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怎么寫?人間失格的對立敘事具有很強的相互顛覆性,要求讀者超越非反諷敘事的單一視角,不斷對敘事對象進行“證偽和重新認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娜碎g失格小說讀后感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1)
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發(fā)現(xiàn)他其實并沒那么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的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jié)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xiàn)實中的生活。
雖然書中寫的葉藏過的是充滿可恥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過程中,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這本書中承載了作者的一生經(jīng)歷與思想,書中的葉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淺薄,又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為妥協(xié)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
其實我認為葉藏的一些做法雖然讓他走向毀滅,但是他的做法卻不是無緣無故,而是為了迎合,為了更好的去和別人相處,雖然“人們”都在說要做好自己,無關(guān)別人,但是誰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別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們”所不認同的事的時候,應該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充滿理想的“永遠少年,”以及對幸福人生的執(zhí)著和美好社會的熱切向往。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2)
從小像個小丑一樣舍去自己、用怪誕的行為與言語向他人獻媚一般地搞笑、在他們的笑聲中綦切地找到自己的價值一樣,重復著無意義行為的葉藏。
十分自卑,同時又十分自大;他自卑到以為自己一旦揭開丑角的面具就會被這世界拋棄,卻又自大到對那隨時可能拋棄自己的世界嗤之以鼻。
一個人從充滿希望到絕望再到撿回希望最后回歸絕望的一生
葉藏的悲劇來源于他過于感性敏感的性格和那個討厭的時代,即便在世界的惡意與身為異類的壓力交織出的悲劇中,葉藏也努力地嘗試過融入這個世界,他的的確確想過好好地活著。
我們在某種時段都當過葉藏。
所以要學會保護自己呀,可以看透,但是不要親身經(jīng)歷,不要對人有太多期待,就算深處地獄,也要自己走出一條道。至于手中的牌,自己去爭取。
不要喪失自我,時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庸,也不要對人有期待。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3)
讀完這本書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我的人生尚且剛剛開始,沒有遭遇過不幸,也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對于書中的主人公只是覺得悲哀又可憐。我覺得作者在此書中過于放大人生的黑暗面,在主人公的身上,我看不到一個正面的三觀引導著他們的人生?;钪娴哪敲措y嗎,以至于喪失了為人的資格?“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就不能痛快、瀟灑地走完這一遭嗎?是啊,如果要計算的話,每時每刻都有悲傷呢,我不漂亮也不聰明,連跟人聊天都不會,孤獨的時候找不到人說話,我厭惡虛榮、妒忌的心理,可偏偏有時也能在自己身上看得到……好不痛苦,可是啊,我要因種種悲傷就整天活在陰溝里了嗎?要知道幸福只是人生的驛站,而后能勇敢承擔,縱情享受。?我們?yōu)槿巳褐械南嘤鱿嘀袆?,為著迷惘后的清醒而喜悅,為繁忙之中那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而珍惜……幸福是簡單又不易的。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要默默承受痛苦與孤獨,強大的心智能阻止自己墮入黑暗,正真的朋友間是不會猜疑嫉妒的,他們能把你拉出苦海。向著陽光生長,暗處藏著妖魔鬼怪讓人脊背發(fā)涼,所以我要更野蠻地生長。
這是讀完此書后的一點感受,也許我還心智不熟,這些想法有些小孩說大人話的意味吧。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4)
以自己的年齡和尚淺的心境,我還沒有辦法理解這樣陰郁的人生,也不能勉強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讀完只覺一陣陰云?!肮陋殹薄獙⒍植痖_分解,“子、瓜、獸、蟲”,有孩子,有瓜果,有鳥獸,有蟲子,那是怎樣一番熱鬧景象,可將其合并為一詞,則將所有繁華熱鬧關(guān)于心門之外,只剩一人寥落沉寂。
葉藏的世界被一分為二,一個世界留給世人,一個世界留給自己。留給世人的是喧囂熱鬧,留給自己的是孤獨寂寥,可無論他假裝的多么賣力,始終騙不了真實的自己,他無法掩蓋對世界的恐懼與不安,只能用“表演”的外殼給自己創(chuàng)造安全感?!吧鵀槿?,我很抱歉”,不,生命的道路無法界定對或錯。
每個人對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不安焦慮,突然想起白巖松曾對柴靜說過的一句話:人們覺得最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最痛苦的,只有當你回憶起來的時候,才最美好。如意之事也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失敗、痛苦、挫折才是人生常態(tài),無限放大十之一二的如意,才會愈發(fā)不安。那不如做點“無用之事”,散散步,聽聽歌,練練字,無用乃大用,給自己點時間,首先讀懂自己。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5)
讀完這本書心情真的非常抑郁,可又總想寫點什么。我一般給書評都是五顆星,這次只給四顆,我可能還是不太懂作者這樣壓抑且自由的人生,沒有傳達給我更多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知世故而世故?雖說人生有不得已的時候,但作者從小迎合而虛偽的隱藏真我的生活態(tài)度我是不認同的。有的人從小的為人處事方式便多多少少決定了其長大后的人生狀態(tài)。
但這本書確實真實的反映了社會人性的黑暗面和生而為人種種的不得已。在某種程度上又灌輸給我更為成熟的關(guān)于人生的想法,比如夫妻之間另一種和諧的相處之道。
可能我太年輕了,才沒有對作者抑郁的人生感同身受,但作者的某些生活態(tài)度我是不贊同的,比如因為落魄的生活窘境就隨著常子跳河自殺,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生活窘境還有其他的社會和自身因素,但至少自殺這種事我是想都不會想的,也不敢去想。
再談最近看的日本文學作品,幾乎很難感受到再普通不過的親情的溫暖和純真的人性,東野先生的小說也是大多刻畫陰暗的人性,可怕到讓人懷疑人生系列。雖說日本社會是人情較冷漠的社會,但還是希望能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樣,更多的去弘揚人性的美。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6)
初次讀《人間失格》是在我上高三的時候,那時候覺得學習壓力有一些大,然后就自己從網(wǎng)上買了人間失格來讀,再然后我就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我和作者太宰治有相通之處,甚覺奇妙。
書中所說的:“我對人類的行為至今仍無法理解,我的幸福觀與世人幾乎大相徑庭。為此,我深感不安,夜夜輾轉(zhuǎn)反側(cè),呻吟不止,甚至精神發(fā)狂。我究竟能否稱得上是個幸福的人呢?自幼時起就常有人說我幸福,我卻總覺得自己猶如身陷煉獄,那些說我幸福的人,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幸福許多,他們安樂的生活遠非我所能比擬?!笨吹竭@兒的時候頗有共鳴,從小到大,周圍人總是會說我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地方,沒有戰(zhàn)火紛飛的號角聲,也沒有流離失所的人們,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一切卻并不是那樣美好。我們的血漸漸的褪去了溫度,變得像個冷血動物一般,只關(guān)心自己的事,只在乎自己的生活。在什么時候我們已經(jīng)蛻變成了這么自私的動物,這么冷血的人?
書中所說的:“思緒漸感困惑之時,我越發(fā)惶恐不安,仿佛自己是這世上的異類。我與旁人幾乎無法交談。因我既不知該談些什么,也不知該從何談起。于是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他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我極度恐懼人類的同時,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對人類死心,于是我靠著滑稽這根細線,維系著與人類的聯(lián)系。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可心里頭,卻是拼死拼活,在兇多吉少,千鈞一發(fā)的高難度下,汗流浹背地為人類提供最周詳?shù)姆铡!弊x到這段話的時候,覺得很像是在描寫我周圍的一些人。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與人相處,所以就像作者所說的一樣,用滑稽的言行去討好他人。因為他們想要與人相處,但是他們的性格可能比較古板,然后就拼命的想盡辦法去交朋友,去融入集體。對他們而言,最簡單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滑稽去獲得他人的關(guān)注,讓他人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然后他們就會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想到這莫名覺得有些可悲:個人是無法脫離集體而生活的。現(xiàn)在的我似乎也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何謂世人。世人就是人與人的爭斗,而且人活著僅僅是為了在爭斗中取勝,人們互不屈服,即使是奴隸,也有其卑微的報復。所以除了當場取勝,人們沒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他們冠冕堂皇,以個人為斗爭目標,戰(zhàn)勝一人再去迎戰(zhàn)下一人。如此世人的困惑便是個人的困惑。
在這里附上《魯拜集》部分節(jié)選,出自自自波斯古典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詩集:別再做徒勞的祈禱,拋卻那引人落淚之物。干杯吧,只想那美好之物,忘卻多余的憂愁。以不安和恐懼威脅他人之徒,終將畏怯自己的滔天罪行,日日防備死者的復仇,機關(guān)算盡,不得安臥。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怪哉,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兩人!希望學生們?nèi)鐣兴f的那樣,牢記記自己的特權(quán),為自己的特權(quán)而驕傲。畢竟從學校畢業(yè)后,地上的瓜分之事自會找上門來,縱使厭惡也必須接受。也許有些人會成為商人,成為編輯,成為官員。但在神的寶座上與神并肩而坐這種事,走過學生時代,便不會再有,錯過后便不會再來。
人間失格小說讀后感(精選篇7)
看完人間失格,仿佛再次見到了那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松子。
太宰治的一生,也許從外人看來并不悲涼,甚至最后有些輝煌。
可這本自傳體小說表達出的那種,內(nèi)心極度的,不知該如何為人的彷徨掙扎,讓人寒涼。
也許,這不是抑郁,卻遠過于此,帶著面具舞蹈,直至與面具融為一體的悲涼…自我與自我的折磨,不是一句重來可釋懷。
其扭曲而痛苦的精神世界,表達出一眾人類共有的自我震蕩。
雖為個人自傳小說,卻充滿了社會性的意味,在書中,看到眾多影視作品的影子,可見其產(chǎn)生共鳴之強烈。
這,不是本陽光的書,卻是將人類內(nèi)心的悲涼,寫的最透徹的一本……
他超脫了那個時代,也許,很多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許,很多人能負負得正更加美好。
記于讀完《人間失格》的那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