氖菆?zhí)著與熱愛。更讓人感動的是那一幕幕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早上上班時,推開朱門,御貓在檐頭跳躍玩耍;閉館時,他們騎著自行車,在空無一人的大殿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感受常人難以體會的寧靜氛圍;幾百年前栽下的杏樹結滿了黃杏子,陽光下,眾人拉著一張大大的厚紙接住打下來的杏兒,歡笑充斥著小院子… …
大國工匠精神在這部紀錄片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在這個日益功利的世界里沉潛于心,蝸居在小小的一隅,憑借巧手神思,讓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散發(fā)光芒。反觀當今社會,有幾個人會為自己奔波忙碌、追名逐利的生活感到虛無失望呢?又有多少人幻想著在生命里能有這樣一場神秘的相遇?期盼著,期盼著,能有更多的人傳承我們的古老手藝,能有更多的珍貴文物重見光明!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昨晚一口氣看完這三集的紀錄片,時時有淚目的沖動,但那只是出于我一直以來對故宮的莫名深愛,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自豪和對這些大師們的敬佩。但是今天做家務時,一種慢悠悠、穩(wěn)當當?shù)墓?jié)奏感支配了我,這時又一下子想起了這部紀錄片,和那些閑散而踏實地生活在故宮的人們。
我特別喜歡這種淡然的、不慌不忙的節(jié)奏。在浮躁的生活里,能保持自己的本心,然后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地去做好一件事,這真的難得,帶來的也會是別樣的成就感。這也是故宮里的大師們對待修文物的態(tài)度。修復精密的鐘表,可能一坐就是半天、一天,要慢慢地讓裝飾盤上每一個翅膀、每一處關節(jié)動起來;修復漆器,每一滴漆都得在深夜去山里親手采集;絲織品要親自緙絲,女子不能涂香水、化妝,保持最本真的狀態(tài),用肉眼去調(diào)節(jié)每一點色差;面對陶器、青銅器,一點點的調(diào)色、上釉,做舊如舊,點滴也馬虎不得;書畫作品復原,拉起薄如蟬翼的紙張,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一幅無價之寶。年復一年地做著這樣的工作,感覺紀錄片里的大師個頂個兒地性子溫和、耐心,心態(tài)分外平和。在故宮的偏院里,他們自己種樹、種菜、打水、掃地、采果子、開開風趣的小玩笑,在紛紛擾擾的現(xiàn)代世界過著與世無爭的古代生活。。。
從這部紀錄片里,其實可以看出中國人祖輩的生活態(tài)度。上等的工藝品,絕不能靠急功近利的機械制造批量得到。中國人的書畫、織品、器具,無一不是慢工出細活兒,這里面傾注的是時間、是精力、是金錢,更是情感和風骨。
而在今天的喧囂世界,我們更該去留住這種心無旁騖的較真態(tài)度。我愿意相信,真能成事兒的,總會是能傳承這種精神的一批人。此外,在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下做事,更好似平白多了股信心,好似在心里某處就是知道,這么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就能走到終點。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簡書上發(fā)現(xiàn)了《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看好多作者都在推薦,于是帶著滿滿的好奇心看了這部片子。
果然,不負所望,讓我深受震撼??赡芪夜侣崖?,以前我沒聽說過還有文物修復這樣一種職業(yè),更沒想過這一群人會讓我如此敬佩,其中很多人都只長我?guī)讱q,那么年輕,卻把一腔的熱情都投身于故宮文物修復中,甚至終身在這里工作……偌大的故宮,就好像是一個華麗的鳥籠,而他們就像一只只金絲雀,被束縛在鳥籠里,不同的是,他們是深愛著這鳥籠的金絲雀,他們愛這份安靜的工作。
“一入侯門深似?!?,那種對工作的責任和熱愛,是我所體會不到的,我無法想象,如果我在那樣一個靜的不敢說話的地方工作,我會怎樣,畢竟我是一個鬧騰的人。片中也提到說,剛進去工作的年輕人大都是不適應的,但他們卻沒有選擇離開,依然決定在那里工作,無怨無悔,這應該就是中國人的“工匠精神”吧!
短短的三集,卻讓我大開眼界,了解了很多工藝,如織繡、書法修復、木雕修復、瓷器修復等等,但無論是哪一項,匠人們都是精雕細琢,沒有一點兒粗心大意,也不允許有,因為可能自己一點兒的疏忽,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那是一種巨大的壓力。這樣的工作需要多細心的人才能堅持下來,需要多勇敢的人才敢做,因為他們肩上扛著的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看著那一個個樸實的面孔,有一種莫名的心疼,但他們卻是那么樂觀,那么的熱愛生活。真的,可能這就是自我的一種修行,就像大家所評論的那樣“修文物也是在修心”。
里面還介紹到,很多學徒都是來自中央美院、清華等高校,我們都知道,這種學校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考上的,像他們這種擁有高學歷,高文憑,高技術的人,走到哪都有大把機會,都會大展風采,但他們卻選擇了留在故宮里面修文物,且一呆就是幾十年……
看片中,他們的住處和所工作的場所都極其簡陋,穿的也都簡單樸實,女性都素面朝天,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評論區(qū)有人打趣的說到“住在這里面的人,出趟門都會感覺自己穿越了?!钡拇_是這樣,但他們卻也從不抱怨,為自己熱愛的工作,為國家文化的傳承,樂在其中,默默堅守著。
一呆幾十年,媳婦都熬成了婆,卻也開心。
看著師傅們那認真專注的模樣,特別感動,但更多的是敬佩,敬佩的不僅僅是那滿身的技藝,更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更是那種一點兒都不能湊合的責任心。那一部部被修復的作品,不僅僅是單純的被修復了,更有一種精神在里面,那就是大國工匠的“工匠精神”。
可歌可頌,崇敬至極。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細想自己一直以來做的無聊的事--在學校時,很少能逮住一整個下午的空閑時間,如若有,總是很有儀式感的去看些什么東西?!甘紫仁翘崆跋螺d好在我看來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睡上一個淺淺的午覺。坐起來擺好架勢開始看,好的電影總是能看它個三四小時,有些時候陷入情節(jié)不愿動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構圖。就只嘚看完這一段返回來,一點一點的截圖,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赐炅穗娪?,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別人的影評,再寫一篇不算長的評論。說起來也不能算是評論,更多的是自個對其的理解與感悟。接下來的幾天在做事情時可能也會有所回味。」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有些繁文縟節(jié)的啰嗦,可每次這樣有儀式感的做下來,不僅是一種放松,還有生活在生活里的愉悅。說到這里,不禁感嘆高中時做過的傻事。戴好耳機放上喜歡的音樂,打開帖吧的旅行貼,一頁一頁的瀏覽別人出去游覽的照片,看著看著時間就過去了,簡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樣。
說回正題,<我在故宮修文物> 這個只有三集的紀錄片,介紹了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不過講的也只是匠人們平和樸實的日常生活。不像現(xiàn)在的上下級制度,他們沿用的還是古老的師徒模式,感到有種親昵,特別好。這種工作環(huán)境呆一輩子都不會心冷心煩的哪兒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時段;蹬著自行車在故宮里晃悠;每逢時令季節(jié),一群人去摘杏棗子無花果;修復器物與過去對話。這項工作看起來繁雜枯燥,可卻很考驗人的各項素質(zhì),審美、耐性、美術功底、文化底蘊、知識儲藏,你要是沒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就干不了。這群不嬌躁不買弄的人,博物館展出的來之不易,這種匠人精神無一不令我肅穆敬重起來。
年少的我們少些輕狂,多些謙卑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會鉆進某些大部頭的書里,平日沒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冗長的紀錄片里。
有些文字是難懂的。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大部頭的書,讀第一遍的時候,自然有許多讀不懂的地方。可畢竟還是讀懂了些什么,比買回來放在那里,除了書名外一無所知要強得多。然后讀第二遍,第三遍。寫很多很多的筆記,遇到頂困難的地方就停下來思考。或者干脆不去管了。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讀--總有累的時候,只不過這個極限隨著面對困難的經(jīng)驗增多而拉長。 - -勺布斯
你問時間是不是變快了?時間沒有變快,只是被我們過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適,努力三天沒有希望就徹底認輸,一周沒有答案就認定這是人生死局.生活開始像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熱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過時就被扔進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過程,告別都開始索然無味.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因為微信上的某個公眾號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這個記錄片,大概也是因為好奇心驅(qū)使,我索性利用閑暇時間看起來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名字聽起來也很隨意,整個片子拍得真心不錯。既講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復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場景,也講述了一個個美麗的文物在文物修復工作者手下經(jīng)歷的歷程。
一口氣看完,看完還頗為感動。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薦,但是不感興趣的人依然是不感興趣,這一點我也無法強求。不過怕是正是因為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覺得很孤單,因為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所關注的不過是錢,普通的日子。盡管這些是需要被關注,但是平凡的簡單的日子里,絕對也是有詩意的生活。偶爾好奇心驅(qū)使之下的美麗發(fā)現(xiàn),亦是生活中最好的點綴。
對這部紀錄片中最喜歡的人物莫非是王津師傅。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他身上那種大智若愚的氣質(zhì)。明明就是一個技藝很高超的鐘表修復師,但是說起話來,那種平和,那種對鐘表的癡迷,真是讓人印象深刻。我想這可能就是大師的一個典型形象吧。因為熱愛,所以總是感覺自己的無知,從來不覺得自己是這個領域中最厲害的人物,可是憑著這股熱愛的情感,讓自己在技藝這條道上,走得越來越遠,對后輩出現(xiàn)的些許不如意,都能心里上給予認可,甚至理解。
我是個很喜歡歷史文物的家伙,因為喜歡,所以一次一次地徜徉在博物館中,流連忘返。當然我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地沖著文物美麗的外觀,對于文物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我有時是知道的,有時是不知道的。因為自己的無知,因為自己的太多太多的不懂得。但是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后,我開始對文物背后所藏著的歷史文化底蘊感興趣,我甚至想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藏著的故事。我為這些偉大的歷史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