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
《綠皮書》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一部好電影。不像很多諾貝爾文學獎讓人看不懂,《綠皮書》獲獎在我看來名至實歸。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逼真寫實,節(jié)奏松弛有度,戲劇沖突自然又精彩,人物對話言之有物又妙趣橫生,人物個性鮮明又合情合理,演員表演更是功力深厚,無可挑剔。最重要的是,電影所表達的思想意識具有無可爭議的進步性。
先要講講什么是綠皮書才能了解六十年代初的美國社會是何種樣子,這有助于很好地理解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性。綠皮書是一本旅行指南,不過這個旅行指南是專門針對黑人的,因為那個時候的黑人在美國大部分地區(qū)都不享有遷徙自由,住店自由,只有很少的酒店和飯館接納黑人顧客。這本綠皮書就是專為去南方旅行的黑人準備的可以接待黑人顧客的旅館和飯館的名錄。其實,僅僅這本綠皮書的存在就足以說明美國六十年代時的種族歧視有多嚴重。
雖然1962年距林肯總統(tǒng)發(fā)布《奴隸解放宣言》整整一百年了,可在美國南方和中部地區(qū)依然是種族隔離的地方。歧視黑人在美國更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不僅在南方,即使在最為開明的紐約也一樣隨處可見。片中主人公托尼雖然并沒和黑人有過什么交集,可因為社會的熏染,也極其輕蔑和歧視黑人,連黑人管道工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最可笑的是,不僅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存在鄙視鏈,白人內部也存在著鄙視鏈。意大利裔的托尼就被南方警察罵為半個黑人,而托尼對把他誤認為警察的酒吧小姐說,我像愛爾蘭人嗎?讓我們知道,那時的美國警察大部分出自愛爾蘭裔美國人。電影中偶爾出現的幾句針對猶太人的話,也讓不熟悉那段歷史的人知道,猶太人在那時也是受歧視的二等公民。電影里的這些生動情節(jié)和對話,惟妙惟俏地展現了六十年初美國社會的眾生相和黑暗面。
革命的真正意義是觀念的改變,當然這個觀念是先進的觀念。就像歷史學家杜蘭特所言,真正的革命是心靈的革命,沒有思想的進步的所謂革命不過是改朝換代和街頭鬧事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六十年代的人權運動可以稱為真正的革命。美國的人權運動是與美國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步進行的,如果沒有思想文化上的革命,黑人即使一時獲得了解放也是不長久的。雖然這個革命不以暴力為主要手段,而且也存在很多革命的濫觴,但因消除了種族隔離制度,破除了有色人種為劣等人的這個在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其進步意義顯而易見。
歧視來自于無知和傲慢。不僅種族之間有歧視,各種人群之間都有歧視,這是差別心帶給人類的共同智障。歧視就是鄙視鏈的極端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不僅有膚色的不同,胖瘦的不同,高矮的不同,還有智商的不同,家庭出身的不同,學識學歷的不同,擁有財富的不同,社會身份的不同,所有這些不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也建構了各種各樣的鄙視鏈。
對于歧視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雪利選擇的是非暴力抗爭方式。雪利的南方之旅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有意去對抗種族歧視,為的'是改造南方人的種族歧視觀念。所以,雪利的巡回演出,也是一次革命之旅。作為弱勢群體的黑人,采取非暴力的抗爭方式與種族歧視作斗爭是非常理性的,比之暴力抗爭更容易取得真正的勝利。非暴力抗爭是攻心為上的策略,黑人只有爭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白人的同情和支持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而黑人在自我解放的過程中也解放了白人,這一理想狀態(tài)幾乎是所有抗爭者最初的訴求,可真實的歷史是,人權運動中的黑人解放是非暴力和暴力抗爭相結合的產物。
一部好的電影都是多主題的,高容納性的,《綠皮書》也不例外。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不僅表現了反對種族歧視的第一主題,還表現了不同背景的兩個人能夠相互影響,相互改造的主題,這其中又包含了自我救贖,自我解放的主題,也隱含了對身份社會的批判主題。
一個本真的人是沒有身份感的,因為身份感是外在的,是附加在我們身上的社會性。越是有身份感的人,越喜歡帶著面具生活,而且最容易出現歧視心態(tài)。一個有平等心的人,對那些有著強烈身份感的人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反之,則會有一種親近感。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2
唐雪利博士作為一位成功的黑人音樂家,致力于改善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現象。因此,他主動要求前往南部,這個種族歧視較為嚴重的地區(qū),進行巡回演出。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在《綠皮書》這個故事的開頭以及先前,他并不能真正代表他所處的群體:博士成年后與弟弟斷絕聯(lián)系;在旅館以及農田邊與其他黑人的隔膜......這并不是冷漠,也并不是他在成名以后對自己族人的背離,否則博士后來就不會發(fā)生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轉變。這是一種困惑,是對自我身份認定感到的迷惘——可能他認為黑人被歧視,是因為大多數黑人都沒有良好的修養(yǎng),是因為不夠優(yōu)雅、不夠沉穩(wěn)、成就沒有超過白人......他渴望掙脫歧視的枷鎖,但起初他認為自己所屬的種族是一種拖累。他厭惡他人用對待一般黑人的眼光對待他,于是這更使他疏遠自己的族人。雪利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中,夜夜以酒澆愁。
他巡回演出期間雇傭的司機托尼是拯救他的人。博士與司機間的拯救是互相的:托尼使雪利走出自我不認同的怪圈;雪利給托尼的生活增添了高雅情趣,更讓他認識到了修養(yǎng)和自尊的價值。托尼在整個旅程中,讓博士認清了他種族的現狀,并啟發(fā)博士對自己種族文化的全新思考。唐博士之前的行動雖然有用,但在堅硬的歧視墻壁前顯得蒼白無力。他需要理解他的種族文化并逐漸融入它——正如樹木扎根于自身所屬的土壤那樣——才能獲得認同感,而不是孤舟般飄蕩于黑人、白人間的界河上,才能改變社會對黑人種族的.看法而不單單是對他個人的偏見。獨善其身可以改變單個白人的看法,如司機托尼,但想要改善黑人的處境是不能一開始就將自己排除于群體之外的。正如托尼所說,別人說他應該也喜歡“意大利面餅”,他并不會感到被冒犯。顯然博士起初對黑人文化的一味排斥是不正確的,幸運的是他在有托尼相伴的兩個月后走上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因此我們看到,在本片的結尾,博士在黑人的酒吧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你為自己的民族作出的奮斗,族人會回饋于你。只有本族人才能給你無與倫比的歸屬感。按理說此時電影應當安排這樣的情節(jié)——博士興高采烈地登上舞臺,立即演奏起黑人的爵士音樂,以表明他獲得了自我認同感與種族認同感。可在本片中,雪利博士鄭重地坐在那臺很像兒時母親教他音樂所用的舊鋼琴前,先以最精湛的技藝演奏了肖邦《冬風練習曲》。
酒吧里寂靜無聲。黑人顧客們認真地聆聽著?;蛟S高雅藝術真的能夠到達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博士自小受到古典音樂的熏陶,平生最愛李斯特、肖邦等古典作曲家,敬仰白人鋼琴家魯賓斯坦。我們會說,文化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但現實是博士演奏古典作品阻力重重。這使我聯(lián)想到白人說唱歌手Eminem,他在進入黑人占據著的說唱音樂圈時同樣阻力重重。貝多芬的歡樂頌中唱到“四海皆兄弟”,我們在對待自己的文化時也不要排斥他人的參與,不要成為阻礙他人形成自我認同的高墻。
每個人的自我認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使你獨一無二的“異”,另一部分是與你所處群體能產生共鳴的“同”。共同的部分會隨你所處的群體發(fā)生改變,因為我們是社會動物,需要與集體有共同之處。雪利博士起初的處境,是“共同”部分的缺乏——白人因膚色將他隔離;他因嫌棄、無力等復雜的情感將自己與族人隔離。在他“共同”部分的認同改變之時,那部分獨特的“異”,就是他自小培養(yǎng)起的古典音樂修養(yǎng),自使至終作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至此我們可以弄清結尾博士在酒吧彈奏兩部分音樂的寓意了:肖邦代表了博士自我的堅守,而后的爵士象征他在溫情之旅中獲得的巨大力量。
《綠皮書》使用了詼諧的敘事手法,以溫情喜劇包裹苦澀的種族歧視內核,具有積極的社會推動作用。聯(lián)系16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我們可以看到奧斯卡正具有越來越強的政治傾向。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3
《綠皮書》(英語:Green Book,是一部2020年美國喜劇劇情片,由彼得法拉利執(zhí)導。電影講述美國1962年,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唐納德雪利(馬赫夏拉阿里飾)前往深南部保守地區(qū)巡迴演出,他雇用一名紐約保鑣東尼瓦勒隆加(維果莫天森飾)作為司機。東尼的兒子尼克瓦勒隆加、布萊恩海斯柯里與彼得法拉利共同撰寫劇本。
電影名稱源自《黑人駕駛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通常簡稱為「綠皮書」(Green Book),是在種族隔離時期的旅行指南,記載對黑人友善的場所,幫助有色人種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3]。本片杰出的表現使它獲得第76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劇本獎,以及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劇情:
故事講述在60年代的一名黑人鋼琴演奏家唐薛利博士計畫將在美國南部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巡迴表演,于是找上了原本在夜總會擔任安管的大嘴東尼作為自己的保鑣兼司機,然而在那個黑人仍會受到嚴重歧視的時代底下這趟旅程充滿著困難更何況博士大可待在北部繼續(xù)受人景仰,但就像片中的一句臺詞說道「光有才能是不夠的,你必須還要有那個勇氣」必須試著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去弭平這個社會存在已久的歧見
這是部看完心情非常舒坦的電影,外表看似又是一個關于種族議題探討的電影但實則卻從來不會刻意去批判任何價值觀反而更專注在兩個角色的相處及轉變上,導演彼得法拉利的作品我看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說根本沒什麼接觸,像是《哈啦瑪莉》、《阿呆與阿瓜》這類型的電影我完全提不起興趣去看而且我唯一看過的導演執(zhí)導的《激愛543》還是我少數看完快吐血的電影,我還真沒看過這麼不嚴謹的電影雖然不討厭只是覺得有點鬧過頭,原本我以為這個導演只會拍這種白爛片而已但是在《幸福綠皮書》裡調性拿捏展現的高精準度確實有讓我大大的改觀。
這部片的確有牽涉到種族歧視方面的問題可是經過導演的巧手之后卻都顯得沒有那麼刻意許多,我認為這跟彼得法拉利之前作品的類型操作也有關係他把自己擅長的說故事的風格帶進這部電影裡,與其說是沖淡不如說讓《幸福綠皮書》多了幾分溫暖、真誠變成了著眼點不同的一部溫馨小品,一般來說只要看到這類「政治正確」氛圍的電影其實不免都會讓人覺得有些嚴肅可能是我最近看的多比較有感,像是《姐妹》或是《黑色黨徒》即便這些電影時不時會塞些讓人覺得好笑逗趣的幽默但每當衝突發(fā)生的時候都會讓人覺得非常壓抑,一些夸張化的橋段或是偏激的言論不斷去傷害黑人看了很不是舒服。
然而在《幸福綠皮書》裡卻沒有這樣的安排,你不會很明顯的感覺到說‘‘喔~你設計這段戲是要拍來得獎的嗎’’有些在其他電影會被故意操作成高張力的衝突這部片反而都是讓它自然的發(fā)生再流暢的去帶過每一段的情緒轉折,很游刃有馀但是卻又不隨便的調度每一場戲。
另外《幸福綠皮書》在種族議題的呈現上也都盡量選用直球沒有太多的故弄玄虛或隱喻,不去隱藏過多的細節(jié)把所有的東西都用最淺白的方式告訴觀眾這是最讓我覺得喜歡的地方,畢竟現在大部份的電影都在比怪、比大膽、比創(chuàng)新我也承認自己在設計劇本時首先考慮的也是專注在用獨特性去吸引目標群眾,不管是意象塑造或是複雜議題的包裝都讓整部影片都顯得不再那麼簡單,但這部片卻示范了什麼叫用純樸的'口吻來講一個簡單的故事極為有效且完美的方式,「歧視」從來都不是這部片的重點甚至把種族對立的元素抽離《幸福綠皮書》單純當作一部喜劇電影來觀賞故事品質仍然非常高。
拜維果莫天森和馬赫夏拉阿里所賜更讓整個故事活了起來,兩位演員的化學效應相當強大讓觀眾從他們一開始不對盤的互動就能感到歡樂到最后因為他們珍惜對方給予的陪伴而覺得感動,東尼一開始是個非常自傲的人還帶點瞧不起黑人族群只是因為需要錢而接了這份工作,但是當他第一次看到薛利博士在白人家裡彈奏古典樂時卻開始對他默默改觀:原來在臺上無管膚色不分黑白黑人也可以演奏出跟白人一樣好的音樂,到后來本來只在意錢的東尼甚至會為了博士的尊嚴和餐廳經理起衝突,在這個角色身上看到從不熟識到試著了解進而接納、尊重一個與你身份立場不同的人中間的過程。
而薛利博士對我來說更是一個感同身受的角色,他沒有我們一般印象中的黑人的形象既不吃炸雞也不聽爵士反而更像是個知識份子總是穿著西裝、表現非常紳士,然而雖然在臺上表演時所有白人都為他鼓掌但下了臺卻也當他跟其他黑人沒兩樣,被白人歧視、在自己膚色的族群裡也顯得不同都讓他覺得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在片中他有一句臺詞說道「我不夠白,我也不夠黑,那我到底還算什麼」當他說完這句話讓我有一度差點落淚,就在那一刻這個角色昇華到和《銀翼殺手2049》裡的K一樣的地位都是那個世代裡的寂寞靈魂,那種在夾縫中生存覺得活的好痛苦沒有覺得自己真的活在這世界邊緣人看了特別有感因為總是找不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群體但所幸博士遇到了東尼。
另外一場特別喜歡的戲是當東尼的朋友愿意給他一份更輕鬆錢更多的工作時博士前去慰留他,原本我們都以為東尼準備要去答應他朋友的邀約但殊不知東尼卻要博士不用擔心他會去拒絕,這一場戲我們看到東尼的善解人意也知道他了解博士需要他而且他也把博士當作朋友愿意伸出援手,很內斂的演繹但是很打動我。
這部片就是不斷見證兩人間的友情不管是摩擦還是快樂,甚至到最后一幕大家一起慶祝圣誕佳節(jié)的那兩句臺詞「謝謝你把老公借給我」「謝謝你幫他寫信給我」這兩句臺詞超暖心且?guī)瓦@段友情下了完美的注腳,這部片真的很圓融在處理每一處不但恰當也很有效的引起共鳴,要推薦的話這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的電影。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4
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頂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huán),《綠皮書》在國內搶鮮上映,縱觀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影片,《綠皮書》都稱得上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可算是非常友好了。
很少有一部喜劇電影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因此當輕松幽默的《綠皮書》戰(zhàn)勝了充滿史詩質感的《羅馬》,影評人們多少還是有些意外。而《綠皮書》的輕松,恰恰是其獲獎的最大優(yōu)勢。眾所周知,種族平權的主題,是近幾年奧斯卡青睞的對象。僅今年的八部提名作品中,就有三部直指這一主題?!逗诒肥鞘撞亢谌顺売⑿垭娪?,也因此在北美地區(qū)刮起一陣觀影和口碑狂潮,但它終歸是一部帶著幻想的娛樂片;《黑色黨徒》也是通過喜劇手法探討種族議題,但導演斯派克李在結尾突然把鏡頭對準了現實,讓觀眾直面種族主義的抬頭,發(fā)出一聲沉重的吶喊;而《綠皮書》中,既沒有對未來非洲的高科技幻想,也沒有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它回歸到了質樸、簡單的故事中去,通過一黑一白兩個主人公的南部巡演之旅,講述了一段放下偏見的故事。它不尖銳也不說教,而是讓觀眾自己去體悟,哪怕只是在笑聲中收獲了一些溫暖,就已足夠。所謂四兩撥千斤,大概就是《綠皮書》的價值。
《綠皮書》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劇本扎實工整、演員表演出色,為我們完美示范了好萊塢的成熟功力。它首先推翻了以往種族題材中慣常的人物設置,黑人音樂家高雅文明,白人司機粗魯沒文化,而這種顛倒又醞釀出不少新的笑果。另一方面,公路片一定要是在旅程中完成人物的成長和升華的,《綠皮書》為此一路鋪陳了很多細節(jié),讓主人公的轉變自然可信。比如,白人司機從一開始會偷偷扔掉黑人修理工用掉的杯子,到為深陷困境的鋼琴家大打出手,再到不計報酬地支持鋼琴家罷演,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白人放下種族歧視的過程,也可以說,他是為了朋友在改變。而這樣的友誼,也慢慢讓黑人鋼琴家敞開心扉,走出孤獨,甚至開始試著吃炸雞、彈爵士,逐漸找回真實的自我,不再為外界的`目光而活。
雖然維果莫騰森在《綠皮書》中爆肥40斤,出彩地演繹了一位油嘴滑舌、夸夸其談的意大利裔司機,但阿里馬赫沙拉的角色更有難度。他表面優(yōu)雅傲嬌,內心卻極度自卑,盡管在舞臺上收獲無數掌聲,卻無法得到社會真正的尊重與認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人在雨夜中吵架的戲,那是鋼琴家唯一一次的情緒爆發(fā):如果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那告訴我,我是誰?隔著黑暗的雨幕,我甚至看不清阿里臉上的是淚水還是雨水,卻為他的表演深深震撼。也正是這樣的克制,讓阿里再度捧起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讓觀眾們念念不忘的,還有電影里的不少金句。世界上那么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光有天分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父親曾經說過,無論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后一頓;暴力永遠不會取勝,保持尊嚴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即便拋開種族歧視的主題,這些臺詞也能觸動大洋彼岸的我們,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也是好萊塢電影能夠持續(xù)輸出的文化內涵。
事實上,《綠皮書》在美國上映后也受到了不少質疑,主要是針對故事的真實性。該片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而成,編劇之一就是白人司機的兒子,但影片卻遭到了黑人鋼琴家家人的指責,認為電影對唐謝利的塑造是以白人角度的臆想,并不真實,兩人甚至只是雇傭關系沒有所謂的友誼。如今兩位原型人物都已經去世,真相很難探究,但或許正是這種不真實,才使得電影擁有了一個所有人都樂于見到的圓滿結局。說到底,《綠皮書》只是一部電影,只是編劇借真實人物講述的一個故事,相比《黑色黨徒》的鮮血淋漓,大概觀眾們更希望在影院里感受片刻的包容與溫情。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5
《綠皮書》確實是部很不錯的治愈系電影,去的時候幾乎包場,今天正好剛上映,我正好有時間。
雖然三座奧斯卡獎項里有一個最佳男配,但在我心中托尼和唐都是主演。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一個白人,世俗粗魯朋友多;一個黑人,優(yōu)雅理性卻孤獨。最終兩個人的轉變也是如此相似,托尼,一個大忽悠托尼,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最終消除了偏見。唐,舉止優(yōu)雅,談吐不凡,一開始高高在上,
后來手抓雞排,敞開心扉,直到劇末拿酒去托尼家慶祝,這一切都是如此鮮明的對比,也不禁讓我想到那部經典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說到有色人種,確實是種族大問題,黑人求生指南綠皮書的元素貫穿始終,托尼和唐的對比,唐和底層黑人的對比,有色人種在白人世界里竟是如此低下,高貴的`唐也只是在臺上被人尊重而已。我也表表圣母心,愿世界和平?。。“萃腥蛲。?!不過最后一場演奏放鴿子確實解氣。
托尼和唐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鮮明的對比,一個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個看重尊嚴,不惜舍棄榮華,為消除國家種族歧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唐就像托尼說的高高在上,但又無比孤獨,擁有著一切又如同一無所有一般。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的一句話:人生是分層次的,層次越高的人越孤獨。
曲不終人散,天不遂人愿,圣誕節(jié)卻下起大雪,還好結局團聚圓滿。受到啟發(fā)的點太多,不一一說了,腦殼疼,可以去看看,絕對不會失望,五星強推。認認真真欣賞了一部電影,很滿足,小小拙見。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6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托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托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后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托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y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著他的黑人雇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雇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y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yǎng)、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托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yōu)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里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并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7
今天,陽光明媚,太陽把我曬得十分快樂,一路興高采烈,去干嘛呢?我和媽媽逛到了電影院,看到醒目的廣告牌《綠皮書》介紹,據說點評分數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稱贊道,媽媽:“它曾獲奧斯卡小金人獎耶!”于是我懷揣著好奇心進入影院。
故事主要講了托尼是個吊兒郎當游手好閑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yè)幾個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當務之急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鋼琴家提出雇傭托尼。唐·雪莉即將為期八個月的南下巡回演出??墒?,那個時候南方人對黑人的歧視十分嚴重,于是托尼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與此同時,給托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他了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限白人,從這以后,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托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什么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來,黑人更有素質,更有公共道德意識,應該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視對方。但黑人就受著不去還手,這不是白人要學的嗎?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班里,不能因為某個同學學習差,而去歧視它,我們是一個小集體,應該互幫互助,不是一個人好,就算好,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一些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份,要人人參與,所以我深有體會。
“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平等對待每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8
前不久,我去看了電影《綠皮書》。我想,愛看電影的人,一定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畢竟,《綠皮書》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奧斯卡金像獎的了,網上評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這是一部有關種族階級的故事。在美國的1960年代,還是有著種族的偏見的。而“綠皮書”,記錄的都是黑人們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廳,因為有些店鋪是不接待黑人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想,才會有“綠皮書”的存在。
全劇中,我最感動的一幕,便是音樂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遠不能取勝,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北M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還是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換作是我,怕是只會感到不公吧。我們在遇見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難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為此感到惱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許,你會說是別人的錯,但是我們也應該懂得,用合適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嚴。我想,絕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原本對黑人抱有歧視的另一個主角托尼,也會就此改變。放在現在,我們也存在著歧視,例如性別歧視。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給女生。但是,我們都在漸漸改變,正在走向更好的未來。等你努力去做的時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便是那句經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獨之人。”是這樣的,明明存在著,卻總是等待。感到孤獨,何不走去呢?
這個以真實故意改編的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一點復雜和溫暖?!毒G皮書》讓我明白了尊嚴的重要,面對不公平的該有的模樣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9
假期里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托尼工作的酒吧因為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yè)3個月,當時托尼很窮,停業(yè)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回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托尼去面試。托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托尼對唐的態(tài)度并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后來跟著托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為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并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系并不僅僅是老板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并沒有得到認可,并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0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托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托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tǒng)統(tǒng)都丟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來托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說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說話比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圣誕節(jié),唐·雪利也來了,因為托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于是唐·雪利就給托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說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么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墒撬垣@得臺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臺,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1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1962年,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是黎明開始前最黑暗的時刻,1963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聯(lián)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美國的30個州也相應的公布了反對歧視黑人的法律,但這30個州中卻沒有一個南方地區(qū)……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鋼琴演奏家,為了前往南方地區(qū)雇傭了一個剛剛失業(yè)的白人司機托尼,雪莉雖然是一個黑人,卻過著紳士一般的生活,而托尼雖然是白人卻過著有色人種的生活,沒什么文化,通過一些簡單的苦力活維持著生計。在一起開車南下的過程中,兩個人矛盾不斷,白人開車,黑人坐車,在那個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們像看動物一樣注視著這對搭檔,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無法理解為什么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從人們臉上我們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從雪莉臉上我們看到的是憐憫和無奈。他們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誤解。雪莉可以被邀請上臺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卻拒絕讓他進餐和入住,人們欣賞著雪莉的美妙音樂的同時,卻打心里認為雪莉是個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遠非如此。許多餐廳和旅館都禁止黑人入內,警察會無事生非,甚至連服裝店都拒絕賣給雪莉博士衣服。托尼為雪莉的擺平了大多的困難,卻不能改變人們心里的想法,為雪莉的遭遇憤憤不平,而雪莉卻早已習以為常,雪莉為什么選擇來南方開音樂會,他只是想證明,有色人種并不是低賤的人種,一個靈魂的.高低貴賤與膚色無關。在相處過程中,兩人開始慢慢放下偏見,找到了彼此的歸屬感,并收獲了一段長久的友誼……
“世界上孤獨的人總害怕邁出第一步”膚色、階級、性格天差地遠的兩個男人,因為音樂而結緣,因為公路旅行而成為一生朋友。改變人心有時候才華并不夠,還需要勇敢,歷史上的綠皮書(黑人行動指南)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國社會,激起輕小而美麗的漣漪。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2
臨近三八婦女節(jié),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jié)早上,媽媽對我說,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托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yōu)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托尼都保護了他,托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為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托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托尼曾是一個極沖動的人,一發(fā)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后,沉穩(wěn)的教授耐心地說:“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彼谑遣辉贈_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wěn)的人。
托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托尼。托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為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衛(wèi)了尊嚴,我要為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沖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托尼的老板,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托尼寫信,圣誕前夕,托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chuàng)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托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3
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綠皮書》的故事,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聯(lián)合執(zhí)導《觸不可及》,因為膚色和階級帶來的沖突與交融,讓尖銳的人性泛起柔光。黑白膚色加司機的主仆情,更像是摩根弗里曼與杰西卡坦迪主演喜劇《為戴西小姐開車》,用一道黑色的純善,去打開驕傲的白色壁壘。
然而在我看來,《綠皮書》就是它自己。它有《觸不可及》和《為黛西小姐開車》的交互與融通,但兩部前作更多是個體命運的柔軟,而《綠皮書》不僅有膚色、階級、文化修養(yǎng)的沖突,還有對上層白人偽善的觸碰,以及各種穿越時空的種族和社會問題的醒思。
影片如果有幸引進,必然是要吃片名的虧,然而綠皮書三字,卻是這個故事的魂。1962年,白人至上和黑人民權運動空前高漲,黑人郵政職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為黑人出行編寫了一個類如旅行指南的小冊子,注明哪些旅館與餐廳可供黑人入駐和用餐,這就是史上被稱作黑人出行指南的綠皮書。
電影《綠皮書》的故事背景與小冊子問世同年,同樣有真人真事的依托,講述意大利裔美籍白人托尼受雇為黑人鋼琴家唐開車護航的故事。一個是白人江湖里善于處理疑難雜癥的底層老炮,一個是黑人世界高處不勝寒的天才演奏家,兩個不兼容的異世界人類組成黑白無常組合,以公路電影和巡演模式從紐約一路南下,上演了一出兩月時長的跨越種族、跨階級的戰(zhàn)斗情誼。
之所以強調戰(zhàn)斗情誼,而非《觸不可及》和《為黛西小姐開車》的友誼,是因為1962年的美國南部種族主義的大氣候,就我們華北平原冬季的霧霾,同一片天空下難有幸免者。兩人按照綠皮書指南出行,已經夠小心翼翼了,但各種危機和壁壘依舊如雨后的沼澤。
事實證明,不按照綠皮書手冊出行,是寸步難行的。唐兩次出離綠皮書指南軌道,一次去白人酒吧喝悶酒,一次去浴室尋歡,結果都挨了揍,險些不得脫身并斷送巡演。托尼一次開車走錯路,也陷入了白人警方黑人不得夜出的魔障,這一次是托尼對警察出手惹禍,唐為了脫身動用了總統(tǒng)弟弟的關系。
就算是在巡演規(guī)劃的路徑上,歧視也是無處不在。有錢人給他的演出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卻不讓唐用他家客用衛(wèi)生間,而讓他去外面的簡易窩棚;伯明翰的接待經理表面友善禮節(jié),唐的休息室卻是個逼仄的雜物間,且不讓他在演出的餐廳用餐。唐已經是多次在白宮演奏的大家了,卻曾因為演奏白人曲目當場被打。
影片采取雙男主的敘事,其實是個歧視者和被歧視者的雙重視角。借著托尼之眼,我們看到了一個帶著有色眼鏡的美國南部世界,歧視涉及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方位,而借著唐之眼,我們還看到了以托尼為代表的美國白人階級社會的落差。唐尼不僅因為是白人世界的異類高處不勝寒,還因為與黑人世界的階層落差而孤獨。托尼其實歧視也是有色眼鏡的代表者,要不是一份高薪工作的誘因,他可能一輩子沒有機會走進黑人的內心世界,領略并接受他們的才華。而通過與唐的`接觸,托尼的內心世界漸次打開,精神世界更上層樓。
按照唐三重奏搭檔的說法,唐的南巡也是自找苦吃之旅,他完全可以在北部輕松賺三倍的報酬。唐執(zhí)意南巡的意圖影片沒有明說,但不明而喻。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時期,影片所在的1962年,民權運動的火力正集中在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上。作為黑人精英藝術家的唐,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時值維克多雨果格林的綠皮書指南問世,南巡演出的可行性就差一位保駕護航的托尼。
《綠皮書》故事的次年,華盛頓林肯廣場二十五萬人聚集,同聲反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fā)表了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將民權運動推向高潮。聯(lián)系歷史,我們再回看唐一路的隱忍,便可見他內心那團看不見的火種。在托尼的影響下,他終于向歧視并拒絕他用餐的餐廳說不,并用拒絕演出的方式給了偽善的白人一擊。
這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之所以讓我們看得如此鮮活,是因為,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種族歧視依舊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刻深陷歧視者和被歧視者的雙重鏡像,種族融合的使命尚任重道遠。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4
因為大家都說好,因為這部電影可能會作為一個支點產生杠桿的力量,于是我走進電影院觀看了《綠皮書》。
一線語文老師的朋友,期待我看完即評。哈哈,我回答,要看我評得出評不出了。
一位編輯朋友鼓勵我看,說這部片拿了奧斯卡大獎。
看完后,吃了點東西,然后在手機上指指點點,弄出以下內容。
這部電影,兩條線并行,一條是鋼琴家演出,一條是司機的工作和生活。
白人和黑人,在我看來,是個象征。雖然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
不同膚色的人,兩個不同世界觀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產生的碰撞、影響,起碼給到我這樣幾個啟發(fā):1、影響無處不在,你不是被人影響就是影響他人;2、真實的東西一定會產生力量,要么感動,要么傷害;3、一切美好都在關系里,快樂是第一生產力,關系是第二生產力;4、家庭溫暖是幸福的港灣;5、愛需要及時表達,手寫信是個好辦法;6、只要是應該被改變的,最后都會被改變,視線看到現實,眼光看到趨勢;7、正流行的.,都曾被嘲諷,正被嘲的以后可能會成潮;8、多樣性是上帝造世界的本意,尊重、包容、欣賞一切是一切文明人應有的風范;9、用心懂心才能動心。
意外收獲:里面有音樂和舞臺的元素,因為熟悉,所以感動。人前顯貴的人,人后誰不遭罪?
由本片說開去:我主張多看電影,少看電視劇。特別主張觀看大家熱議的電影??措娪?,應該成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如同跑步、喝茶、讀書、旅游一樣。
重要補充:兩個人,一個是白人,來自溫暖的家庭,感情充沛,愿意表達但不善于表達,江湖高人;一個是黑人,孤傲冷漠,長于表達,一域高手;因為重疊,滲透,片尾時,他們彼此擁有了對方也成為了對方。
綠皮書的觀后感范文精選篇15
這部電影是大兒子,年初三回杭州時,強烈推薦我看的其中一部。第一次打開投影時,看見是老外都是用英文對話,影片一開始就是打打殺殺的場面,令我起了反感心,我就有了強烈的對抗心里,把這部電影拒之門外。
兒子到杭州時,就問我這部電影看了沒有,知道我沒有看,嫌看英文太累了。忍不住的又勸我:“綠皮書是去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馬云去年最喜歡的電影,你們要學會欣賞這種電影??!多看看字幕電影?!?/p>
讓他這么一說,又和森寶打開看,這小不點嫌我不喜歡看英文,他還想了辦法看中文版的。這下可把我的興趣愛好給提高了不少分貝。和森寶一起看的那晚,太累沒看多少我就睡覺了,孩子是把整部電影都看完了。
昨晚上,第三次打開此電影,下定決心晚上必須一口氣看完。森寶在邊上給我解釋電影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一看才發(fā)現,這個故事還是挺有意義的。也是我第一次,才能了解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岐視,黑人在白人眼里,哪怕黑人是很優(yōu)秀的,只要下了舞臺,黑人還是那么的沒有地位。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在夜總會里打打殺殺做保鏢的意裔美國人托尼。因為托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家里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yǎng)家,馬上要交房租都還沒有著落。某一天,托尼帶著孩子去吃漢堡比賽,一口氣吃了26個比別人多了2個,賺回來了50塊錢時。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他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應聘,總比去吃漢堡比賽強吧!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對象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原以為是醫(yī)生。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托尼也是好幾位唐的朋友介紹過來的,說這份工作托尼可以勝任。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家人一聽說為黑人工作,都忍不住的岐視聲。托尼雖然不想帶來沒有必要的麻煩,但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所以報酬比平時報得高了些,夫人也同意托尼去,條件就是要記得給她寫信,圣誕節(jié)前要回來。
出發(fā)時,唱片公司給了托尼一半的工資,另一半工資是必須要安全的完成所有區(qū)域的巡回演出,如一個地方耽擱了,剩下的工資就沒有。還給了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著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只限白人。接過任務后,托尼特別有信心能夠完成。告別親愛的家人們,啟程出發(fā)到達南方。
這一路上,托尼和鋼琴家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么交集。托尼簡單粗暴滿口臟話,不行就大打出手,可以邊開車邊抽煙邊吃肯德基,還時不時的把垃圾往外面扔。這對唐來說,有許多的不習慣,但也有許多的無奈。
唐的每一次演奏,在臺上都能換來無數的掌聲??墒且坏┳呦挛枧_時,連上衛(wèi)生間的資格都沒有,甚至是買西服,因為是黑人寧愿不賣,去酒吧喝酒時,被別人暴打。開到一段路迷路時,警察見到里面做著黑人,下著大雨就要唐下車,種種的黑人不公平的待遇,托尼一次次的化險為夷挺身而出,要求唐下次要出去一定要帶上他。
托尼經常要給愛人寫信,每一封情書經過唐的指點后,寫得都特別的動情。藝術家和保鏢的文化水平,那是截然不同的。寫著寫多了以后,托尼自己也會寫了,兩人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入。
最后一站巡演時,鋼琴家唐換演出服的地方都是雜物間。當唐換好衣服時,因為肚子很餓了,想去用餐結果被白人拒絕。后來沒有辦法接受,哪怕要付賠償金寧愿取消演出。而唐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當他們倆人走出來時,走進了黑人的酒吧,得到了很多黑人的認可,知道唐是鋼琴家時,就請?zhí)票硌荽笏料硎芰艘魳返臉啡ず拖矏?。還吸引了許多的黑人來奏樂,一起分享著這份美好的快樂。
圣誕節(jié)當天回家的途中,遭遇了狂風暴雪,這次輪胎沒氣壓,碰到了沒有歧視的警察的提醒。托尼在途中實在吃不消,選擇放棄回家,想到旅館休息了。唐就讓托尼休息,他自己冒著大雪把車開到托尼的樓下,把托尼叫醒后,自己在開回家,任托尼挽留唐到他家過節(jié)。
托尼的家境雖然很窮很暴力,但是他的家里總有一屋子的家人,在家慶祝過圣誕節(jié)。愛人一次次看著窗外,已經過節(jié)了,怎么托尼還沒有回來。有愛人的等待是溫暖的。托尼一進家門時,愛的氣息撲面而來。沒過多久,唐手棒著香檳出現在托尼全家人的面前時,大家喜出望外。
洞見:岐視種族,給對方帶來的是意想不到的傷害。影片比較真實打動人心,一個人時代的'顯現,讓我們對過去岐視加深了了解。鋼琴家唐和托尼,兩人不在同一個層次,又是不同的種族,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坎坷崎嶇。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結局是很溫暖人心的,彼此之間的相互成就是最重的紐帶。
我還是特別欣賞唐,在被白人的岐視下的勇氣,還要參加巡回演出。唐曾經說過:“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毕胗靡魳穪砀淖內藗儗谌朔N族的看法。一個人的夢想是支撐著你走向成功的方向。托尼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秉c亮了唐同時也點亮了我,也點亮了看《綠皮書》的觀眾。
我們愿意做自己心中的英雄,用愛撐起一片藍天白云,改變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