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所讀內容。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1
小時候不求甚解地背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道不明為何身在廬山中就不能識其真面目。慢慢地,我讀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沉痛凄涼,領略了赤壁當年的風云迭起,也曾在中秋月圓之時,有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完美祈愿。
作為蘇東坡的半個老鄉(xiāng),一向以家鄉(xiāng)東坡故里眉山為傲,不滿足于僅從詩詞作品中了解這位歷史人物,于是我翻開《蘇東坡傳》,跟隨著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筆觸,從質樸而睿智的文字中,品讀蘇東坡坎坷而偉大的一生。
全書以時間為序,共分為四卷:童年與青年、壯年、老年、流放歲月。該書不是單純地講蘇東坡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寫了哪些作品,去了哪些地方,而是在講述蘇東坡生平事跡的同時,分析宋史,闡明當時多變的政治時局和復雜的人物關系,并附有其他相關人物典型事跡的敘述,或正面彰顯,或側面烘托??芍^是由講史以寫人,由寫人以傳道。
的確,人物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割不開的,僅寫人物則不足以動情,單寫背景則頗顯空虛。作者的生花妙筆,在北宋厚重的政壇風云畫卷上敘寫著蘇東坡一生的詩情詞意。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保弧叭松教幹嗡?,應是飛鴻踏雪泥?!?/p>
蘇家的家風淳厚優(yōu)良,父母賜予了蘇東坡童年良好的詩書教育,他少年才俊,高中科舉,壯志凌云,才華縱橫,在中國文壇上一向擁有著有無可替代的高位。作者在傳記中也對蘇東坡的才華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贊揚:“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作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蘇軾兼修儒、釋、道,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方面都到達了登封造極的程度,他還大膽地嘗試釀酒、制墨,修煉瑜伽術,亦同歷代眾多文人、君王一樣追求著長生的境界。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2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超多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奔词乖诒毁H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鷳n。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我研究烹飪之法、自我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我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歡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3
關于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川。本書以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手法,展開北宋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刻畫了以蘇軾為中心的幾十個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蘇東坡傳》,歡迎參考!
背景:
作者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存心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那時作者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全書概要:
卷一——童年與青年
蘇東坡在兒時和弟弟蘇子由都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蘇東坡更是第一次應試就中了高第。蘇東坡的妻子也很賢惠。父親也終于金榜題名。
卷二——壯年
蘇東坡在朝為官,反對王安石變法,盡力挽救彌補,可惜被貶。被貶期間,信奉了佛教,注重了養(yǎng)生,滋潤靈魂。
卷三——老練
蘇東坡年輕時的火氣已無,只剩下安靜平和的心態(tài)。兩耳不聞窗外事,與朋友對酒當歌,生活順心如意,倒也滋潤。后來重新當朝為官,致力于挽回王安石變法的后遺癥。
卷四——流放歲月
蘇東坡的一生終于了盡,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是永垂不朽的。
摘抄及點評:
摘抄:
蘇東坡此人,是不可預測的。在詩的開端,習慣上總是出之以輕松自然,隨之用一兩個歷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出現(xiàn),詩人他自己更是不知道。有時,他筆下寫出雖不相連貫的東西,卻構成了驚人的妙文;一首毫無用意的歌,記載剎那之間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變?yōu)榭量?、為諷刺、為育有深意的譏評。他不愧為詩文大家,動氣筆來,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止”。他的風格是屬于那全任自然一發(fā)不能自已的一類。
點評:
蘇東坡輕快、開闊、好辯、天真、不顧后果、直言無隱、玩笑戲謔,沒有什么禁忌。在作者“行云流水”的刻畫下,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蘇東坡詩歌的放蕩不羈,豪放自由。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他的詩歌,很難找到固定情調,他總是隨意的發(fā)揮,文豪之“豪”字也由此而來。
評價: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蘇東坡的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天才的詩人、詞人,然后就沒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了解到我的觀點原來是這么的淺顯。蘇東坡的文章雖然名揚天下,但是仕途坎坷艱辛,四次被貶,屢遭迫害。但是他卻始終不改他樂觀爽朗率真的天性。這“真”使他心中無所牽掛,胸懷坦蕩,雖累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他身上具有的浩然正氣,讓所有騙他、在背后說他壞話的陰險小人自愧不如,只能以貶官的方式貶離蘇東坡,卻暴露了他們自己的齷齪。在黃州,在嶺南,在海南島,不管環(huán)境多么艱苦,他都能苦中作樂。“酒足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人?!比绱擞圃沼卧?,比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與灑脫,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陽光!
在官場上,他是勇敢的戰(zhàn)士,治病的醫(yī)生。譴責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張廣開言路,廢止青苗貸款法,他單槍匹馬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無情抨擊“官官相護”的虐政。這樣敢于為了百姓而戰(zhàn)的人,在那個亂世真的不多見。
如果你沒讀這本書,你永遠只記得宋朝那個“蘇軾”名字,卻不會記起他真正的這個人和那個一心報國的“蘇東坡”!
說話需要謹慎當心,切不可向一切人談論自己的心事。也不要一發(fā)現(xiàn)什么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一樣,非要唾棄不可。要了解說話的對象,不能跟所有人都暢所欲言。否則就有可能像蘇東坡一樣,空有自己的才華,卻無人幫忙施展,還要一次一次關入監(jiān)獄。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4
上次挑燈夜讀,還是上大學那會干的事。那時宿舍晚上11點斷電,為了應付第二天的考試,熄燈后只得跑到樓道借著路燈臨陣磨槍,天冷時還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時過經年,最近竟又為了一本《蘇東坡傳》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讀書機會甚少,更難得一本書讀兩次,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在幾年前讀過之后讓我念念不忘,特意買來再次拜讀。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兩個人的原因--主人公蘇東坡和作者林語堂。
蘇東坡之天縱才情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但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之口自然吟詠而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更覺鮮活可感。
東坡先生生性豁達,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fā)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嘆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東坡先生同時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正是宋朝由盛轉衰的幾十年,對黎民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動蕩和災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蘇東坡個人而言,急劇變革的時代和進取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運從一開始也就已經注定。數(shù)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與通變之爭,蘇東坡歷經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一度窮困到無炊米度日。作為元佑黨人的精神領袖,他為民請命,忠言直諫,抗爭不息,卻未曾有絲毫妥協(xié)與退卻。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堅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與入世的鋼絲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湯湯,充盈在胸,隨意噴涌即是錦繡文章,一曲“十年生死兩茫?!备汕Ч沤^唱。
應對多面的、立體的蘇東坡,細數(shù)其功無疑是徒勞的,往往掛一而漏萬--從這點也能夠看出,天才能夠感知卻無法琢磨。讀蘇傳,其實是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心靈的偉人生活,即便詩人已作古,但他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歡樂卻如江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回到題目,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才子--林語堂。老實說,這本書和現(xiàn)下主流文學風格相去甚遠,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來自于它的純粹。誠如作者所言,他寫這本書只是“以此為樂”,當然也是源于他對蘇東坡的喜愛。
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動機下,寫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雋永耐讀。作者不是隔岸觀火,讀者就容易置身其中,著了迷的人好像和這本書訂立了某種盟約,只要一翻開書就身不由己地緊隨資料的鋪陳或喜或悲,及至讀到蘇東坡去世一節(jié),最終忍不住掩卷長嘆。
嘆息未已,忍不住又翻開繼續(xù)往下讀,再翻頁,書行此處戛然而止--讀者肯定會嫌可是癮--書也許能夠續(xù)寫,但人生沒有續(xù)集,世上斷不會再有第二個蘇東坡式的人物了??墒?,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詩人在千年前就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答案。
昨日一時興起和友人夜訪月湖,興盡歸來已是丑時。隨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謂有東坡遺風而竊喜。及至翌日,信筆而書,千字乃止,是以為感。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5
涼風吹透扉頁,螢火婉轉指尖,手中的書本微微泛黃,蒼勁的字氤氳著墨香。我走進歷史深處,猛抬頭,卻看到了你。
你生活在一個承平日久,危機四伏的時代,求變圖新的呼聲與努力不斷高漲,又不斷被無法更改的制度弊端所扼殺,你懷揣著“奮厲有當世志”的儒家思想,充滿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胸襟坦蕩,正氣凜然,不向任何權勢低頭。你想成為這昏昏之世的昭昭之雷,驚醒昏聵的統(tǒng)治者,救活苦難的國與家。然而,事與愿違,你卻在這紛繁錯亂的局面中碰得頭破血流……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得意時,你是譽滿京城的新科進士,赤紱銀章的帝王之師;失意時,你是柏臺肅森的獄中重囚,是啖芋飲水的南荒流人。然而“成固欣然,敗亦可喜?!蹦闾庬樉硶r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蹦闼娜沃轁缮瘢瑧?zhàn)饑荒,驅疾疫,急民之所急,雷厲風行,政績卓著。盡管已經年過半百,盡管已在政壇之中飽經風霜,但你對于國家和民眾的摯愛始終沒有淡漠,你所淡漠的只是個人的榮辱得失,所厭倦的也只是無休無止的恩怨爭斗。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毙木程竦哪?,將一切得失榮辱、升沉起伏視若浮云。你能在艱難困苦之中豪氣不墜,亦能在富貴名利之中堅定自我。迫害和打擊沒有消磨你,致君堯舜,匡世濟時的政治熱情,亦沒有斫傷你批判現(xiàn)實,敢為天下先的勇銳之氣。
我想像你一般,做奮發(fā)向上的少年,養(yǎng)浩然之氣,攜凌云之志,赴星河之約,上九天攬月;做志存高潔的少年,以蕙草為心,蘭葉為質,胸懷皎月,不媚于世俗,不讒言富貴;綻放光華,為泱泱之中華再添流光溢彩。
歷史的煙云淹沒不了你的音容,更無法抹去你留給我們的文化、精神與風骨。
人生不如意又如何?前途渺茫又如何?“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笨v使人生多風雨,卻越千難萬阻,破陰霾迷霧,不畏浮云遮眼,翱翔天地間,萬古流芳。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6
作者說:“我認為我完全明白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我讀《蘇東坡傳》,是因為我想了解蘇東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為我喜歡他。
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蘇東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
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x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堅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應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我的信念。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得讓人心疼。擔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所以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應對“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應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時,于是毅然拿出自我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蘇東坡在自我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我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極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這份豁達樂觀也激勵著我。
上個學期,我經歷了人生中比較黯淡的一段時光,參加嘉禾中學自主招生考試,差十幾分沒有考上,而整個競賽1班僅有幾個同學沒有被錄取,這對于成績處于中上游的我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有教師和父母極力安慰,難免還是會耿耿于懷,以往有過退出競賽班的念頭。不經意間又看到了書房的《蘇東坡傳》,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蘇東坡高大的形象。相較之下,想想自我這一點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僅有此刻不怕挫折,進取向上,學好知識和本領,才能將來有本事幫忙別人解決困難,有期望成為像東波居士肯為百姓謀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期望,咬牙堅持。
讀了《蘇東坡傳》,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歡他。從此,我愿懷揣這顆初心,同他一齊繼續(xù)向前。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7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xiàn)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 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fā),或隨興而為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于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眾,為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xiàn)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眾的人。事后,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為鄉(xiāng)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義。
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8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p>
從人生經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笆朗乱粓龃髩簦松鷰锥刃聸觥薄?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風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葜莸摹坝袼憽?、徐州的“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著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蘇東坡傳摘抄讀書筆記篇9
對蘇東坡的認識始于一首《念奴嬌》,也似乎止于一首《念奴嬌》。一提起蘇東坡我頭腦中便立刻閃現(xiàn)出一個長衫大胡子的中年人在滾滾的長江邊上想心事的畫面來。
十多年來,這幅畫面就像是成語坐井觀天里面的那個井口一樣尾隨著我,讓我這只青蛙目力不周。一個人,要知道他的身高、體重、愛好、血型,那種認識就就直觀多了;現(xiàn)在的許多明星乃至詩人、作家給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介紹。而蘇東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尋他的時候,中間隔了許多東西,包括那恍惚一千年的時光。
我原本并不喜歡蘇東坡,盡管也并不討厭他。東坡能詩,則有李白;東坡能詞,則不合規(guī)則;東坡能書,則有王羲之、柳公權及幾位和尚。于詩而言,我喜歡魏晉之人,于詞而言,我喜歡柳七、易安;自習現(xiàn)代詩以來,則又多喜現(xiàn)代詩人,人命眾多且生疏,不一一列舉。
但在讀過一本薄薄的傳記只后,我卻重新認識了蘇東坡。從古至今,只要成其一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蘇東坡則幾乎精通世間業(yè)務,并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
先摘一段文字過來: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北宋文壇領袖,有多方面文學建樹,唐宋八大家之一。各種書目對其介紹相差無幾,但僅憑這么一點文字來概述蘇東坡,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蘇東坡出生于眉山一個寒門地主家庭。其父蘇詢自稱“西南之匹夫”,蘇東坡說“家世至寒”,蘇轍說“田廬之多寡,與揚子云等”??梢娞K東坡雖出生于地主之家,但門第并不顯赫。不過這些多蘇東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其父蘇詢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出眾,其母程氏為大理寺丞文應之女,想必也頗有才學;作為父母,他們?yōu)樘K東坡提供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東坡文長,前人之述備矣,我不消多言。我所欽佩的是他廣闊的胸襟和超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出仕后,東坡在險惡的官場中幾經沉浮,最后一再貶謫,從內地到廣東,再到海南,始終以一種廣大的胸襟承受著一切,樂觀、堅強地生活著。我們現(xiàn)在還年輕,日后肯定會遇到各種曲折,而東坡絕對是一個好榜樣。
東坡自己釀酒,自己選茶,自己做飯,甚至自己務農。歷史上的詩人,自己親自動手務農的只寥寥幾位,而東坡一位大文豪,一位官員,能親自動手來做這些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在這個方面,我有點討厭不識五谷的孔子。
東坡還有很多優(yōu)點,如對廣大人民的悲憫等。作為一位封建的文人士大夫,這樣的全才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說了半天,我始終感覺沒有把東坡說清楚,只好惶惶擱筆。
幾千年來,東坡只此一位,東坡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