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_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_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_热99在线视频

365文案網(wǎng) > 實用文 > 觀后感 >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

時間: 新華 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我們對電影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什么才算好的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供大家參考。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1

逃災(zāi)路上,他的老母親在一次日本飛機殘忍的轟炸中炸死,他的兒媳婦在五天沒吃飯的狀況下產(chǎn)下孩子,結(jié)果在極度虛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寶貝女兒都賣了,換來五升小米。天地間最大的悲痛莫過于此了吧!老范帶著栓柱,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登上了去陜西的火車。火車上人擠人,栓柱的兩個孩子夜里被擠下了火車,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車去尋找孩子?;疖嚨疥兾麝P(guān)口卻被不顧救災(zāi)沒有良心的軍隊攔下,趕了回去。老范這才發(fā)現(xiàn)嬰兒已被自我悟在懷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親人走得一個不剩,悲哀欲絕、萬念俱灰的他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往回走,說是死也要死得離家近點,路上他認一個小女孩作孫女,在荒涼的雪山中,二人搖搖晃晃地走著,在這樣一幅悲涼的畫面中,電影落下了帷幕。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2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雖然如今離《1942》那個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但那個年代的苦難聽老一輩們講過,苦難、戰(zhàn)爭、饑荒是那個年代的主題詞。《1942》中的場景讓我更深刻的領(lǐng)悟到了老一輩們當年深情的講述。

1942年河南大旱,螞蚱泛濫成災(zāi),糧食顆粒無收,再加之戰(zhàn)爭逼近,千百萬民眾離鄉(xiāng)背井,外出逃荒,餓殍遍野,路途中還有日軍的轟炸,這是怎樣的一幕悲涼?百姓們帶著饑餓和寒冷、掙扎和痛苦、希冀和憤怒走在逃難的慢慢長路上,在這段艱難的路途中有人心的冷漠、絕望,但同時也洋溢著人性的善良、親情的溫暖,更有對家鄉(xiāng)的難以割舍。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3

電影《1942》表現(xiàn)的這場大饑荒,造成了300萬人死亡,300萬人背井離鄉(xiāng)。從1942年春天開始,河南各地出現(xiàn)冰雹、大風(fēng)與黑霜,然后是遍地大旱、蝗蟲肆虐。餓殍遍野之時,國民政府仍狂征軍糧并封鎖消息,災(zāi)民的糧食被搜刮殆盡,最終導(dǎo)致了這場慘絕人寰的大死亡,河南大地也變成了一座慘不忍睹的“人間地獄”?!叭顺匀?,狗吃狗,老鼠餓得啃磚頭”成了當時最生動的寫照。

“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因為我的心很痛很痛……”

影片開始,講述者很平靜地給我們講述了1942年世界上發(fā)生的諸多“大”事:宋美齡訪美、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甘地絕食、丘吉爾感冒,最后一條是河南大饑荒。于是,順著這條脈絡(luò),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同胞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了日本人轟炸中,甚至死在了別人的鍋里……丘吉爾感冒竟然能夠與300萬人死亡放在一起相提并論,我不知道這是黑色幽默還是諷刺?

也許,在那樣一個年代,老百姓的性命本身就卑微如螻蟻,死就死了,包括300萬人的死,都只是一個數(shù)字上的變化而已,沒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才被堂而皇之地排在了丘吉爾感冒的后面。于是,不管是少東家欺負花枝而后被搶糧的災(zāi)民殺死,還是花枝老公瞎鹿被幾個痞子兵殺死在鍋里,乃至瞎鹿的母親死在日本人槍下,女兒從火車上摔下死亡,雖然死法不同,但卻都殊途同歸,國民政府官員不在乎,蔣總統(tǒng)也不在乎。因為在蔣總統(tǒng)的眼里,很多事情都比河南的災(zāi)荒重要,包括和日軍作戰(zhàn),向英美列強求援,此外還要打通滇緬公路,解救被圍困的英軍,還要防備虎視眈眈的各路軍閥和勢力不斷壯大的共產(chǎn)黨,在這種情況下,他哪有心思管老百姓的死活呢。或許,在蔣總統(tǒng)的心里,他希望把河南災(zāi)民當做包袱丟給日本人,用以拖住對方,卻沒想到對方本身就是虎狼,災(zāi)民的下場由此可想而知。

饑餓讓人感覺遲鈍,苦難也會模糊人們的記憶。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掰著手指頭算一算,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包括父母和一些上了歲數(shù)的鄰居也都趟過1942那條河,但在觀看《1942》之前,我卻從來沒有聽任何人和我說起過老家曾發(fā)生過那么一場大饑荒。不知道是我的長輩們忘記了他們曾經(jīng)遭受的苦難,還是故意模糊了記憶,就像一塊長在心口的傷疤,不愿意再揭開露出那份血淋淋的傷痛。

作為災(zāi)民的后代,我能理解我的先輩們那種“只要活下來”就好的心態(tài),因為他們經(jīng)歷的苦難太多太多,所以麻木就成了忘記過去和活下去的唯一支撐,當連“一口吃的”都難以滿足的時候,再奢談什么尊嚴和道義本身也毫無意義。并且,對于把面子看得很重的老鄉(xiāng)們來說,餓得“人吃人”當然不是什么能拿得上臺面的話題,不談也好,而對于當時的國民政府來說,死了300萬人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東西,所以你不說我不說,幾百人死亡的事實就這樣被壓在了歷史的箱底。

感謝我的老鄉(xiāng)劉震云,讓我們溫故了《1942》;感謝導(dǎo)演馮小剛,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史實;更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過上富足幸福生活的同時,通過電影藝術(shù)塑造的公眾集體記憶,一起祭奠災(zāi)民亡靈,以避免歷史苦難重演。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4

那是一個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個一條人命值兩塊餅干的年代。 那是一個人尸只能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個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

——題記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發(fā)生大旱災(zāi)。災(zāi)民們紛紛離家逃荒。因為日本的入侵,救濟的缺失,這一場災(zāi)難,奪走了河南三百萬人的生命。

“與此同時,世界上還發(fā)生著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丘吉爾感冒?!?/p>

這是電影中的獨白,現(xiàn)在讀來覺得頗為諷刺。在那個時代,與那些“國際時事”相比,死三百萬人算什么?更何況,這三百萬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敗的政府官員都盡可能遠離災(zāi)區(qū),將兵力撤出河南,蔣介石忙于戰(zhàn)爭的前線,決定甩開河南這個“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災(zāi)民中混有軍隊士兵,便駕駛轟炸機進行大規(guī)模的轟炸。

黑煙滾滾,沙石四濺。在這個戰(zhàn)火四起的年代,災(zāi)民們無處可逃。他們只能在心里懷著一點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還是死的無盡道路上不斷前行。每天都會有無數(shù)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誰去關(guān)心呢?當活著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望,當食物已經(jīng)變成衡量生命價值的唯一計量單位,在日軍轟炸機的陰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難保。人尸為狼狗所食的慘烈可怖的情景,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滅。

然而,我們慶幸,在那個時代,總還有那么幾個閃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動我們。

花枝,一個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個母親,她堅強、現(xiàn)實,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憑借自己護犢的本能,一路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

白修德,一個美國的記者,作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這場災(zāi)難之中,然而他有作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為記者的責(zé)任感。他隨著災(zāi)民們歷經(jīng)了種.種苦難,突破重重阻礙,將河南大旱的現(xiàn)實和真像告訴全世界,讓河南的災(zāi)情得到了重視,獲得了救濟。

在大災(zāi)大難之中,終究還是有那些溫暖我們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講述那個年代災(zāi)難的電影,它既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深深的苦難,又體現(xiàn)了災(zāi)難之中那些感動我們的一次次閃光。它講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帶給了我們最強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5

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卻又不能正視歷史。我們似乎習(xí)慣了馮小剛的幽默路線,卻不想他在2012年賀歲檔帶著我們嚴肅了一把。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今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fēng)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我沒站起來,調(diào)整了一會兒,幾乎是最后走出電影院的。當天晚上做了一宿的夢,夢見全是長滿了蟲的糧食,夢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來,我去看了看家里糧食是否長了蟲。

我知道這是因為《一九四二》。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今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fēng)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讓今天遠離苦難的人們無論老中幼,親見我那苦難民族的一場災(zāi)難,這雖與當下燈紅酒綠不甚和諧,但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深陷于一場內(nèi)心的煎熬。

散場時,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說“太慘了”,他們在影院燈光啟亮的瞬間,只能簡單說出內(nèi)心真實感受。我們民族百年來有多少“太慘了”的歷史淹沒在史籍之中。我曾經(jīng)看見過一組民國時期西方人拍攝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釋說:逃荒的災(zāi)民毫無目的地流動,所到之處樹皮全被剝光,幾萬人不見一個笑容。我們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這種對人生麻木至極點的影像,真實震撼。我原以為中國導(dǎo)演不喜讀史也不具史觀,拍不出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這樣具有歷史凝重感的作品,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一個滿身光環(huán)的人愣是褪去光環(huán),闖入黑暗之中尋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認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擔(dān)苦難,那你絕對應(yīng)該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為苦難離你會很遠,一九四一年時河南也有許多人這么認為??吹臅r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與苦難究竟相隔多遠。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6

昨晚和朋友一起去看的1942,當初叫朋友看電影,沒說看什么,他猶豫了,當說到是1942時,他變成了毫不猶豫。

對于那段歷史,不是很了解,今天和老媽聊天時她才提到,當初姥爺就是從河南逃難到山西的。當初姥爺還很小,老奶拿擔(dān)子挑著他一路北上,逃到了山西,他們大概也想不到,70年后,會有人會為他們拍一部戲,講述他們那段不為人知的經(jīng)歷。

影片中有很多逼真的場面,包括日本飛機投擲炸彈,下面的人瞬間粉身碎骨,還有飛機掃射,人中彈后的樣子,包括狗吃人內(nèi)臟,每一個場面都觸目驚心,但馮導(dǎo)把畫面做的讓人可以接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血腥,但這一點也漸少不了對某島國的痛恨。

國民政府的種.種行為,不得不讓人感到另一種生氣和失望,貪污,腐敗,草菅人命,300W乃至更多的百姓,就是那么沒了性命的,不僅是天災(zāi),更是人禍!

還得感嘆老百姓啊,永遠的逆來順受,在那種情況下,都不會選擇抗爭,不會去偷,不會去搶,連拿自己的子女妻小換糧食,都換的那么有秩序。有這樣的民眾,并不貪圖什么,只是為了活命,不介意上面的宰割,上面的當權(quán)者就不能給他們個活路么!

馮導(dǎo)平實的講述了那段歷史,沒有參雜主觀的對與錯,是與非,只是讓觀眾從中自己去體會是是非非。我們飽著肚子,去經(jīng)歷那個年代的難民饑寒交迫的日子,去想當初連吃都是問題的人們的那份艱辛,在看完電影后靜靜的走出影院,總結(jié)自己收獲的點點滴滴。

一九四二觀后感150字篇7

這天懷著沉重的情緒觀看了馮導(dǎo)的《1942》,電影情節(jié)觸目驚心,催人淚下。個性是那熟悉的口音和方言更是將我深深的帶入電影情節(jié)中去……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雖然如今離《1942》那個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但那個年代的苦1942》中的場景讓我更深刻的領(lǐng)悟到了老一輩們當年深情的講述。

1942年河南大旱,螞蚱泛濫成災(zāi),糧食顆粒無收,再加之戰(zhàn)爭逼近,千百萬民眾離鄉(xiāng)背井,外出逃荒,餓殍遍野,路途中還有日軍的轟炸,這是怎樣的一幕悲涼?百姓們帶著饑餓和寒冷、掙扎和痛苦、希冀和憤怒走在逃難的慢慢長路上,在這段艱難的路途中有人心的冷漠、絕望,但同時也洋溢著人性的善良、親情的溫暖,更有對家鄉(xiāng)的難以割舍。范老東家?guī)б患胰顺鰜硖踊氖菫榱俗屓嘶?,為什么到了陜西,人全沒了?于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樣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個死?!崩蠔|家:“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别囸I、寒冷、戰(zhàn)爭,老東家未曾想是否能再走幾百公里活著回到故鄉(xiāng)-延津,然而他依舊堅定不移的走著,走著……落葉歸根,狐死首丘,家鄉(xiāng)的黃土和一草一木永遠是離鄉(xiāng)人不變的眷戀。范老東家在回鄉(xiāng)途中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妮兒,別哭了,身子都涼了?!毙」媚镎f,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茫茫的白雪、泥濘的泥巴路、錯亂疊嶂的黃土坡,這是何等的凄涼,何等的讓人百感交集。親人一個個離去,小姑娘幼小的心靈除了悲傷只有絕望,此時她更需要的是親人的依靠?!澳輧航形乙宦暊?,咱爺倆就算認識了?!狈独蠔|家的善良再一次流露出了人性的光芒。(優(yōu)美的散文)

歷史災(zāi)難在影片中的重現(xiàn),不僅僅僅是讓當今的咱們深刻的浮想到那個時代,同時也是對咱們心靈的一次洗禮。不管是災(zāi)難、戰(zhàn)爭、饑餓、寒冷……人性的光芒、故鄉(xiāng)的深情都將是不可磨滅的!

32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