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作文
在清明的期間它其實是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更是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為風(fēng)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清明節(jié)作文,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清明節(jié)作文篇1
清明節(jié),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嘆,或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令人難忘的事跡。又一年清明節(jié),我們該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xí)俗,我們應(yīng)該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通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jīng)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并茂演說山東快板。他自創(chuàng)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xié)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shù)家馬爺爺。接下來,是新疆詩詞協(xié)會會長,自創(chuàng)的《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法制人生》雜志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xiāng)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并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表演了《弟子規(guī)》朗誦,告訴我們已經(jīng)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jié),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清明節(jié)作文篇2
梨花有情,桃花有意,每當(dāng)此時樹上的布谷鳥告訴我春天來了,春雨淅瀝,告訴我們清明節(jié)來了。這時奶奶總會忙碌著準(zhǔn)備過清明,這是我們住在無錫鴻山腳下的人家最忙碌的節(jié)日。
祭祀——斟滿一杯熱酒,傳承先人瑰寶
清明來臨之前,奶奶首先要做的是清明團子,糯米中滴入青青的麥水,不停地攪和著,香氣四溢,餡是最時鮮的馬蘭做的,十分清香可口。接著,奶奶燒了三葷三素的菜整整齊齊擺在八仙桌上,爸爸點上紅燭,插上高香,斟滿熱酒,我們開始挨個祭拜我們的先人。然后,點燃奶奶用錫箔紙折疊的元寶送給先人。最后,我們才可以品嘗先人吃過的東西。最饞嘴的是青青的團子,不粘嘴,奶奶還要送給親朋好友品嘗,因為是先人傳下來的好東西,所以這清明團子吃了可是大吉大利。
上墳——手捧一方熱土,思念爺爺恩情
清明隔夜里還可以為植物修剪,過了那一夜,再去修剪的話對植物來講就是一種傷害。于是清明節(jié)前一兩天,帶上砍刀到爺爺?shù)膲炆先バ拗羧~,再捧上一塊熱土把墳堆得更高。我們家的墳在河邊,有樹林,有竹港,十分清幽,再加上百年壽齡的兩顆紫藤樹環(huán)繞四周,爺爺墳前環(huán)境顯得格外優(yōu)雅。我們種上了側(cè)柏,爺爺就安息在這里。這時奶奶和爸爸就開始回憶爺爺生前的故事,爺爺?shù)亩髑樵诎职中闹斜壬竭€高,比海還深,常常讓他感慨萬千,仿佛昨夜就在眼前。
踏青——訴說一腔熱情,追尋泰伯美德
清明節(jié)當(dāng)天親戚們都要到我家來做客,接接腳,然后一起去爬鴻山。鴻山是泰伯安息的地方,是他帶領(lǐng)人民耕作于這塊土地,使家鄉(xiāng)變得富饒而美麗,他的美德千古傳頌。如今我們在皇墳前駐足追尋,尋找百家姓的由來,聊談吳文化的發(fā)源,追逐泰伯遺留的吳風(fēng)……山腳下人山人海,遠近百姓都來這里踏青游山。媽媽給我買了風(fēng)箏,我們在廣場上放風(fēng)箏。累了,我們就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笑聲洋溢,山腳下成了歡樂的海洋。在這里,泰伯的子孫生生不息,永遠繁榮昌盛,泰伯的美名嘖嘖不休,永遠流芳百世。
清明節(jié)作文篇3
外公,你在天堂還好嗎?請悄悄回應(yīng)我。
在大人的交談中,我慢慢地長大,也慢慢地明白許多事!外公,我知道您也不愿意拋下我們,但您是無奈地走了。開始,我不愿接受你的離開,哭泣著說,要把您找回來。后來,我沉默了,因為我接受命運的安排。
媽媽告訴過我:“你外公是中的一位軍人。我們是軍人的香火,堅強是我們本質(zhì)?!蔽易院?,因為我有個當(dāng)兵的外公。我想去有外公足跡的地方看看,聽聽當(dāng)年外公的故事,一定會很有趣吧!
清明那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水滴在墓碑上,我笑了,我知道他也在懷念,他流了淚。風(fēng)把燒紙錢的火越吹越高,外公您是要我們多燒一點錢給您用嗎?
下山了,雨水匯流成一條淚河,它是逝世的親人流的淚,化成滴滴雨珠,我不禁抬頭仰望,腦海里閃現(xiàn)出外公與我的合影,我的傘落了,我的淚水打濕眼框,雨水打濕了臉頰,淚水與雨水融合在一起了。
回家了,夜黑了,天涼如水。我在床上翻來覆去,合不了眼,外公您快回答我,你在天堂還好嗎?什么時候,你來摸摸我,看望我?外公的那盞燈滅了,但我不敢睡,怕合眼后,外公的回應(yīng)來了,我卻未聽到!雨越下越大!
清明節(jié)作文篇4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rèn)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
在清明節(jié)這天,人們帶上清明果和紙錢……上山掃墓。
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jié)到了。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jié)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會起個大早起菜市場買艾葉,艾葉買回家后,便開始了繁雜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還小奶奶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著,她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準(zhǔn)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制作精細。有豆腐干和韭菜的,有肉包筍的,還有黑芝麻的……面和餡都準(zhǔn)備完畢,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術(shù)師一樣,不一會一個個碧綠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愛極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shù)品從她們手中飛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轉(zhuǎn)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裝到盤子里,我拿了一個來吃,覺得美味極了……
清明節(jié)馬上要到來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清明節(jié)作文篇5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四,也正好是清明節(jié),為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開車來到鄉(xiāng)下掃墓。
我們上山了,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墳?zāi)骨?,向老祖宗祭拜,求著老祖宗的保佑。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fù)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我們一到那就開始給祖先燒香和紙錢。
我們開始放鞭炮了,爸爸讓我和哥哥負(fù)責(zé)把鞭炮擺好,我們繞了好大一圈才把鞭炮擺一圈完。
爸爸說:“我要開始點鞭炮了?!眿寢尅⒛棠?、哥哥和我趕緊跑到一邊,爸爸開始點了,我和哥哥把鞭炮綁成一條??墒?,我們用幾條鞭炮連成一條的鞭炮斷開了,所以,爸爸就要一條一條的點火了。
今天幫祖先掃完墓了,我們?nèi)乙黄鹣律搅恕?/p>
杜牧詩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鼻迕髂硕墓?jié)氣之一,在這天,人們都要去祭奠死去親人的墳?zāi)?,以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
今天,我和爺爺兩人坐車來到了黃思灣,和我的幾個長輩匯合,一起去上山。我們的祖先埋在黃荊山上。昨天下了一場雨,整個黃荊山被洗刷一新,空氣格外請鮮,山上的樹木翠綠欲流,上墳祭祖的人格外的多。山上山下祭祖的人群中,唯有我們這一隊人人數(shù)眾多,別人三五成群,頂多也有只七八上十人,而我們竟有十幾個人,拎著紙錢的,扛著花圈的,拿著鞭炮的,每個人都沒閑著,說說笑笑,看上去不像是去祭祖的,而是去春游的。
今天的山路全是被雨水淋濕的泥巴,走上去就很難掌握自己的重心,一個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會摔上一跤,每個人都是提心吊膽地在走著。我算是比較倒霉的了,不但兩只鞋子粘上了厚厚的泥巴,而且兩個褲腿也不知在那蹭了一大堆泥巴,當(dāng)時又沒有東西擦,只好拖著兩條沉重的雙腿跟著隊伍。近幾年,山上多栽了許多桃樹,把山上的環(huán)境都改變了,我的長輩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走了,只好分作兩隊去尋找。我跟著爺爺他們在桃樹林中穿梭著,一會兒以為祖墳是在下面,我們?nèi)纪伦?,到下面一看,才發(fā)現(xiàn)走錯了,一會兒以為是在上面,我們又往上走,到上面一看,還是找不著,我們只好兵分兩路,分頭行動,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這次我們謹(jǐn)慎多了,這樣折騰了一陣子后,終于找到了我們要祭掃的祖墳。
大叔爺爺把花圈插在墳前面,在土堆上燃了幾柱香,又給了我們每人三柱香,依照輩份的順序給祖先鞠躬,鞠完躬后,把香插在墳前。我拿著香,等著長輩們的吩咐,燃燒的香產(chǎn)生的煙氣熏得我頭昏腦脹,眼淚直流,好不難受。終于輪到我了,我學(xué)著長輩們的樣子,雙腳并攏,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給祖人鞠了三個躬,然后雙手把香插在墳前,退了下去。長輩們把紙錢燒了起來,堆放在墳前,我也學(xué)著點燃紙錢,放在墳前。墳前的紙錢越堆越多,火越燒越旺,不一會兒,一袋紙錢已沒了。這時,一縷清煙隨著風(fēng)飄上了天空,在我們的頭頂上盤繞,此時,周圍的墓前也都燃燒起了紙錢,不一會兒,整座山就被清煙包圍了。墳前,燃盡的紙錢都變成了灰黑色,隨著那一縷清煙,像一只只蝴蝶飛上了天空,在云端之處消失了……
山上之人漸漸稀少,山上的煙也漸漸消失了,我望著那逝去的飛蝶,想起了白居易詩中所曰:“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fēng)吹野曠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去。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已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