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
通過寫讀書筆記理清閱讀內(nèi)容的結構和脈絡,幫助你更快地理解全書的主旨和重點。這里分享一些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下載,供大家寫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參考。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1
媽媽出差回來,給我?guī)Щ匾槐竞芫赖臅?,上面有大大的兩個字《論語》。
在書的首頁上還有一排小字圖說天下,我打開書,有前言、目錄。我翻閱著,我在看里面精美的圖片,古人穿著長袍,站在有兩個輪子的馬車上,邊上有很多很多學者摸樣的人跟隨著,我問媽媽,這個人是誰?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跟著?媽媽告訴我:“他是孔子,邊上跟隨著的是他的學生?!薄八麄円ジ墒裁?”“他們是隨孔子去周游列國講學的?!薄皨寢專抑揽鬃?,你經(jīng)常告訴我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就是出自孔子?!眿寢屝χf:“媽媽想聽你讀書,你讀給媽媽聽聽里面都寫了什么,好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篇,說的是:“學習而經(jīng)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我仿佛明白了很多,雖然古文是那樣難懂,但是反復讀,就能夠讀出意思,就如課文里寫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我讀完《論語》中的《學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學習中,他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習到的東西要鞏固起來。他說:“學習會了的東西,時常溫習一下,不也很有樂趣嗎?”溫習就能熟練,熟練就會有創(chuàng)造,所以他又說:“溫習舊的,能產(chǎn)生新的心得。”
我明白了媽媽讓我讀這本書的真正意義了,媽媽是讓明白在學習中要學會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讓我改掉在學習中懶惰、不去思考的壞毛病,我在以后的日子會堅持讀書,讀好書!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2
《論語》,一部中國人的圣經(jīng),一條古老而又永遠不朽的龍脈,一條浸透了中國人血脈的永不停止流淌的河流?!墩撜Z》讓我明白了做人可以平凡網(wǎng),但不能平庸!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扎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后來,我反復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沖動,有不經(jīng)過大腦的過濾就忙著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后,我總結出了——三思為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么樣,我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一定要反復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嘗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著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yè),心里還有著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著《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yè)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著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后,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jīng)因為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fā)著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于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著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圣經(jīng)——《論語》,會讓你的人生更完美。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狀態(tài)和心境體驗。學習的資料是做人做事,所以學習的時間并不僅僅在課堂上,在書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時時刻刻。時習之就是要時時刻刻加以練習和溫習,經(jīng)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時習之,勤思考,多練習,時刻不忘學習,堅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tài)度。
世間什么最難?做人最難。拼上三年兩載的工夫做成一兩件事不難,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弄不好一輩子也不會做人。不會做人怎樣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評價孔子為:溫、良、恭、儉、讓。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識,我想,這大概也是孔子學識淵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能夠用道德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一個人才能夠站在道德的立場,真心對待他人。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是孔子贊美顏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實,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歡樂,關鍵在于心態(tài),貧或富只是一種外在因素,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擔心自我的才華不被人知,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埋怨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這些擔心都有些剩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真正緊要的問題,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總會在關鍵時刻對一個人的命運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論語》還教會我一項道理,人必須學會多種本領,做一個能文能武的通才,不僅僅要對專業(yè)要精通,對其他領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一切功名利祿可是是過眼煙云,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都會經(jīng)常發(fā)生,僅有將功名利祿看淡看開,才能事去而心隨空
《論語》,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賢之書。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4
暑假里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武進圖書館看書,我讀到了《論語》這本書。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時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墩撜Z》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幾句印象最深刻。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和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鬃拥倪@種學習方法很好,我們要在課后或回家以后復習一下當天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復習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會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以后我要天天復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談到學習,小朋友們只認為向老師學、向書本學,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非常有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東西,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都大為增加,就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笨鬃诱f:“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要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對于他們的缺點要引以為鑒,以利于自己改正?!边@句話告訴我們:朋友或同學之間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寫的真好,我們要好好讀讀。
學到了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是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現(xiàn)實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生無盡的思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睍r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最珍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很多關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受益匪淺。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5
當我抱著一本厚厚的《論語》走在路上的時候,看見我的人都會驚訝的說:“你看得懂嗎?”而我會自豪的說:“看得懂!”其實這本書很趣味。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在我國東周時期,由王全空東遷后日益衰敗,逐漸失去了以往的威風,各個諸侯為了爭奪土地,展開了長期的斗爭。
在這期間,魯國的孔子應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十分心痛。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和規(guī)則,孔子為了恢復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提山“克已復禮”的主張,用“仁”對“禮”進行改造,提出并完善了“仁學”的理論。
孔子認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遵重丄和關愛,就是重視老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病苦,就是“德治”。為此定現(xiàn)“仁”,孔了十分重視“禮”,主張克制自我,使自我的言論行為都貼合的要求。
這本中還讓我們明白了一些關干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教師,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克制自我,恢復周禮,就是“仁”;以周禮為標準,時時處處嚴格安排,使自我的言行貼合周禮,就是“仁”了!”
另我失望的是孔子為了讓自我的主張成為現(xiàn)時,于是四處游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可最終各個諸侯國由忙于爭霸,所以沒有理會孔子的主觀,孔子十分失望只能回到魯國……
我看完這本書之后十分氣憤,因為孔子這么努力的做到“仁”可最終他得到的卻是拒絕,要不是個各諸侯國不聽孔子的提議,所以才傷亡慘重。
《論語》這本書不但趣味,還能讓你受益韭淺,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6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p>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弊迂曊f:“那么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于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里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p>
遇到事情應該怎么處理呢?這里“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yōu)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后行則太優(yōu)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7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有了些了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他的筆墨不多,但他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孔子對他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就應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上外交部長了。據(jù)說他當年白凈的臉上長著有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此刻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他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樣著也算得上是個性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堃妗T唬骸c之庚?!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個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主角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樣主動要求給他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他已經(jīng)到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有幾個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上,似乎沒有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就應與他的潛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再看他對他自己的看法:
“非日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p>
再看孔子對他志向的評價:
“宗廟回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呵,連孔子也不得不服了吧,如果公西華只能做小司儀,誰又能做大司儀呢公西華的志向就算沒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那樣慷慨清廉,也沒有“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那樣自信、勇猛,但作為戰(zhàn)國時期最好的外交官,他那英俊的外表和伶牙俐齒下包含的心,何不是溫暖善良的呢即使他沒有象顏淵那樣受人敬仰,也沒有像曾子那樣留下千古名句,他在這個群體中,絕對是最風光,最瀟灑的,這樣有什么不好呢
“自貢問曰:‘鄉(xiāng)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是我在這本《論語譯注》中最喜歡的一段話。像顏淵那樣,唯唯諾諾,誰都喜歡的弟子雖然缺乏爭議,但是過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華,淋漓盡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華,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何必那樣束縛自己呢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8
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xù)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huán)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jù)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jié)、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為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了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9
《論語》每個人肯定多少都讀過一些,一開始我也覺得很無聊,一些讀不懂的古文放在誰面前都會覺得無聊,但有一次,我又從書柜里發(fā)現(xiàn)了我那本陳舊的《論語》,閑來無事就坐在沙發(fā)上看了起來,誰知一看就是兩個小時,里面的內(nèi)容好像無師自通,一看就懂,也許是讀過好幾遍的緣故吧,這已經(jīng)是我第四次讀《論語》了,從中我不僅體會到了孔子淵博的知識,更體會到了孔子流傳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風日下的亂世,但孔子卻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鬃佑质莻€品德高尚的賢人,他不因為自己地位卑微而隨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說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鬃舆€是一位充滿睿智的圣人,這絕不是個人的小聰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個人創(chuàng)造的大智慧,無論是歷代權貴、士子文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從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靈的花朵。
讀過《論語》之后,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視“文、行、忠、作”。不僅重視課本知識,更強調(diào)社會實踐,這正是當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備的。如果拿孝道與學業(yè)來比的話,那就像孔子所說的“行有余力,則以學之”。
《論語》其實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史書,不光講了文、史、哲、人生、教育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瑣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沒讀《論語》之前,我覺得歷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對“道”視而不見,讀過《論語》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孔子與歷代文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站在以人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為本”的千古絕唱。
《論語》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讀,就會讀懂其中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關于閱讀論語的讀書筆記篇10
在我背過的古詩和學過的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說:“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師長傳授的知識有沒有復習呢?”這是幾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誡人們要時時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幾千年后的今天,我仍要時時記著這句話,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找出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努力改進。我要從身邊的事做起,與同學互幫互助,勤奮學習,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
我還要從自己做起,保護我們美麗家園——地球,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節(jié)約能源,低碳生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廢報紙、牛奶盒的回收活動,盡自己的所能做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