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_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_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_热99在线视频

365文案網(wǎng) > 古詩詞 >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

時間: 啟權(quán) 古詩詞

詩詞是初中語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xué)好古詩詞,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xué)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還能領(lǐng)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1】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賞析

這是一首五律詩,頸聯(lián)被明代胡應(yīng)麟贊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時序匆匆交替,這怎不讓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生”“入”用了擬人手法。雖是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中蘊含理趣。海日生于殘夜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xiàn)“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yán)冬,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詩以對偶句發(fā)端,既工麗,又跳脫?!翱吐贰?,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健秉c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

“潮平兩岸闊”中“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fēng)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fēng)順”而用“風(fēng)正”,是因為光“風(fēng)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fēng)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fēng),又是和風(fēng),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dāng)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梢栽O(shè)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fēng)順而風(fēng)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fēng)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fēng)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lián),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fēng)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lián),就是表現(xiàn)江上行舟,即將天亮?xí)r的情景。

這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岳英靈集》)明代胡應(yīng)麟在《詩藪·內(nèi)編》里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dāng)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dāng)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薄ⅰ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dāng)M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yán)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cè)?。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jīng)過洛陽的?。≡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墓适?,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yīng)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fā)的懷鄉(xiāng)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胺Q千古名篇。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fēng)正數(sh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北疚南祿?jù)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氨惫躺健?,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dāng)是經(jīng)鎮(zhèn)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dāng)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fā)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以對偶句發(fā)端,既工麗,又跳脫?!翱吐贰?,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健秉c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照應(yīng)。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lián)馳譽當(dāng)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dāng)和諧優(yōu)美的。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2】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元代〕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tǒng)。自屈原的《離騷》起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稑酚洝分姓f:“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币馑际峭馕锸谷藘?nèi)心的情意活動起來。那又是什么東西能讓外物動起來呢?《詩品》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彼J(rèn)為,這種能讓物動,從而引起你內(nèi)心感動的是‘氣’。那氣又是什么呢?古人認(rèn)為,宇宙間有陰陽二氣,是它們的運行才產(chǎn)生了天地萬物和四時晨昏。譬如:夏天陽氣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極點就開始衰落,陰氣漸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際陰氣最重,因而草木衰敗。陰到極點又轉(zhuǎn)為陽,陽生而萬物長,所以春天就會百花齊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內(nèi)心也就隨著這些變化而感動。春天草木的萌發(fā)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歡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讓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衰老與終結(jié)。因此會讓人感到憂愁和悲傷?!峨x騷》中屈原嘆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彼斡裨凇毒呸q》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陸機《文賦》云:“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黃昏,一天快要結(jié)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凄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jīng)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fēng)在吹著它走向風(fēng)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謚。又是那么溫馨。而我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我那么遠。哦,他們還好嗎?天氣漸漸變冷,他們加了衣服嗎?買了被子嗎?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讓人牽掛。既然那么讓人牽腸掛肚,我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為了所謂的前程嗎?為了那所謂的功名嗎?那功名離我近嗎?遠嗎?京城的路還有多長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這樣的黃昏中,在這樣的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jié)。我是繼續(xù)去追求功名呢?還是會去服侍那年老的雙親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滿懷愁緒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比绱耸捝木吧屓藵M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寫景之妙盡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jīng)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3】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曾同:層)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寫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寫仔細遠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fā)自己的抱負(fù)。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謂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rèn)為無人能繼。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描寫泰山的近景。一個“鐘”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也在此得到顯現(xiàn)。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皼Q眥”二字尤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面前像著了迷似的,為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更為形象鮮明。“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最后“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并不滿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頂一攬盛景的心情。此聯(lián)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dāng)”解作“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zhǔn)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dāng)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4】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飛來山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簡析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云天的氣勢吧!

從全詩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飛來的高峰才能觸發(fā)得出;但無“聞?wù)f雞鳴見日升”作鋪墊,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飛來山上千尋塔”,才能用見日出聞天雞的故實;也只有在天外飛來的高峰見日出聞天雞,才能導(dǎo)出不畏末俗亂真、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思緒條貫,勾連緊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前后關(guān)照,渾然一體。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5】

黃鶴樓

崔顥〔唐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云在天上飄飄蕩蕩。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6】

賣炭翁

白居易〔唐代〕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紅紗一作:紅綃)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dān)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

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dāng)買炭的錢了。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7】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清代〕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注釋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ǘ湟约t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8】

飲酒·其五

陶淵明〔魏晉〕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中所想遠離世俗,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jié)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

初中語文古詩詞摘抄【篇9】

觀滄海

曹操〔兩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各種花草蓬勃茂盛。

蕭瑟的風(fēng)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

天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xiàn)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32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