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是對塞林格這部小說的個人理解和感悟。這部小說以其深刻的敘述和主題而聞名,深刻地探討了青少年的成長和社會適應,同時也觸及了孤獨、疏離、人生的困惑等主題?,F(xiàn)在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15歲的主人公霍爾頓以敘述者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自己的一段荒唐經(jīng)歷。他因為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倒扣鴨舌帽,穿大號風衣,抽煙、醺酒,滿嘴臟話,因為不敢回家只好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他認為身邊的人都是偽君子,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最尊敬的一位老師竟然也是同性戀。霍爾頓是個善良的孩子,他看到貧窮的同學拿了一個破舊的皮箱,為了照顧同學的自尊心而把自己的好皮箱放在了床下;看到幾個修女募捐,他為自己捐了很少的錢而慚愧,其實他捐的并不少。他很愛他的妹妹,在他妹妹面前,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和自己的理想:“不管怎么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里玩一種游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shù)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干那種事,就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做的就是這個?!?/p>
雖然整本書只是一個孩子的自述,沒有一段來討論當時真正的社會矛盾和根源,可是,通過他的經(jīng)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美國的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但是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卻極不搭調(diào),物質(zhì)很富足而精神方面去極其的缺乏?;魻栴D看不慣庸俗,虛偽的世道,想要反抗,卻又缺乏光輝的理想,找不到一條光明的路。五十年代的美國稱為“靜寂的五十年代”,有些青年人也以酗酒,吸毒,群居等頹廢等消極的方式對現(xiàn)實進行反抗,這就是所謂的“垮掉的一代”。而主人公,霍爾頓,實際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
看完整本書,讓我不禁的想起了頗受爭議的“80后”和“90后”的我們,這兩代人同樣的處于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跟著快速豐富起來,精神生活有沒有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在此暫且不論,看看身邊部分人沉迷于網(wǎng)絡還有社會中熱議的“富二代”等等,《麥田里的守望者》為我們敲起了警鐘。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2
塞林格是一個傳奇,《麥田里的守望者》也是傳奇。
看了一些資料得知,在塞林格隱居的歲月里,外界并沒有停止對他的各種猜測,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這些喧囂都來自于這本讓他名氣倍增的書,而諷刺的是,或許對于塞林格來說,這個圍繞他的世界和小說里的成人世界一樣讓人惡心。他想要告訴眾人(或者根本就無意告訴),他愿意怎樣生存在怎樣的世界里,而這個世界卻不是真實的存在。
塞林格給我們的童話,是一個詩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孩子在奔跑,卻不是逼近年歲和成熟的增長。
讀這本書很輕松,并沒有很多小說里那些讓人反復思考的東西。你只要跟著這個叫做霍爾頓的孩子,完成那一段荒。唐卻不可重返的日子。時間很短,想像成是自己的旅程,也不會太糟糕。
然后你也會長大,等待你的悲傷是你變成了另外一個自己。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3
在每個人的年輕化道路上,都存在著矛盾,困惑和悲傷......“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解釋了一個在青年之路上不安的16歲男孩。一個孤獨的精神世界。
首先,當我打開頁面時,我無法理解這一點。因為我沒看過它......為什么?因為每一章幾乎會爆發(fā)一點咒罵,這是非常不愉快的。但隨著書的頁面進展,慢慢地,我被這個憤世嫉俗,沮喪的少年感染,一步步走向他的世界。
雖然他不喜歡看書,不尋求進步,吸煙,喝酒,打架和打架等,都是他的錯誤。但這些不是他對成人世界的消極抵抗嗎?那時候,他的青春期心理很好奇,焦慮,不安,發(fā)泄和沖動。誰能說他絕對錯了?在他身上,有壞孩子的問題,但對好孩子也有正義感和責任感!
他對那些熱衷于談論女性和葡萄酒的人非常反感。他對委托人的虛偽感到非常反感。他看到墻上的低語,激怒了他。當修女為受害者籌集資金時,他們很慷慨。 。他真誠地關心他的妹妹費,并照顧他。為了保護孩子并防止他們從懸崖上掉下來,他也渴望在他的余生中成為“麥田里的守望者”,并且能夠“幫助孩子”的聲音。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4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霍爾頓
讀完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臟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里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臟的“阿克萊”、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xiàn)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著。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后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后,都不敢貿(mào)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jīng)歷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zhì)。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xiàn)實、向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借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于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5
作者為塞林格,中英文兩種語言所寫,就看了中文的。
書本講述了霍爾頓,一個中學生被學校退學(已多次被不同學校退學)后,到回家之間3天游蕩時間內(nèi)的見聞以及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霍爾頓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小孩,也許因為自己從小就屬于比較聽話的那種,對于“壞小孩”的心理思想了解的還不是那么多,這本書中讓我了解到叛逆的思維的中學生的想法,包括對待同學,親人,社會,以及對于自身未來的不是很成熟的理解。在這個時候正確的引導是很關鍵的,但是往往由于叛逆的思維會對師長的勸說置之不理,所幸的是一般會有一個對小孩有影響的人物,就如小說中的菲比,霍爾頓的妹妹——這些人必須對叛逆的小孩進行準確的勸說才能回歸正途中……
看到此書中的人物,復雜的心理,就想到我親愛的妹妹——可惜我沒能很好的指引她,當初的自己并沒有那么強的內(nèi)心和魄力……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6
說起與《麥田里的守望者》結緣,是在高中的時候,因為《青年文摘》對塞林格的簡介,讓我有了想看《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想法。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大二才得以如愿,看完了之后,腦海里冒出了一個想法,守望的內(nèi)涵是什么?
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他的著名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p>
這是《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歲的霍爾頓說的一段話。他說他真正喜歡干的就是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他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所以上面的一段話都只是他的想象,或者說夢想。讓我們來看看他在現(xiàn)實中都干了些什么。霍爾頓出身于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學校里的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混帳凱迪拉克”,而在學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
到他第四次被開除出校時,他不敢貿(mào)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在電影院里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庸俗但頗具美色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他的內(nèi)心又十分苦悶彷徨,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誠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這種精神上無法調(diào)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里??窗?,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有著多么遠的差別啊。他想做的是捉住孩子的守望者,但他自己就是一個四處狂奔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跑的孩子,可是又有誰來守望他捉住他不讓他跌入生活和精神的懸崖呢?
守望顯然帶有挽救人生挽救靈魂的意義,也就是看護心靈的迷途者,避免其掉入精神的懸崖。這也就是霍爾頓夢想中的“守望”。只要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守望這個動詞在書中的施者(霍爾頓)和受者(四處狂奔的孩子),就會明白它近似于一種利他主義,也就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助人為樂的利他主義也就是佛陀和基督仁慈倫理中的“善”。但是守望究竟算不算一種美德呢?斯賓諾沙給美德下了這么一個定義:美德就是某種行動的力量,一個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并獲得對他有益的東西,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
這么說來,守望這種行動的力量似乎很小,守望便該排除在美德之外。但是實際上,霍爾頓的守望讓他得到精神上的寬慰和自豪,這種精神的滿足更能讓他認識到自身人格的存在,因而也更能維護他肉體和精神雙方面的生存。所以,守望可算是最大的美德之一,即使他的現(xiàn)實是混帳的,是非守望的;但是,他的夢想是美好的,是守望。因此,不管怎樣,守望,它都象征著一種理性,一種追求幸福的愿望。而這,正是守望的內(nèi)涵和核心所在。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7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長大是人必經(jīng)的潰爛。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
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一個不成熟的理想主義者會為理想悲壯的死去,而一個成熟的理想主義者則愿意為理想茍且的活著
我不在乎是悲傷的離別還是不痛快的離別,只要是離開一個地方,我總希望離開的時候自己心中有數(shù)。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8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剛打贏二戰(zhàn),超越英法德等老牌帝國,成為新的超級大國。隨著國家崛起,美國上下一片自滿,奢侈之風四處彌漫,使人們都變得虛偽與輕浮。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主人公被退學,他對這樣的社會極度厭倦,以至于想去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獨自生活在農(nóng)村一片巨大的麥田中,望著孩子們在玩耍,嘻戲。這個想法,深刻地反映出了以霍爾頓為代表的一代美國青年的迷茫與無助,也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下人們的浮躁,表達了作者想隱居鄉(xiāng)下,重歸田園的愿景。
這種人,這種想法,其實是十分普遍的。當時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就買了幢別墅,全家都居住于海邊。他本人還養(yǎng)了只六趾小貓,自個兒寫寫文章,逗逗小貓,坐坐小船,出幾次海,捕幾條魚,別提有多么快活了。
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海明威現(xiàn)象則是更為常見,古代的中國文人似乎以隱居、漫游為樂趣,唐有李、杜、陸三人,宋有蘇、陶,元有關、馬。中國文人似乎都喜歡過田園生活,當然,這與中國歷史悠久的農(nóng)耕文化有很大的干系。詩仙李白放蕩不羈,游山戲水,過著俠客生活;詩圣杜甫,仕途不順,憂國憂民,隱逸山野,最終成就詩圣美名;宋代蘇軾,雖然遭到流放,但卻擠出時間,游于山水,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等千古名篇,名垂青史。
他們的隱居,有的是出于自愿,而有的是被形勢所迫,不得不隱于山林。李白生性放蕩,骨子里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氣,隱居是出于自愿,杜甫有著濃厚的愛國情節(jié),空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卻無處報國,反被官家打壓,不得不隱居以保存實力。由此可見,有時古人隱居也是情非得已的,書中主人公霍爾頓也正是屬于這一類型的。
不同的文化,卻造就了一批性格相近的文人墨客,也造就了同一種情懷。從文中的虛構到現(xiàn)實的世界,你不難發(fā)現(xiàn),表面上相距十萬八千里,是屬于風牛馬不相及的、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東西,潛在中卻有萬縷千絲聯(lián)系。他們就像是太陽,地球,乃至于整個太陽系。它們圍繞著同一個目的,在引力拉扯下,成為一個精密的系統(tǒng),不論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上來講,都是如此,既枯燥而又富含生氣。也許這成就了世界文學,造就了文學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人來追求、崇拜她。
精妙的西式文學,造就了那片金黃麥田里的守望者,哺乳了它本身,構成了一個精致的天平;而嚴謹?shù)臇|方文化,成就了遠離塵世暄囂、唯我獨清的山野詩人,使東方文明更含蓄、自然。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9
暑假,我讀了《麥田里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個17歲的男孩,厭惡世俗的紛紛擾擾,夢想有一個孩童的世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成人的虛偽。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本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這是他在純真的妹妹身前發(fā)自內(nèi)心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心里所想、心里所念。
在如今社會中,現(xiàn)實與殘酷將人們狠狠包圍。許多滿懷夢想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逐漸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經(jīng)的夢想煙消云散,人性也被逐漸磨滅。
我的姥姥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是我媽媽,還有兩個分別是我的二姨,三姨。
我的表弟是我三姨的兒子,三姨在他五歲左右時便外出闖蕩,過幾年又把表弟接到了她有所成就的那座城市。但是,撫養(yǎng)我表弟的人,并不是三姨,而是二姨。二姨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只要不是觸犯了她的底線,不管你怎樣做,她都不會生氣。正是這樣,三姨才會借著她的性格將她利用——讓二姨給她帶孩子。
在表弟去大城市不久,我和媽媽也相繼的跟了過去。于是我們一大家團聚,其樂融融。二姨待我很好,只是面子上做做而已,三姨卻連面子上也不做。她先前去我老家,瞧見了那副土里土氣的模樣,假模假樣的裝出疼惜我的神情。在她憐惜的眼神里,我還看出了不屑。她帶我去了縣城,給我買了一套衣服讓我穿上,我高興的不得了,她就像成全了乞丐一頓飯似的笑笑。她帶著我們?nèi)ワ埖瓿燥垼松蟻砹?,沒嘗幾口,她就拿出“文化人”的嬌氣,說:“虧這個飯店還是這個城里的,做的菜竟然這么難吃。”
后來三姨提出讓我去她們那座大城市見見世面,媽媽也跟著去了。本來哥哥嫂嫂為了勤儉節(jié)約,與三姨二姨表弟共擠在兩房一廳的房內(nèi),為了歡迎我和媽媽的到來,哥哥嫂嫂特意租了兩房一廳的屋子,我們四人便搬了進去。在我們到了的那一天,哥哥嫂嫂給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了上幾百元的東西,嫂嫂更是禮貌的待著我和我媽媽。
記得我們剛到大城市的時候,還沒天亮,哥哥嫂嫂便等候在車站將我們接了回來。我們?nèi)グ菰L三姨的家,表弟還睡著沒醒,三姨和二姨都才剛在我們的敲門聲下醒來。表弟被三姨叫醒時,極其不耐煩。三姨把我和表弟拉在一起,一白一黃成了鮮明的對比,白的是他,黃的是我,三姨為此還樂了一下,說她“照顧”兒子得當。飯做好后,我好心的夾菜給表弟,他還嫌惡的將我罵了一句,把菜推了去。三姨并沒有站出來為我圓場,而是笑著說她兒子不喜歡別人給他夾菜。好像城里人特有的優(yōu)點似的。這件事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
到大城市才不久,哥哥嫂嫂天天精心的照顧著我,為我買這買那,吃的水果數(shù)不勝數(shù),使我原本焦黃的皮膚變得又白又水潤。三姨看我時妒忌的眼神我記在心里。我原本發(fā)黃的頭發(fā),變得黝黑有光澤。我瘦如柴股的身子,也長了一些肉。三姨看在眼里,心里冒火——他兒子只白沒肉,瘦骨嶙峋。由此,她處處針對我,也叫她身邊的人針對我。
我和表弟打架,我打贏了他,他跑去告狀,把責任全推在我身上。三姨和二姨合著說我,說我比表弟大,要我讓著表弟。我打不贏表弟,我跑去告狀,三姨和二姨眼里閃著兒子建功立業(yè)回來后的得意,也要我要有一個當姐姐的樣子,不要和他斤斤計較。媽媽、哥哥、嫂子,只能在背地里安慰我。其實,我只大我表弟兩歲。難道大的孩子生下來就注定要讓著小的孩子?這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哥哥,給我買文具,我心疼他的錢讓他少買點;表弟幾天一次得纏著我哥哥,給他買這樣那樣的文具和玩具,就怕我哥哥少花一分錢。我看不過去就說一兩句,表弟還毫不在意的說:“他是應該的?!?/p>
有人欺負我表弟,表弟跑來告狀,我二話不說,立馬去幫忙打架??墒堑搅藙e人欺負我時,他反而還落井下石,站在對立的一邊說我壞話。事情到了現(xiàn)在,我都沒弄明白——那些人為什么平白無故的要找表弟打架,而且是一群人。而我給表弟主持了公道之后,為什么那群人立刻轉(zhuǎn)移了目標,將鋒頭指向我。
過年時,哥哥和嫂子趕著回家結婚,媽媽也跟著回去主持婚禮,留下我一人在大城市。表弟得到了機會,狠狠地報復我。
一天表弟引誘我打架,我和他打了起來。因為每次都是他先惹了我,我不去理他,他就越來越得意忘形的觸犯我底線。直到我忍無可忍,他才達到目的的和我打架。
我和表弟正在打架時,二姨恰巧朝這邊走來,表弟趕緊躲在二姨后面說我欺負他,并把責任全推卸給我。只要是一個長眼的人,都知道是表弟欺負我。但是二姨像當媽媽一樣的養(yǎng)了表弟這么多年,和自己的女兒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都沒和表弟待在一起的時間長。可想而知,就算我再怎么和二姨關系近,都比不過她和表弟的親情。
二姨護著表弟,不讓我打他,我當時火冒三丈,一下子管不住自己的嘴,說二姨偏心表弟。就因為這么一句話,她對我大動肝火,咆哮著:“你在說一遍!”急不可耐的急急向前沖一步,并舉起巴掌來瞪眼看著我。
我大哭起來,再也不敢說話了。她一個大人,我怎么打得過她?就算我躲了過去,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沒菜沒飯,晚上又不敢一個人睡,所以,我無助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
我向二姨身后望,表弟便探出了頭,頗有得意的笑。每次在我委屈的時候,他總是在大人身前一副委屈像,到了大人身后,便笑嘻嘻的看著我。他的成就,靠心計得來的。我沒能比得過他,我又怎么可能比得過他?兩個阿姨一起過來針對我,我家里人又得靠著他們吃飯。所以,我忍了。
事隔多年,我又回到了老家,搬到了小縣城。每每想起到那里的一段時光,心就止不住的發(fā)寒。三姨見我搬回來,也就跟著表弟搬了回來,房與房相隔不到三十米。并和我讀同一個學校。我還在給表弟主持著公道,他還是理所當然的享受著我的庇護,有時難免回過頭來咬我一口。只是我沒有再和他打了,因為他們搬來之后,我和媽媽搬到了離他們家隔著三條街的地方。他再也別想得到我“理所應當”的疼愛,再也別想傷我的心。
現(xiàn)實就是這樣,我也同《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一樣,希望到一個只有孩子的世界中去,哦不——孩子的世界里只能有天真無邪的,不能有像我表弟一樣的小孩。那樣的小孩,心智和大人的沒什么兩樣,只是他人小鬼大而以。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0
合上書,窗外一片陽光明媚,金黃的光線從窗外灑落在桌旁,襲來陣陣暖意。我愿意相信,霍爾頓今后的日子一定會陰霾盡散,會有陽光、會很溫暖......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這本書之前,光聽書名我腦海中就想象出這樣的一幅畫面:陽光灑滿了大片豐收后的麥田,一大群孩子在麥田中快樂地嬉笑游戲,你盡可以躺在軟軟的稻草上,或在草堆里捉迷藏,還有可愛的稻草人在暖風中守護。這一定是一本非常溫暖的書籍,于是,我終于像一個垂涎美食已久的孩子,滿心歡喜地翻開了它。
翻開書的第一秒,就有種“另類”的感覺,是的,沒有作者簡介,沒有序言,沒有目錄,直接就進入“狀態(tài)”了。讀完第一頁,“另類”的感覺更強烈了,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拿錯書了。這不是一本廣受好評的名著嗎,怎么有這么多的粗俗的詞匯?主人公的口吻為什么是一種膩煩、厭世的感覺?是不是有好幾本書叫《麥田里的守望者》,而我沒有拿到我想看的那一本?上網(wǎng)查了書評,發(fā)現(xiàn),沒錯,這就是麥田里的守望者。心理上接受了它,接著往下讀,我竟一口氣讀完了。想象著霍爾頓描述的畫面,這的確是一本讓人沉思且溫暖的書。
很不幸,霍爾頓是個叛逆的初中生,不學無術,學了五門課有四門不及格,只有英語及格了。繼前三次被學校開除后,這一次,又被潘西中學開除了。成長的叛逆期,想必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吧。會開始憤世嫉俗,覺得身邊沒有大人理解自己,看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假模假式的,不喜歡周圍的事物,恨不得獨自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
幸運的是,在所有這些表象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心底充滿善意的他。他愛慕那個前年夏天住他家隔壁和他一起下象棋的琴,他會幫并不友好的室友寫作文,他想念已經(jīng)去世的聰明又討人喜歡的弟弟,他喜歡家里那個可愛的上四年級的妹妹,他遇到修女會主動要求捐給她們十塊錢,他看到一些令人同情的事情心里會難過......
這個叛逆的孩子,心底竟有這樣一份愿望: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讀這一段文字,讓人心都化了。
他喜歡孩子們還保留的純真和所在的童年,他抗拒長大,他覺得長大是一步步被污染的過程,他知道成為大人以后將要面對的一切虛偽與假式??墒牵L大,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從孩子的真,到成人的世俗,每個人都免不了。不得不承認,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大人,只能想象自己如何去守望孩子們的快樂與童真,只能選擇逃避他守望不了的一切。然而現(xiàn)實是,他還是為了妹妹留了下來,去面對生活,即使他再膩煩,那也是他要面對的生活。
守護不了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那就守護心底的那份善意吧。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1
一個讓我產(chǎn)生憧憬的書名,懷著這樣美好的期待,我去看了這本書,卻讓我感到一種消失已久卻又卷土重來的激動。
從二戰(zhàn)結束到當代美國文學中,有兩部小說經(jīng)過三十多年時間的考驗,已被認為是“現(xiàn)代經(jīng)典”,而《麥田里的守望者》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塞林格通過第一人稱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敘述全書,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更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用現(xiàn)實主義的筆觸,生動而細致的描繪了一個男孩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zhì)。
本書篇幅不大,作者除發(fā)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外,迄今只寫過這一部長篇小說,卻在美國社會和文學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同的青年、不同的家長和不同的評論家,往往從不同的角度對此書作出不同的評價。
有過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頌揚此書,把它說得天花亂墜,認為成人通過本書可以增加對青少年的理解,青年人在閱讀本書后則能增加對生活的認識,使自己對丑惡的現(xiàn)實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選擇一條自愛的道路;另一種意見嚴厲批評本書,把它看作洪水猛獸,說主人公張口閉口都是粗口,讀書不用功,還抽煙、酗酒、甚至喊小姐,完完全全就是一個不良學生。從而認為本書內(nèi)容“猥褻”、“瀆神”,有些家長甚至要求學校禁止學生閱讀這類書籍,但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后,大多數(shù)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本書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2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zhàn)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zhàn)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fā)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nèi)狈硐耄庵鞠?,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xiàn)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于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向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jīng)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3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那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可當我翻開書時,卻發(fā)現(xiàn)里央的內(nèi)容并沒有我想象中的美麗,而且還有很多骯臟的字眼。于是,我剛看沒幾頁便把書扔在了一邊。這一扔便是兩年。后來,我聽說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同齡人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次拿起了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紶柗频略谖铱磥砗喼本褪菈暮⒆拥拇?,抽煙、喝酒、說臟話、打架。讀完這一遍后這個男孩子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夠印象??晌疫€是試圖從文字之間發(fā)現(xiàn)他那未泯的天性。終于,我看到了;霍爾頓被開除后,擔心母親受刺激,決定為妹妹買唱片,怕別人產(chǎn)生自卑感便將自己的箱子放到床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種種都表明著霍爾頓的內(nèi)心依然是善良的。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里并沒有往常那樣心潮澎湃,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霍爾頓為什么會變成那樣?書中說,霍爾頓只有十六歲,便開始抽煙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緣故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嗎?我在書中努力地尋找,發(fā)現(xiàn)書中多次出現(xiàn)了一個詞——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會,身邊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當時美國中的一員。
書讀完了,可我好像并沒有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暗暗地為像霍爾頓一樣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重演,讓“陽光自信,天天向上”永遠成為青少年的代名詞!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4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所著,原名為《The Chacter in the Rye》,于1983引入中國,正式譯名為《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是作家塞林格寫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以一個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腐朽的社會狀態(tài)。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叛逆,對身邊人和事都極其不滿的16歲男孩。他對于身邊發(fā)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屬于自己的真實存在感。對于他來說,在他的世界里,善與惡,好與壞,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支點,使其平衡。因此,他內(nèi)心極其痛苦,精神以及心靈都飽受摧殘。在這種痛苦達到一種飽和狀態(tài)時,他對自己最信賴的人,他妹妹說出了內(nèi)心最真實想法:我要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對于主人公霍爾頓來說,就是在一片金燦燦一望無際的麥田里,那里有著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奔跑,而麥田的另一頭是懸崖,孩子們不停地奔跑,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危險……于是,主人公霍爾頓想當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們遇到危險時及時守住孩子,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不論在什么時代,怎樣的背景下,我們青少年都會經(jīng)歷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時期。而這部小說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提出了一個關于“麥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好的暢想!就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存一個這樣的“守望者”并且努力成為一個“守望者”,成為能真正能凈化他人心靈的人吧!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篇15
讀完了《麥田里的守望者》心中有著一股莫名的情緒。還記得小說作家塞林格說的一句話:“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于這個世界?!边@句話似乎寫出了他內(nèi)心的孤寂。
小說的主人翁霍爾頓是個善良、敏感的少年,雖然有時候他的行為的確有點放縱,但這并不影響他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是那么的粗魯,滿口的污言穢語給我的觸動很大,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霍爾頓的行為在常人看來都是下流與不文明的表現(xiàn),但是在我看來,他這種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的另一面卻是不為人所知的。
他為妹妹買她最喜歡的唱片,呵護妹妹的成長,這足以說明在他心中的仍有著關愛、善良的存在。也許他被潘西學校開除是正確的,因為在這個學校里充斥的都是虛情假意,人們的表面是一套內(nèi)心又是一套,他忍無可忍,已經(jīng)完全膩煩了學校生活,他愛打架,愛說臟話,但是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仍是善良的。
霍爾頓的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共特征,他自己也說過:“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但他的理想?yún)s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無情地擊破,這個孤立無援,內(nèi)心孤獨的霍爾頓,就像是一個被世界拋棄的人,但是他心中的良知卻告訴他,如何正確地做事。
霍爾頓的理想指引他不墮落,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更要有像他這樣的理想,有理想就是有希望,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我們應把握理想的方向,像霍爾頓一樣,去尋找真正的閃光的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