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嘯山莊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1
最近讀完了《呼嘯山莊》這本書,有些感觸。怎么說呢,我覺得結局有點悲情,但仔細想想,這個結局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來形容我的感覺就好比看一部戰(zhàn)爭片,經過非常慘烈的戰(zhàn)斗后,兩敗俱傷,最后僅幸存了兩個人,他們繼續(xù)著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整本書都是圍繞17、18世紀英國的兩個家庭展開的,以洛克伍德先生的行動為線索,以迪恩夫人的回憶敘述展開劇情。故事反映了西方社會上下層階級之間的感情糾葛和利益沖突。愛情、陰謀、復仇、浪漫等等穿插其間,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這些元素都讓讀者深深為其吸引。 《呼嘯山莊》是一本奇特的書,是一本很好的書。《呼嘯山莊》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這種浪漫主義避開現實主義的耐心觀察,放縱主觀想象,時而興高采烈,時而意氣消沉,沉湎于神秘而的激情和狂暴行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以及她那種強烈的,受到壓抑的感情,才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好書,這本書也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正如書中簡介所說,書中人物的不幸是來自他們自身的弱點,他們自私、高傲,又常陷于感情糾葛之中,又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的確,人性的弱點是我們所不可回避的問題,但為了避免悲劇的發(fā)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意地克制。就像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那樣,由愛生恨,長大后報復身邊的人,成為人們眼中的惡魔,到頭來兩個原本和睦的家庭被他破碎了,自己也在瘋狂中死去。作為旁觀者我始終感到心,我為他感到惋惜,他本可有個不錯的前程的,這都是人性中不好的一方面恣意放縱的結果。但我想這也恰恰就是艾米麗·勃朗特的作品所散發(fā)出的藝術魅力與震撼力。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生活在一個較安逸的環(huán)境中,所以我覺得要珍惜,化解我們性格中的暴戾,以更加平和的態(tài)度對待周邊的人和事,切莫因小失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作者先讓洛克烏德講出故事的開頭部分,再由狄恩太太把故事進一步展開,她自己則像戴著雙重面具似的始終隱藏在幕后。為什么她把自己隱藏了起來,去又能講出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我想,這是因為她在故事中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泄露了出來。她深入到自己寂寞的內心的最底層,并在那里發(fā)現了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與此同時一種創(chuàng)作沖動又使她不得不把這些秘密遮遮蓋蓋地講出來,以次卸下心中的負擔。據說她的想象力最初來自她父親經常講的那些愛爾蘭神話故事,以及她自己在霍夫曼小說中讀到的那些怪誕故事,尤其是后者,是她在比利時經常讀的,據說她回到了家鄉(xiāng)后,仍然喜歡坐在爐邊地毯上,摟著愛犬的脖子繼續(xù)讀霍夫曼的故事。夏洛蒂勃朗特曾認真地說明過,盡管人們多方猜測這本書里的某個人物是對生活的某個人的'影射,其實愛米莉并不認識這些人。我相信這是真的;我也相信愛米莉是從那位德國小說家的神秘,的故事中找到希茲克利夫和凱瑟琳這兩個人物的某些次要人物,如林頓和他的妹妹,恩蕭的妻子以及希茲克利夫的妻子等(這些人物由于性格軟弱而成為她蔑視的對象),說不定是她根據自己認識的某些人的原型加以創(chuàng)造的。問題是人們往往不相信作者的虛構能力,當作家完全憑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作出人物時,他們也不愿承認。我認為,愛米莉本人就是凱瑟琳,因為她像她一樣任性,一樣充滿激情;同時我還認為,她又是希茲克利夫。把自己放到兩個主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有點奇怪一點也不。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統一的;不止一個人居住在我們內心,他們往往還是相互矛盾的。小說家的獨特能力,就在于他能把自己拼湊起來的人物表現的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那樣。小說家最大不幸,就是不能賦予人物以生命,也就是說他的故事對于他的人物來說盡管非常重要,但是和他自己卻毫不相干。對于一個以《呼嘯山莊》這樣的小說作為處女作的作家來說,不僅把自己作為小說主人公是常有的事,就是在小說主題中出現隨心所欲的東西也沒有什么希奇。這樣的作品往往會表現一種自由自在的夢想,一種在獨自散步時或者在徹夜不眠時的夢想。他們喜歡把自己想象成圣人或者罪人,偉大的情人或者邪惡的政客,勇武的將軍或者冷酷的兇手。我想,《呼嘯山莊》就是這樣一個夢中的自由。我認為愛米莉把自己的夢想全放在希茲克利夫身上了。她把自己的激憤,無望的愛,嫉妒,對人類的憎恨和蔑視,都給了他。我覺得,當她作為希茲克利夫對凱瑟琳又踢又踩時,她一定在笑;我想,當她欺凌,辱罵和威嚇自己筆下的人物時,她一定是渾身顫抖,有一種透心的解脫感,因為她在現實生活中既自卑又抑郁,在人們面前總覺得受到了羞辱?!逗魢[山莊》不是一本供人討論的書;它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它具有一種只有極少小說家才能給你的東西,那就是力量。我不知道還有哪部小說能像它一樣,把愛情的痛苦,迷戀和殘酷如此執(zhí)著地糾纏在一起,并以如此驚人的力量將其描繪出來。它使我想起埃爾格里科的一幅油畫力作:烏云下昏暗的荒野景象,天上雷聲隆隆,人們拖者長長影子在荒野里跋涉,一種不屬于塵世的氣氛使畫面恍恍惚惚,人們似乎都要窒息了,這時鉛灰色的天空又掠過一道閃電,使其顯得更加神秘而令人恐懼。
希望更多的人能體會其中的未味道!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2
老恩蕭在一次去倫敦的過程中,撿到了被遺棄在倫敦大街上的吉普賽嬰兒——希刺克厲夫。原本歡樂幸福的家庭因為這個嬰兒的到來而矛盾重重、沖突不斷。老恩蕭對希刺克厲夫的寵愛傷害了辛德雷·恩蕭和凱瑟琳·恩蕭兩兄妹的的自尊心和感情,恩蕭太太也覺得這個不速之客成了這個體面家庭的喪門星。恩蕭太太不久過世,老恩蕭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對希刺克厲夫的寵愛卻是與日俱增。失落而壓抑的辛德雷離家出走,留下妹妹凱瑟琳·恩蕭和這個破敗的家庭。
希刺克厲夫和凱瑟琳在孤獨的相依為命中產生了愛情或者說依賴之情。老恩蕭去世后,辛德雷帶著妻子回到了家里,妻子不久生下兒子哈里頓·恩蕭,與世長辭。辛德雷·恩蕭開始自暴自棄,日夜酗酒賭博,并極盡所能壓榨和報復這個“奪走自己父愛”的敵人,希刺克厲夫被當作仆人和奴隸一般的對待,他恨這個面目猙獰的“黑鬼”。
由于受到辛德雷的干預,凱瑟琳不得不終止了和希刺克厲夫的交往,并和當地畫眉田莊的林敦家越走越近,在交往中,埃德加·林敦對凱瑟琳產生的深深地愛意。期間,凱瑟琳由于染上熱病被送去畫眉田莊修養(yǎng),但不幸傳染給了老林敦夫婦,夫妻雙雙抱病西歸。也是在這次病中,凱瑟琳留下了嚴重的病根,醫(yī)生告誡其不得再受到任何刺激。
由于希刺克厲夫的家境和出生背景,凱瑟琳不得不選擇嫁給埃德加·林敦。希刺克厲夫忍受著辛德雷的壓迫和侮辱,眼看著自己的愛人投入了別人的懷抱。而希刺克厲夫在無意中聽到凱瑟琳·恩蕭對女管家丁艾倫暢談心事之后(凱瑟琳愛希刺克厲夫但無法嫁給他),憤恨地離家出走。
凱瑟琳·恩蕭的暴躁而無常的脾氣給這個家庭帶去了久久的不平靜。埃德加·林敦的文雅和軟弱使得他事事順從凱瑟琳,他們度過了幸福而美滿的時光。而這期間,呼嘯山莊在辛德雷的掌管中日益衰敗,兒子哈里頓也變得如同野人,無人教管。
終于有一天,希刺克厲夫回來了,他的到來為凱瑟琳·恩蕭注入了無限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埃德加·林敦的痛苦。希刺克厲夫在吉默吞賺到了大筆的錢財,回到呼嘯山莊,慫恿他的“主人”辛德雷·恩蕭賭博,致使辛德雷抵押了所有家當,輸得傾家蕩產。他利用計謀引誘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林敦墜入愛河,以期瓜分林敦家的財產并刺痛埃德加。凱瑟琳看透了希刺克厲夫的陰謀,并為此事和其大吵一架,管家丁艾倫去向主人報信,不幸主人和希刺克厲夫扭打起來。看著兩個自己心愛的男人互相毆斗,凱瑟琳怒從心來、悲傷難已,于是病倒了。埃德加因無法忍受其對希刺克厲夫這個惡鬼的愛戴而整日在書房里打發(fā)時間,凱瑟琳絕食并開始不顧管自己的身體,早產生下了女兒凱瑟琳·林敦,并很快離開人間。也是在同時,希刺克厲夫于夜間誘騙了伊莎貝拉至呼嘯山莊并逼迫其與自己結婚,開始了對其的無盡折磨和監(jiān)禁。
希刺克厲夫由于凱瑟琳·恩蕭的去世而倍受打擊,無心管制伊莎貝拉。伊莎貝拉借機從呼嘯山莊逃出,在畫眉田莊收拾細軟后逃至倫敦南部,并生下了兒子林敦·希刺克厲夫。辛德雷為了給死去的妹妹復仇,和希刺克厲夫展開了殊死搏斗,但由于終日酗酒而不敵對手,最終過度飲酒導致不省人事,希刺克厲夫支開所有仆人讓其去請醫(yī)生,但醫(yī)生到來時,辛德雷·恩蕭命已歸西。希刺克厲夫成了呼嘯山莊真正的主人。
凱瑟琳·林敦一天天的長大,父親埃德加·林敦好生教養(yǎng)并限制其出游活動,尤其是呼嘯山莊方向。直至凱瑟琳·林敦13歲時,她仍未踏出畫眉田莊半步。當姑姑伊莎貝拉·林敦的死訊傳來之后,埃德加將凱瑟琳·林敦交給了管家丁艾倫暫時看管。在此期間,凱瑟琳私自出游偶遇呼嘯山莊,并與希刺克厲夫見了面。埃德加從倫敦帶回了自己的外甥林敦,但第二天就被希刺克厲夫要回。自私、懦弱而任性的林敦被父親希刺克厲夫利用,博得凱瑟琳的同情與愛慕。期間,互通書信甚至于凱瑟琳白天照顧生病的父親和管家,晚上冒雪騎馬去呼嘯山莊陪護生病的表弟,雖然屢次受阻,但還是沒有放棄和呼嘯山莊的聯系。她最終還是重了希刺克厲夫的陰謀詭計,在一次與林敦的會面中被希刺克厲夫強行帶回呼嘯山莊并進行監(jiān)禁,逼迫其與即將死掉的`林敦·希刺克厲夫結婚。而此時,埃德加·林敦已病入膏肓。為了見父親最后一面,凱瑟琳·林敦被迫與林敦·希刺克厲夫結婚,并在其的勉強幫助下逃回了畫眉田莊見了父親最后一面。
埃德加的律師被希刺克厲夫收買,畫眉田莊的財產全部歸希刺克厲夫所有,凱瑟琳·林敦被扭送回呼嘯山莊照顧表弟林敦·希刺克厲夫,直到林敦很快死去。呼嘯山莊的女管家齊拉辭職后,丁艾倫被希刺克厲夫召回呼嘯山莊擔任管家。
失去復仇對象的希刺克厲夫在憤怒與復仇中苦苦度日,在對死去的凱瑟琳·恩蕭的愛慕與思念中日益憔悴,不思飲食。當他看到凱瑟琳·林敦和哈里頓·恩蕭重修舊好,日益親密的時候,他似乎喪失了那瘋狂的復仇的想法。他不明白自己終身復仇的意義何在。他夜夜出游,去墳地看望凱瑟琳·恩蕭,甚至掘開墳墓就為了看凱瑟琳一眼。他天天絕食,郁郁寡歡,最終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死在自己的臥房中且死不瞑目。他被埋在了凱瑟琳·恩蕭和埃德加·林敦的墓旁。
自此,整個世界歸于平靜,但曾經是那么的不平靜
本文作者通過第三人稱“丁艾倫”敘述故事,主線是厭世者烏克洛德先生為了逃避紛擾的俗世,來到村莊并購買了畫眉田莊,當他準備成為呼嘯山莊的租客時,他無意中從畫眉田莊管家丁艾倫的口中得知了呼嘯山莊的來龍去脈,并最終決定放棄對呼嘯山莊的租賃,回到倫敦。等他再次回到吉默吞,并拜訪畫眉田莊和呼嘯山莊的時候,希刺克厲夫已經長眠于那個光禿禿的墓碑下面了。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3
勃朗特姐妹中,我最喜歡的是艾米莉·勃朗特寫的《呼嘯山莊》,一口氣看完這本小說后,我覺得背脊涼涼的,因對書中呼嘯山莊的鋪上一層迷霧的逐步掀開以及對男主人公希刺克厲夫因心中絕望的愛而做出的一系列變態(tài)的行為而感到絕望與悲哀。
艾米莉·勃朗特作為現實主義的作家,在那個時代中,一個女作家并沒得到人們的追捧與關注,然而,她僅有的這部作品放在當今社會,我認為具有很大的鑒賞閱讀價值,在風谷中涼颼颼的矗立的一座山莊,它里面藏著許多秘密。也許這個艾米莉的童年有關,在家庭中,她是一個內向少話的人,她的一家就生活在郊外的小村子里,因為父親是牧師的身份,他們一家遠離其他居民,而他們童年就生活在那個荒涼的地方,一推開窗戶,就看到教區(qū)的墓地。幾個兄弟姐妹幼年喪母,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圍在一起編故事,也許就是這些陰涼以及童年的孤獨造就了《呼嘯山莊》,她正是以自己生活的地方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因此在閱讀時,我的腦海中經常出現她的身影。
小說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去敘述的,其中錯亂復雜的人物關系也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一理清了,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yǎng)后,一直被主人的兒子辛德雷嫉妒,但是與主人的女兒凱瑟琳相處得很好,并且慢慢產生愛意,老主人死后,希刺克厲夫在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并不斷受辱,在愛情道路上也失敗了,心中充滿仇恨的他外出致富,回來后對與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小說充滿強烈的反對壓迫和爭取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
小說的開始,敘述者與我同時遇上了有著孤僻怪異性格的希刺克厲夫,同時對在呼嘯山莊所看到的一切感到疑惑。隨著倒敘的手法,我們可以看到希刺克厲夫和凱瑟琳無憂無慮地玩耍,也看到了愛情的萌芽,更看到了面對愛情與階級財富的選擇的兩難時所有人內心的種種變化,隨后便有了如此古怪性格的希刺克厲夫??赐晷≌f后,我同情性格古怪,孤僻冷漠的希刺克厲夫,在這部小說中,對于他的心理描寫筆墨分外重,他是一個棄兒,從小心中就有被遺棄的陰影,在得到愛后,他全身心投入與付出,但是心愛的人卻在最后關頭退縮了,凱瑟琳放不下身份和財富,她無法擺脫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帶給她的榮耀,她無法接受一無所有的希刺克厲夫,于是希刺克厲夫又一次被傷害了,他變得麻木不仁,心狠手辣。他無法控制仇恨的火花迸發(fā)出來。
凱瑟琳是愛著希刺克厲夫的,但是他的愛并不純粹,文中描寫到凱瑟琳的獨白:“我對林頓的愛就像是樹上的葉子,不會存在很長的時間,冬天一到就會凋零;而對希刺克厲夫的愛就像是地下的巖石,永不改變。他是我所有快樂的源泉,是我生命的支柱。希刺克厲夫無時無刻不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們已經融為一體了,不再只是一種樂趣,就像我不能總把自己當成樂趣一樣,那是一件關于存在本身的事情?!比欢?,她最終還是成為了愛情的背叛者,選擇了林頓,上海了希刺克厲夫,文中對他們內心掙扎的刻畫讓人絕望,那是一個想反抗卻處處備受壓迫的時代。而復仇的希刺克厲夫則肆無忌憚地傷害身邊的人,他娶了自己并不愛的伊莎貝拉,只因她是林頓的妹妹,他虐待伊莎貝拉的肉體和心靈,也虐待著凱瑟琳的心,他的心或許已經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凱瑟琳恨自己嗎?還是讓她后悔當初的選擇?書中有一段希刺克厲夫對凱瑟琳說的話:“我現在才懂得了你一直有多么狠心,多么虛偽。你當時為什么要瞧不起我呢!為什么要違心呢?我不想安慰你——凱瑟琳,你是自作自受的,你自己害死了自己。不錯,你可以哭,也可以吻我,并且也可以勒索我的淚和我的吻,但它們會催你死的。那時你既然愛我,又有什么權力甩了我?告訴我,為什么要胡亂選上個林頓?本來不管什么貧困,死亡,詛咒和刑罰都不能拆散我們,可你自己卻心甘情愿這樣做了。我沒有撕碎你的心,是你自己撕碎的,而且同時也撕碎了我的心。我比你強,因此下場就更慘。是的,我還會活下去的,但那是怎樣的一種活法兒呀!天哪!你難道在墳墓里還想著和自己的靈魂一起活著嗎?”由此可以看出希刺克厲夫失去愛情后行尸走肉的生活以及他的鐵石心腸是如何造成的。但狠心若希刺克厲夫,也無法接受凱瑟琳生下女嬰后就撒手人寰,他恨她,要活生生地去恨她,卻不愿意她離去,他不斷虐待著自己,直至,心完全麻木了。其實,他的良知并無完全泯滅,臨死前,他放棄了對下一代的復仇,可見他內心埋藏的怨恨已經消散。
故事的最后,一切都平息了,他和她長眠于靜謐的土地中,呼嘯山莊的風依然不停地拂過,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息。這部小說從開篇到結尾,一直以其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渲染了整個氛圍,每一情節(jié)都緊扣人心,讓人讀后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4
我并不喜歡看外國的名著,因為記清各個人物的名字就要花費許多時間,但不可否認這些書相對我們來說別有一番異域風情,它們更直觀的展現出讓人理解、感同身受的人性,反思自己的人生。
呼嘯山莊的主人——鄉(xiāng)紳恩肖先生帶回孤兒希斯克利夫,對其的十分寵愛,顯而易見,希斯克利夫的到來,使一個家庭失去了平衡,其子亨德雷自然會不滿,他強烈的嫉妒希斯克利夫,但我們誰又能要求一個小孩子去寬容,世上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寬容呢?所以亨德雷對希斯克利夫嘲弄、貶低、辱罵,到恩肖死后,將其貶為奴仆,百般迫害,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而希斯克利夫的童年在亨德雷的皮鞭下嘗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恩肖的女兒凱瑟琳就成了他忠實的伙伴,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親密無間的成長,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fā)了真摯的愛情。成為青梅竹馬的戀人。
但在父親死后,凱瑟琳便意識到他們的社會地位懸殊,她去追求傳統的“人間的愛”從而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她直白地承認,自己是愛林頓的,因為他年輕,長得俊俏,愛慕她,富有,可以讓她成為當地最尊貴的女人。這是現實。而凱瑟琳卻同樣直白地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痛…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xù)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將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边@是心底的愛。
對希斯克利夫來說,凱瑟琳的背叛令他失望,而她不幸福的婚姻又令他痛苦,在凱瑟琳死后希斯克利夫開始瘋狂的報復,他讓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yè),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仇恨將他完全控制。但在彌留之際,他反思“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局”,已不想報復,因為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的復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與空虛!正是這僅存的一點點良知讓他擁有了最后的幸福,與凱瑟琳十幾年的孤魂在曠野上攜手同行。
《暮光之城》中愛德華說這部經典不是愛情故事,而是仇恨故事。但貝拉認為,他們的愛就是他們唯一的救贖精神,什么也不能分開他們——凱瑟琳的自私、自利,或者是他的邪惡,甚至是死亡。愛德華在之后與貝拉的感情問題中理解了希斯克利夫,切身感覺到希斯克利夫喜歡至愛,卻無法得到,只能對他的情敵施加報復的那種感情,但他還是選擇了寬容。
同樣是禁忌之愛,卻有不一樣的結局。可以認為這是作者艾米麗的殘忍,或梅爾的仁慈,但人物截然相反的性格,確實結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或者說,是因為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結局。凱瑟琳幻想借她所羨慕的林敦家的富有來“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使她哥哥“無權過問”;而貝拉卻愿意冒犧牲靈魂的危險成為吸血鬼的一員。她們都有著自己的私欲,但貝拉卻可以坦然的承認,凱瑟琳卻為此找著冠冕堂皇的理由。希斯克利夫,用復仇來度過余生;愛德華卻是先選擇救贖泥足深陷的貝拉,希望能離開,即便是沒有成功,也能寬容貝拉在心底留一塊空間給那個帶給她快樂的人。他們都有嫉妒,但只有一個人擁有了寬容。
初讀《呼嘯山莊》我因為人物的極端而不能理解,再讀,我卻可以找到人物與自己或多或少的相似,因為人都是自私的。我可以理解凱瑟琳的.選擇,也可以明白希斯克利夫的苦楚,因為作者展現的都是最人性的一面。稍稍換位思考,當情當境,我也不一定會做出更好的抉擇,因為我沒有愛德華用100多年時間學會寬容、無私。但,作為凱瑟琳的我卻不會在嫁給林頓后再與希斯克利夫糾纏;作為希斯克利夫的我,在已知與她再無可能后,會離開他們的生活,求一份眼不見為凈。
現在的多數人都會先有心底的愛,然后和現實結婚。就像門當戶對,是每個時代都存在的,即便現在不會直白的說出,但成長環(huán)境不同,能堅持到最后的有多難。
網絡流行“夢想就是用來破滅的”、“現實都是殘酷的”這些說法。但萬事成敗靠的是自己努力的多少。選擇“現實”沒什么不好,但你不能只一味的從中索取,去填補自己因為這個選擇而造成的傷害,不去付出,自欺欺人,埋怨不公,甚至采取極端手法,只讓自己活在回憶里,活在幻想中。而選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就要學會互相磨合,夢想放到社會中總會有一定落差,人需要的是用寬容的心對待這些落差,一旦經營的好了,收獲的也會是完美,不至于懊悔為了這個夢想自己放棄了什么。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5
讀《呼嘯山莊》完全就是因為它的名字。 “呼嘯山莊”,一聽,腦袋里就出現這樣的武俠片場景:兩名劍客在屋頂上決斗,莊主正在莊內舉辦一場“鴻門宴”,莊主的小女兒準備在今晚逃走……所以急急地開始讀它。
通常,文章或書的題目都是有雙關含義的。但是我讀完《呼嘯山莊》后,卻一點也感覺不到“呼嘯”的味道。直到我讀第二遍才朗白,如果讀完第一遍就感到“呼嘯”,那么這本書就太沒水準了,但如果讀到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第四遍才有種“呼嘯”的感覺,那么這才是真真正正地體味到了“呼嘯”,這點領悟來自于我平時看多了市場上粗制濫造的“暢銷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復仇心理和復仇手段堪稱變態(tài)。恨一個人或者一家人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個人不喜歡希思克利夫這個人物,因為我生活在一個寬容的時代。
自從希思克利夫變富回來之后,呼嘯山莊就沒消停過。他先是讓凱瑟琳的哥哥辛德雷淪為自己的奴仆,再是與凱瑟琳的丈夫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私奔,把她囚禁在呼嘯山莊,并終日虐待伊莎貝拉。最后,他竟要自己的兒子像他當年一樣,向凱瑟琳的女兒復仇,可惜,他兒子沒聽他的話。從頭到尾看下來,“呼嘯山莊”確實稱得上這個名號。
有一個問題曾一直困擾著我,凱瑟琳到底愛不愛希思克利夫?如果她愛,為什么三心二意?如果她不愛,為什么對回來后的希思克利夫總是依依不舍?有一點可以肯定,希思克利夫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愛凱瑟琳的,只不過到最后應了武俠劇里最經典的劇情——“因愛生恨”?;氐皆},我最終認為凱瑟琳還是愛希思克利夫的。首先,她嫁給林頓是權宜之計,是為了能夠讓哥哥辛德雷停止對希思克利夫的迫害,當然凱瑟琳對林頓也有傾慕之情;后來,凱瑟琳逃離了林頓,一方面是看穿了他的“偽君子”面目,一方面也是希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為她愛的是希思克利夫。
“呼嘯”了這么多年,誰能想到希思克利夫的'兒子竟愛上了凱瑟琳的女兒,也正是在這一刻,希思克利夫看清了自己對凱瑟琳的愛,看透了自己的復仇是多么地荒謬。最后,他告別了塵世、與凱瑟琳一同去了。
呼嘯之后是什么?誰能回答得清楚呢?也許正像書中的結尾一樣,“看著飛蛾在石楠叢和蘭鈴花的中間展翅飛翔,傾聽著輕風在草間吹拂,我感到疑惑不解,有誰能夠想象出在那安靜地下的長眠者卻并不能安穩(wěn)地沉睡。”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6
無意間在一本雜志上看見了《呼嘯山莊》的簡介。于是我走了好多家書店去尋找這本書,那時侯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會那么渴望得到它,或許只是出于好奇。
在孤寂被遺忘的世界里被人發(fā)現,得到了家與愛情的幸福,在還沒來得及細細咀嚼這幸福時,又被狠狠的推入深淵。在那無盡的黑暗中,他也許呼喊過,卻沒有一個聲音回應他,沒有一雙手把他拉上來。他失望了,他憎恨這個世界,用極端的報復來彌補自身的創(chuàng)傷。在生命即將耗盡的日子里,終于有一絲陽光擠進了他黑暗的心房。
當我合上書躺在沙發(fā)上,感受著主人公希克歷的一生,與其它小說相比,艾米莉勃朗特這樣安排主人公的人生,似乎并無特殊之處。但《呼嘯山莊》卻在字里行間中打破了這種平庸,讓人在同情和痛恨??藲v的同時,深深的為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而感動。就是這種感動,打破了一種人們的習慣思維,那就是愛,不僅存在于好人與善良人的心中。無論什么樣的人,即使他的心靈扭曲,即使他的人生被凍結,只要他還有思想,那么在他靈魂的某個深處就會有一份毫無雜質的愛,這或許是愛情,或許是親情,或許是……
《呼嘯山莊》所刻畫的??藲v便是這種人中的一個。不是因為財富,不是因為外表的美麗,只是因為他深深的愛著卡瑟林。無論是生,是死,他的心里永遠都留著一方凈土,那里永遠是卡瑟林的天堂。
一個偉人,一個被公認的好人,在一生中所做的任何事情不會件件問心無愧。相反,一個被世人所唾棄的壞人就不會做一件仁慈的事嗎?后者所做的`事,也許到死也不會被眾人所察覺,但誰又能否認他從來沒有做過呢?
看過《呼嘯山莊》之后,我發(fā)現這個世界還有另一種愛與感動。它可以不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相依的愛情,它可以不是余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的友情,只要能有一份純凈的愛,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它被黑暗所掩蓋,我們也不要拿所有的錯誤與缺陷來抹殺它。因為這份愛在期待,期待著迸發(fā)的一剎那散發(fā)出畢生的熱量,即使它的主人是一個平庸的人,甚至是我們眼中的壞人。
一部好書,它不在于文字的優(yōu)美,不在與它能讓人流多少淚水,更不在于它的作者多么有名氣,只要它能喚起沉睡的心,只要它能安定徘徊的靈魂,只要它能得到美與愛的升華,它就不愧于一部好書,他就值得被人們所喜愛。這正如《呼嘯山莊》,那深處的愛,深處的感動。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7
曠野,西風,遠處的城鎮(zhèn),折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說《呼嘯山莊》會被后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說”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嘆于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在讀的過程我一向在想究竟凱西是不是愛埃德加的,如果不愛,那么書中明確有說凱西是愛他的;如果是愛,那么她卻是那么強烈而深刻地愛著希刺克厲夫,又如何能同時愛別人。在對她的話反復研讀中,我明白了她是喜歡埃德加的,正如我也喜歡埃德加一樣,因為埃德加英俊、有錢、年輕、活躍。這種喜歡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可能給予的。唉,不要去想了。
夢魘。噩夢,沒有城市,工業(yè),時尚。只是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xù)的恨。希刺克利夫與凱瑟琳歐肖的感情足以用“癡”來形容。陽光,甜蜜,歡笑不是他們感情的主要,而陰郁仇恨誤解怨憤交織混雜成為他們愛的主色調,造就他們近乎瘋狂的愛。凱瑟琳說: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這種愛不被旁人理解,理解,和允許,他們于是在不斷的斗爭,與周遭的一切斗,可現實折磨他們,刁難他們,希刺克利夫被當作下人,沒有地位,背景,修養(yǎng)的野孩子,流浪兒的低賤出生使他被剝奪了享受優(yōu)裕生活的權利,被粗魯的打罵,侮辱。他也放棄了曾有過的成為一個體面紳士的`憧憬;而凱瑟琳是大小姐身份,理應嫁給像林淳那樣的少爺,他們從小產生的完美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層無法忽略的陰影。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的夢魘般的夸張氛圍。有些情節(jié)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的蹊蹺神秘。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最深的迷戀,最癡的執(zhí)著,最痛苦的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與人物激蕩的情懷相得映彰,荒涼的曠野深遠多變,陰郁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的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的愛深入人心,強烈的撼動著人的靈魂。細膩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藝術手法,使作品蕩氣回腸,催人淚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這樣,《呼嘯山莊》才使她一舉成名并享譽世界文壇。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8
有不計其數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呼嘯。
年少輕狂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于愛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宏偉史詩?!贝_,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悲苦,我活著最大目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眲P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靈魂里看到自己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小說。在《呼嘯山莊》里,作者以全部心血鑄造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漩渦中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里掙扎于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人,在這個漩渦里掙扎于對主人公無限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熱愛情余味中保存了新生希冀,那就是山莊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愛情,它幸存于復仇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最后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崇高、信奉理性高貴、恪守心靈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璀璨山呼海嘯愛正在書中所寫那種盛放著石楠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9
“我愛他腳下的土地,他頭上的天空,我愛他碰過的一切東西,他說的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舉一動,愛他的整個人,愛他的一切?!?/p>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于愛的夢靨。
希斯克利夫一開始總是被人欺負,只有凱瑟琳對他很好,兩人經常一起玩耍。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凱瑟琳逐漸喜歡上了林敦,但她卻仍然沒有忘記希斯克利夫。她開始變得迷茫,開始在希斯克利夫和林敦之間猶豫。結果希斯克利夫離家出走了。而當他回來后,凱瑟琳和林敦已經結婚了。此時,希斯克利夫開始了他的報仇計劃。他一直想得到凱瑟琳,可是最后卻讓她死了。他開始仇視每一個人。直到最后,他在一個晚上被凍死了。這樣,人因為丑惡都得到了應有的惡果。
在那些反著腐爛氣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氳漫步的山莊中,所有的人都期盼著,期盼著陽光降臨,期盼著被寬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陽光的啊,恰恰是他們自己。
但是,最后也有一些可喜的事:小凱瑟琳和哈里頓成為眷屬,兩人相親相愛,最終有了美好的結局。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熱愛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幸存于復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交給我們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
只有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xù)的恨?!逗魢[山莊》,是那埋葬愛與恨的地方。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10
我不喜歡《呼嘯山莊》這樣的作品,它讓我讀的很累,我是個情緒分容易被人影響得人,它讓我覺到明顯的壓抑和難過。但是,我還是堅持讀下來。
小說里的希刺克厲夫,是一個恨就恨到極致的人,他像荒原上突奔裹挾的勁風,凌厲冷酷地刮個不停。他不愿意和仇恨和解,就連自己的兒子,他也沒放過。
他要對他所恨的一一報復,把他想要的都占有,這過程他快樂嗎,不!直到有一天,他沒有對手了,報復沒有意義了,他才靜靜地死去。
說真的,看到這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還之”的男人離開人世,我心里似乎輕松許多。
愛就愛到極致,是一種境界,恨就恨到徹底,只能毀滅人,包括自己。
我讀這本書前半部分簡直是一種煎熬,直到小凱瑟琳出現,才讓我生起興致,她也是本書中我唯一喜歡的人物,她活潑、善良、堅強,她猶如透過陰霾縫隙射下來的.光柱,給人無限欣喜。
相比較小說里其他野蠻、軟弱或是變態(tài)的人物,小凱瑟琳似乎如仙女一般的存在。
小說里的莊園,有陰晦的,也有田園詩般美好的,其外表下面掩藏不少不為人知的罪惡,像希次克厲夫,他竟然可以折磨肖恩一家那么多年,比如不讓肖恩的兒子小哈里頓識字,使小希刺克厲夫扭曲成一個變態(tài)人物等。
不少人曾贊嘆希刺克厲夫的愛情,說不能得到就瘋狂地毀滅,算是活得徹底??墒牵艺嫦胝f,得不到就肆意報復和毀滅的人,算不算一個養(yǎng)不熟的白眼狼?
肖恩一家其實是有恩于他的,老肖恩收留寵愛他,凱瑟琳與他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肖恩即使與他有矛盾,但畢竟未曾真正威脅傷害他。
而凱瑟琳選擇林頓,完全是現實的選擇,虛榮、愚昧、無知等詞語用在她身上并不恰當。她的選擇,傷害了希刺克厲夫的自尊心,便致使他瘋狂報復!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狼得到了主人的施舍,它還渴望吃掉主人家的牛羊,不然就得撕掉主人家的孩子,這種行為值得歌頌嗎?
在文學創(chuàng)作里,如同狂風驟雨中摧毀一切的情節(jié),總是吸引人的,可是我個人的確無法共情。
好在后來的結局,算是令人欣慰。
《呼嘯山莊》這本書,我實在不想翻開重讀,不是它不好看,而是太虐心。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篇11
當我第一次讀到《呼嘯山莊》時,某些情節(jié)幾乎讓我悲痛得讀不下去,抬頭看看窗外確定一下自己所在的時空,才能與小說保持距離繼續(xù)讀下去。人世界真的會有這樣刻骨銘心的愛情嗎?也許在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那個年代存在,在一切都要提速的現在社會生活中還會有嗎?
直到現在,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愛彌麗竟能寫出這樣一部充滿激情的小說!翻開英國文學史,會發(fā)現對愛彌麗的介紹很少:她寫過一些不怎么著名的詩;她出身貧寒;她似乎是個沉默、羞澀、常常到原野上獨自散步的女孩,很少與外界交往;她似乎沒有跟除了父親弟弟以外的男人有過交往;她年紀輕輕就死了,根本沒看到自己小說的發(fā)表,更不知道自己在后世的盛名……
一遍遍吟讀著這些片段,任字里行間迸射出的激情如波濤般拍打在自己的心頭。
“如果一切都毀滅了,他還在,我就能繼續(xù)活下去;如果一切都在,他去了,那人世間對于我就是個最陌生的地方。”
“我沒有捏碎你的心,是你自己捏碎了它;你捏碎了它的同時,又把我的心捏碎了。”再庸俗的人如我,也為這燃燒著生命的摯情所慟。只是,我不明白:一個從未戀愛過的女子能寫出這樣的情語?能用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語言詮釋出一種激蕩了幾個世紀卻仍未褪色的愛情?!“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一直占據著我的心……”
突然,我明白了。一個女子(或許男人也如此?)最熱烈的激情一生只能迸發(fā)一次,那就是初戀。而初戀的對象不僅僅是所戀的人,更是自己。把自己所有的夢想都加到戀人身上,給他穿上一件件絢目的外衣,于是愈加愛他;愈愛他,也愈覺得他值得自己去愛,天地也不能阻隔!生命的激情就這樣被自己點燃了;已經燃燒的心,再大的.風雨也吹不滅。除非,生命被燃盡,或是突然發(fā)現夢想只是夢想。
愛彌麗是戀愛中的女人。她愛上了從自己敏感、豐富的內心中生長出來的人物。她在原野上奔走,那冷峻的巖石,那被烈風吹得扭曲的樹木,那天空中積聚的陰霾都是她愛戀的見證!書中的對白本是她與戀人的心語!
體弱的凱瑟琳第一個被這熾熱的愛戀燃盡了生命,強壯的希斯克利夫又被這愛戀燃燒了18年才得以去和愛人的鬼魂相守。
沉默、羞澀、衣著寒酸的愛彌麗,在一個清晨,梳了幾下頭發(fā),也靜靜地去了。她并不指望世間的人都有她那樣的激情。通過洛克伍德的眼與耐麗的口,她告訴人們,幸福的夫妻應該象凱茜與哈里頓那樣,溫柔和諧地共處,就象暴雨后晴朗的天空與明媚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