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提升你的寫作水平,同時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怎么寫出優(yōu)秀的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這里給大家分享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方便大家學習。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1
1月19日,中文采編部黨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中國電影博物館。
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滿現(xiàn)代化氣息的建筑,恢弘大氣而不失穩(wěn)重,數(shù)個星型圖案點綴其間,仿佛昭示著電影史中群星璀璨,讓人不由地想要一探究竟。
進入館內(nèi),首先參觀的是展覽區(qū)。許多古老的機器躺在展示柜中,靜靜地重現(xiàn)電影史的過往;一幅幅塵封的老照片掛在墻上,無聲地講述曾經(jīng)的光輝歲月。置身展廳中,仿佛在穿越時光的走廊,看著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程,心中感慨萬千。自1905年起,中國電影走過了百年的風雨歷程,特別是在艱苦的抗戰(zhàn)年代,電影事業(yè)也并未中斷,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有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雖然畫面有些粗糙簡陋,但反映出的文化比起當今,有過之而無不及,老一輩電影人的文化素養(yǎng)可見一斑。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從默默無聞到享譽全球,中國電影的發(fā)展離不開電影工作者們的智慧與心血。
展覽區(qū)參觀完畢后,我來到了博覽區(qū),開始探秘電影背后的故事。在穿越長廊時,一只血腥的“斷手”冷不防闖入眼簾,令我心中一驚。它看起來是那樣惟妙惟肖,幾乎能夠以假亂真。這件巧奪天工的“斷手”就是出自默默無聞的道具師之手。之后的一個展廳,兩個緊挨的顯示屏展示了電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擊鼓舞片段在剪輯前與剪輯后的對比,剪輯前情節(jié)冗長、乏善可陳,剪輯后情節(jié)緊湊、引人入勝,前后對比天壤之別。每當人們觀賞電影時,炫目的特技或是精彩的畫面每每引得觀眾們拍手叫絕,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只關注影片中出現(xiàn)的“大腕”,卻忽略了幕后的工作者們。一部電影,即便由最著名的導演執(zhí)導,請來最大牌的演員加盟,若沒有優(yōu)秀的燈光、道具、剪輯等工序的工作人員參與制作,也難以成為一部佳作。今天的參觀過后,我對電影制作的流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對電影業(yè)的幕后工作者們多了一分敬重。
在少兒區(qū),偶然發(fā)現(xiàn)了兒時看過的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那兩個憨態(tài)可掬的小孩兒形象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在我的成長道路上,電影伴我左右,帶給我許多歡樂。也希望今后能涌現(xiàn)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為下一代的少年兒童們帶去歡聲笑語。一下午的參觀說來短暫,卻令人受益良多。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電影的藝術與魅力,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2
結(jié)束了中山紀念堂的參觀,時間尚早,我們爺孫倆步行來到西漢南越王墓參觀。
還是06年我參觀過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區(qū)北部象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園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發(fā)掘的嶺南規(guī)模最大的唯一的漢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嶺南地區(qū)地理、政治、軍事、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概況,是最著名、最有價值的一處古跡,被列為我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內(nèi)涵豐富的漢代文物。來廣州我覺得應當帶著小孫子到那里參觀,了解南越歷史,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積不大,整個博物館擠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大門臨街,需要走上十幾級臺階。館內(nèi)設三個展區(qū):臨街的三層綜合陳列樓、古墓原址、主體陳列樓。
我們爺倆來到那里,購買了參觀券,在館前留影后,拾階而上,就進入館內(nèi)參觀。也許臨近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參觀的人不多。綜合陳列部分已經(jīng)沒有什么活動,沒有參觀。我們繼續(xù)爬樓梯,大概上三層樓,到達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參觀了墓坑。
南越王墓這是嶺南地區(qū)目前已知的、規(guī)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積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積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隨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幾千件隨葬品。
走出墓坑,我們來到主體陳列室,那里由五部分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展出的文物薈萃有青銅、鐵器、陶瓷、玉枕、龍袍雕刻等文物飾品,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些文物集歷史、知識、藝術于一體,透視了古時的歷史淵源,可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生活景象。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精神,是勞動人民在在物質(zhì)、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示。幾千年的禮貌成果真是豐富多彩,輝煌燦爛。深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參觀后感到在這狹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從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飾品到兵器應有盡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華無恥。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觸目驚心,除了他的妻室,還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見古代封建帝制統(tǒng)治的殘酷。
我們走出主體陳列室,又來到一古炮臺,參觀了那里陳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啟程回到。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3
四月七號,在和宿舍同學商量之后一起出發(fā)去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讓我提升對我們國家的認識。通過這次國家博物館之行,也確實讓我們對于我國的古代以及近現(xiàn)代的復興、崛起的歷程。
國家博物館分若干個部分,我參觀了古代中國部分、復興之路和中國瓷器展覽。
古代中國的歷史是從原始時期開始的,看到了以前只是在書上看到的山頂洞人以及北京人的頭像,先后我們經(jīng)過介紹傳說時代到明清時期的發(fā)展的展廳,從夏商周的出土文物,如鐘鼎、青銅器等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紛亂的時代,但是也是文化高度發(fā)達和發(fā)展的時代,有出土的文物的拓本;秦漢時期,展示有部分的秦始皇兵馬俑,當真是惟妙惟肖啊,還有漢朝絲綢之路的相關文物;三國魏晉南北朝,是一段群雄逐鹿的時代,英雄輩出,也有很多珍貴文物出土,好多的金縷玉衣都出土的這個時候的;隋唐時期,古代中國從這個時候逐漸走向了鼎盛,從館中展示的文物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文化經(jīng)濟是何等發(fā)展了,與外族的交流可以從唐三彩的出土看出來,唐三彩的顏料是中土所沒有的,是從波斯等地傳入的;五代十國,所見的東西不多;宋元時期,宋代陶瓷進入了高度的發(fā)展,可以知道當時的經(jīng)濟是很多發(fā)達,展示的元代的文物印象最深的是戰(zhàn)刀,或許是蒙古就是一個善于征服的民族;明清時期,青花瓷真正的成熟,藝術水平達到鼎盛,官窯為代表的哥窯、弟窯,清朝的民窯都是非常得不錯。
復興之路,一百多年前,中國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從帝國主義的入侵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到內(nèi)部的戰(zhàn)爭,中國人民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至今想起來仍讓人感到沉重.可中國人民最后還是站起來了,勇敢無畏地應對著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按自己制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認真而踏實地走著,慢慢實現(xiàn)著復興之路.;從改革開放偉大構(gòu)想的提出,從__計劃經(jīng)濟到市場經(jīng)濟的提出,從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從建設有__的__的目標提出,中國根據(jù)國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針策略,
為中國的復興做出努力.在當時沒有先例,沒有經(jīng)驗的情況下,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勇敢而理智地應對一切;中國時刻都清醒地意識到該朝哪里奮斗,用正確的航標指引著中國人民的前行之路;中國人民為祖國偉大復興做出的努力已讓我們看到了成績和輝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已讓中國在世界有了重要地位,讓中國向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靠近。
觀之往來之繁盛,悲近世之屈辱,對我感觸很大,很有教育意義,以后會多去看一看。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4
今日午時,學校組織同學們?nèi)⒂^博物館。忘了是誰說的,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請去它的博物館。而這次參觀博物館,也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午時一點鐘的時候,車子從學校出發(fā),經(jīng)過幾十分鐘的車程,最終抵達目的地。一下車,我們就看到了氣勢宏偉的博物院,呈現(xiàn)的是立方體的結(jié)構(gòu),簡單大方,干凈利索。磚瓦的顏色是暗色調(diào),建筑的外表花樣獨特,很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像青銅大鼎上刻著的銘文。建筑物周圍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橋,有瀑布,還有一塊大石。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過石拱橋,便到了博物館門前。進入館內(nèi),首先便看見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偉,而我們在浮雕下留影后,便開始參觀。
首先參觀了安徽禮貌史的陳列。安徽人類歷史可上溯至250多萬年前的人字洞遺址,亞歐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存,各地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里面珍藏很多寶貴文物,如新石器時代的玉鷹,西漢的環(huán)形玉龍佩,以及戰(zhàn)國時期的鑄客大鼎等,個個價值不菲,做工精良。
然后參觀了古代工藝珍品,富麗華貴的金銀器,典雅潤澤的玉石器,巧奪天工的漆器,工藝獨特的鐵畫,造型別致的竹木牙角器,無不凝聚著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與才智。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北宋的金邊瑪瑙碗,碗邊依稀泛著金光,碗身還帶著些斑跡,卻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除了金邊瑪瑙碗,還有木雕李拐像,刻畫的也是栩栩如生,渾然天成,令我不禁對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
除了工藝珍品,禮貌史的陳列,我們還參觀了安徽的文房四寶的陳列。
安徽是文房四寶的故鄉(xiāng),自古以“四寶”齊全著稱于世,千百年來,安徽生產(chǎn)的選址,徽墨,宣筆,歙硯因制作精良,風格獨特而聞名遐邇。宣紙潔白如玉,細薄光滑,經(jīng)久不脆,有“紙壽千年”的美譽。而徽墨以松煙,油煙為主要燃料,經(jīng)過多種復雜工藝制成,具有“落墨如漆,萬載存真”的特點。宣筆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毛純耐用,剛?cè)岬弥校瑯?gòu)成了“尖,齊,圓,健”的獨特風格。而歙硯更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歙石堅潤,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也是這一特點,讓它著稱于世。
走出博物院,看著那一塊塊青磚,它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安徽的歷史,訴說著安徽的自豪。而經(jīng)過這次參觀,也更讓我了解了安徽,了解了這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
我愛這片土地!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5
前段時間,我再次到了北京太爺家,爸爸對我說,趁這次來北京,帶我去參觀一下北京博物館,讓我的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豐富些。一想到博物館里成千上萬、各種類型的戰(zhàn)機、艦船、導彈、火箭、槍、劍、彈藥等軍事物品,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歡呼著答應了。
出了地鐵出站口,向北望去,就看到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高高的聳立在一幢巍峨、莊嚴、古樸的大樓頂端,下面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十一個鎏金的大字。爸爸告訴我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的軍事博物館了。
過了安檢,我們進了博物館的大廳。我看到了一架架飛機錯落有致的擺放到各個展位上,有“殲五”“殲六”“殲七”“殲八”……還有各種偵察機。我指著一架最大的飛機問爸爸:“這是什么飛機?”爸爸居然連介紹都沒看,張口就告訴我這是“轟六”,我連忙跑過去看簡介,果然是“轟六”耶!我心里暗暗地佩服爸爸的知識真淵博。我接著又問爸爸:“轟六是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嗎?”爸爸說:“不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轟炸機是轟六K。”我忙又問道:“殲八是中國最先進的殲擊機嗎?爸爸回答說:“也不是,現(xiàn)在中國現(xiàn)役的殲擊機有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殲二十。殲二十是隱身戰(zhàn)斗楊,是中國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蔽业暮闷嫘挠謥砹?,繼續(xù)問道:“隱身是我們就看不到它嗎?”爸爸微笑著給我解釋道:“所謂隱身并不是我們?nèi)庋劭床灰娝?,而是在雷達上很難發(fā)現(xiàn)它,因為在空中戰(zhàn)斗靠雷達鎖定好對方,然后發(fā)射對空導彈將其擊落?!甭犃税职值慕忉專也琶靼纂[身戰(zhàn)機的特點。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地下一層,剛下了電梯,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只見一排排各種各樣的坦克擺放在兩側(cè),各種口徑的大炮布置在硝煙彌漫的背景前方,好像訴說當年縱橫戰(zhàn)場時的風采。其中一輛坦克吸引了我,上面寫著“功臣號”,原來這輛坦克是日本制造的,在侵華戰(zhàn)爭中被八路軍繳獲,在八路軍手里打跑了生產(chǎn)它的日本侵略者,也打垮了國民黨,并且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車身涂上“功臣號”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和人民的檢閱,這輛坦克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從現(xiàn)在開始更加的努力學習,今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此時此刻,耳畔雙響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一千字篇6
海南省博物館展出了以“國家寶藏”命名的國寶精華。帶著幾乎可以說是“企盼”和“虔誠”的心情,我們走進了設立在一樓兩個展廳的“國家寶藏”展廳。
這個展覽所陳列的文物,從被稱作“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堪稱中華文化極至的甲骨文、“青銅時代”最為顯赫的四羊方尊,還有金縷玉衣、編鐘、編磬、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個展覽被稱作“國家寶藏”,確然名副其實!
我?guī)缀跏峭业赝度肓藢@些文物的速寫記錄當中,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大約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杰作《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一件無論是在考古發(fā)現(xiàn)還是在藝術表現(xiàn)上都堪稱“人類文化奇跡”的史前藝術作品。作品的紋飾是用黑色描繪的,作為用來盛殮兒童尸身的容器,上面的人面應當是殮葬的主人;豐富的魚飾紋,應當是祈福和富足的象征。
從作品的器物上看,這種通過就地取材、低溫燒制的粗陶制品,時至今日還可以在我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陵水、瓊中、三亞的黎村仍有制陶傳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產(chǎn)生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制陶藝術,相比較于海南的民間傳承藝人,居然也是以女性為主。
《四羊方尊》(是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之間的大型青銅盛酒禮器,總重接近70斤。
我國素有“水之精為玉、士之精為羊”的說法,羊是德政和善良的象征;民間常把“三羊開泰”比作為福祉和政通人和。這件用四個羊頭組合而成的重要禮器,不但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堪和《司馬戊大方鼎》相比肩的偉大作品,在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上,《四羊方尊》無疑更勝一籌。這個展覽的青銅器較多,其中對書法愛好者特別有意義的幾件國寶文物,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虢季子白盤》高:39.5cm、口長:137.2cm、重達4百多斤,是與散氏盤、毛公鼎并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的巨構(gòu)?!氨P”是盥器,有8行111個字,記錄了虢季子的戰(zhàn)功。
《讓瞂其來》是一件全甲刻有“卜辭”文字的龜甲作品,這對有愛好古文字的讀者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河南出土的《“作冊般”銅黿》,“黿”就是大龜。就記載在龜背的“金文”來看,這是件古代勇士連發(fā)四箭射殺巨黿的紀念性作品;難得的是在我國國寶檔案中,這也是僅見的一件以黿為造型的青銅藝術品,堪稱奇跡。
一路匆匆走過、畫過……眼見還有大量的國寶藝術品還來不及記錄,深感遺憾……
我多么希望這樣的國寶展覽也會如我在國外的巴黎、羅馬,國內(nèi)的北京、上海看到的類似展覽那樣——一票難求、莊嚴靜穆!
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國寶展覽、是真正的‘國家寶藏’展覽。如果一件金縷玉衣還不足以說明展覽的價值,這些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