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經(jīng)典五言律詩
唐詩中有什么經(jīng)典五言律詩呢?據(jù)知,五言律詩從五言古詩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jié)、全篇兩句一組、總句數(shù)為偶數(shù)的基本特征,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guī)則。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唐詩中的經(jīng)典五言律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內(nèi)容僅供參考!
唐詩中的經(jīng)典五言律詩
1、《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4、《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5、《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古詩五言律詩精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nèi)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注釋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wèi)。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guān)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guān)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guān)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
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并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沾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經(jīng)典五言絕句的古詩
夏日絕句
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簡介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yīng)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翻譯/譯文
生時應(yīng)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p>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盡。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賞析/鑒賞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痹姷拈_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后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盡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xiàn)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詩人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爸两瘛眱勺謴臅r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xiàn)實巧妙地勾聯(lián)起來,透發(fā)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