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守株待兔文言文
時間:
啟權
古詩詞
守株待兔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五蠹》。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賓語、定語,多含貶義。也作“守株伺兔”。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文言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
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守株待兔文言文注釋
】株:樹樁。
走:跑。
觸:撞到。
折:折斷。
因:于是,就。
釋:放,放下。
耒(lěi):一種農(nóng)具。
冀:希望。
復: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為:被,表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