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
今天,我隨手翻開,《呼蘭河傳》這本書,正好翻到第二章——《瘟豬肉》。看到這個題目,我冒出了一肚子的問號:“瘟豬肉和普通豬肉有什么區(qū)別?”“吃瘟豬肉的人也會生病嗎?”,“豬又是怎樣得上這一種病的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guī)е@一肚子的問號繼續(xù)讀了下去,故事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一家的家豬掉進池子里淹死了,以十分便宜的價格出售,可這家的`孩子當著他母親和鄰人的面說這是瘟豬肉,把媽媽弄生氣了,便打了孩子,孩子跑到外祖母那兒去了,外祖母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可是她看見李奶奶在外頭,礙于面子,她用力的打了這個孩子。
我覺得這很不公平,不能因為礙于面子就去打人,罵人。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可理喻,是對就對,是錯就錯。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呼蘭河傳》這本小說。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美,書中的人物都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把人寫得栩栩如生。
我第二個覺得它美的地方就是它很幽默,讓人看了忍不住想發(fā)笑。每次閱讀《呼蘭河傳》,我都不想停下來。
我第三個覺得它美的地方是它的描寫如景物描寫都非常細致,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到好的片段,一股欣慰的感覺從我心底油然而生,而每當看到有人遭受迫害是,我會恨那個人恨的'咬牙切齒。
《呼蘭河傳》中,我最喜歡蕭紅的祖父,她把祖父描寫的很細致,讓人一看就會喜歡上他。我深深的感受到作者蕭紅的童年是那么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多么希望我能像她一樣啊!我愛《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3】
呼蘭河,滋潤著松嫩平原東部廣袤的土地,養(yǎng)育著一方人民。同時,也開展了一段回憶的記敘錄。
已逝去的蕭紅,筆下記敘著的呼蘭河小城回憶,歲月流逝過的痕跡不失幾分憂愁。在她的筆下,我仿佛看到了蕭紅童年生活的影子。
平庸的小城鎮(zhèn)上的`每一處角落,似乎在人們的眼中顯得如此平淡,但在蕭紅的筆下,根據回憶的記敘,每一處,散發(fā)著小城內毫不流失的古樸感。蕭紅的文筆下,刻畫著一幅屬于呼蘭河的畫卷。
或許,蕭紅的《呼蘭河傳》更讓我懂得什么才叫做回憶。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4】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陽光、芳草、感受那些單純而溫暖的笑臉。蕭紅——這個內心敏感豐富外表剛強的女子,在寫完《呼蘭河傳》后心中的爐火逐漸無望的熄滅了。
但丁說:“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蔽殷w會著蕭紅心中那個叫“呼蘭河傳”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籠罩著作家的后半生,然后她滑入黑暗、無邊無際。
蕭紅是以對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體驗進入寫作,這種寫作與童年深刻獨特的記憶有關。蕭紅有著真切的鄉(xiāng)村體驗,作品中充滿原始的氣息,這種原始的血氣構成另外一種美學意義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體驗,在作品中滲透的是粗糙的生命體驗,充滿苦難,她的文字很少文學的修辭、粉飾。這種作品風格在五四以來表現(xiàn)啟蒙、小資的作品中找不到。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5】
《呼蘭河傳》這本書十分好看,是作家蕭紅的自傳。講述了蕭紅小時候悲慘的故事。我十分喜歡團圓媳婦那一章。
那個人叫團圓媳婦,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但是有一天,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起初她的病沒有那么重,只是有些感冒??墒撬恢北焕咸耪勰?,她給團圓媳婦吃已經變質的豬肉,可見當時人們的.心理是無比丑陋的。導致其病情加重,最后連醫(yī)生也回天無術了。終于,上帝召見了她,給了她一個美好的,沒有仇恨的國度。
如果當時她周圍的人心地是善良的,或許這個世界就會多一個生命。
每當我們看到有人有困難,也許,你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你伸出的一只援手,就是給了他希望之光。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迪,教會了我應該以熱心腸待人。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更美好。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6】
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讀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大作《呼蘭河傳》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
在這本書里,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書中有一處情節(jié)最令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jié)的玫瑰真香??!”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里,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最令人惋惜的便是那團圓媳婦了,她不過才12歲,長了15歲的個子,整天被人說三道四,而她的婆婆竟然相信了別人的話,認為那團圓媳婦是“妖精”必須好好調教。于是他每天都要打、罵團圓媳婦。團圓媳婦最終被打出了病,她的婆婆倒也愿意出錢為她看病,請人跳大神、驅鬼。最后,還把云游道士請來了,但團圓媳婦最終還是死了。這不禁令我感慨:那時候的社會是多么愚昧??!在我們看來,什么跳大神、驅鬼、云游道士都是騙人的,可見那時的社會是多么糜爛?。≡倏纯次覀兊男律鐣?,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沒有不平等,沒有戰(zhàn)爭……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但我的思緒依然停留在書中,停留在那個灰暗的社會里。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7】
剛拿起《呼蘭河傳》這本書時,我想來這必定是個美麗安寧的地方,是有著桃花源式的浪漫,生活著可愛素樸的人民。然而蕭紅的這曲童年挽歌卻唱得我撕心的痛、徹骨的寒。
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深受其害。但令我奇怪的是:那里的人們說拆墻的有、種樹的,但是就沒有一個人提出將這個沒有絲毫用處還影響大家生活的坑填平。
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點是圍繞當?shù)氐姆饨曀?。老胡家跳大神的“熱鬧”著實令人大開眼界。小團圓媳婦是個美麗而臉上常掛著笑容的姑娘。年僅十二歲的她,本該是個無憂無慮、天真可愛的女孩,是?。∷齼H僅是個女孩。但她卻被過早的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yǎng)媳,這個不諳世事的小孩,被徹底的丟到了大染缸里。
這個單純的姑娘,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里,只懂得拼命的干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然而生活給她的是什么?這個家庭給她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殘害,更可怕的是心靈,直至毀滅她最后一絲想活著得欲望,一步步將她推向死亡之門
這個女孩到底是做了何等傷天害理的事情,竟處處遭受為難。理由的荒唐無理,依照我們的眼光看來。簡直是雞蛋里挑骨頭,無事生非、故意找茬!責怪女孩走路太快,說話大聲、不知羞恥,不像團圓媳婦,因此對她便施以無盡的拳腳。以至將好好的一個姑娘硬生生折磨的有些癡傻。因為是用錢買來的,還有利用價值“貨物”變想法子給她“治病”。用一種名為“抽貼”古法子,在她們的眼里錢真真是比人命重要太多。這不免讓我想起蕭紅的另外一部小說《生死場》,比之戰(zhàn)爭年代的人命如草芥,確是尤過之而無不及。
團圓媳婦經歷無盡的折磨,生命終于走向盡頭……生前飽受磨難,甚至連死都死的痛苦無比,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心中一直盤桓著一個問題“人性到底是什么”?將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扔進滾燙的開水中,開水從頭灌下……昏迷時,竟用水激、針刺等方法將人弄醒。這是面對極惡的犯人嘛?不然手法何以如此殘忍,殘忍到讓我這個“置身事外之人”竟不寒而栗。此法比之滿清十大酷刑又能好多少?直至生命走向最后一刻,她終于離開了這個或許對她“殘忍的生活”。我到底是該慶幸她的死讓她終得解脫,還是應該悲傷她的死。事實的本質是她的所有都是值得同情,呼蘭河的童養(yǎng)媳,呼蘭河的所以女人,甚至是呼蘭河的所有活著的人都是值得同情,他們似乎都在一步步將自己逼到絕路。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她們的死對于呼蘭河的人們來說似乎是司空見慣了的,只是胡家人對于一個花錢買來的“免費勞動力、生養(yǎng)工具”的死 有些懊惱之外,別無任何觸動。好像那是個人心死去的村落,閉塞、封建、愚昧的村落,無可挽救。
灰暗的村莊、愚昧迷信的人民、冰冷無情的心……讓我心寒,讓我心痛。此書作為蕭紅對于故鄉(xiāng)的回憶錄,不僅是心痛的心酸的回憶,也伴隨著童年的美好。
蕭紅的童年既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和祖父一起度過的童年時光應該是她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她的一生本就充滿了無盡的磨難,雖為才女,卻是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蕭紅在她最為困苦的時期有此創(chuàng)作,希冀以童年的回憶喚回一縷情感和精神的留戀與希望。
眼前浮現(xiàn)出一個極端困惑的女人。她的身心飽受煎熬,在回憶快樂童年的時候,就不得不揭開那條丑陋悲慘的傷疤。這是一位女性,看過了無數(shù)的死亡掙扎,才可以將生命寫得那般力透紙背,才能寫的出“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我同情、我悲憫、我痛恨、我理解在那個時代困苦掙扎的活著的人,在那樣的被遺忘的世界的角落。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8】
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講了小城呼蘭河—蕭紅童年的事。
從書中可以看出,呼蘭河是多么的冷:過了一夜,就凍得門都打不開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單調:種菜﹑背詩,有時去看跳大神﹑去參加娘娘廟大會
但蕭紅卻寫得惟妙惟肖,如在這大泥坑上翻車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凍住的季節(jié)之外,其余的時間,這大泥坑子像它被賦給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漲了,水落了,過些日子大了,過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對它起著無限的關切。這段話中,蕭紅并沒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卻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時候是多么的天真:因為祖父烤過掉井豬和掉井鴨,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趕。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9】
筆調細膩,安靜隨意,卻又淡漠憂傷,在她的筆下,呈現(xiàn)出一座繽紛的城市。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感情,一直都是那么淡漠憂傷,但提到她的祖父時,筆調一下子輕盈明快起來。這座小城里,究竟有著作家蕭紅怎樣的回憶呢?
寫到祖父和他的園子時, “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跟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辈唤浺忾g流露出的感情,親切的稱呼,足以看出作者對園子深深的感情,仿佛把蜜蜂當做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一樣,用母親般疼愛的口吻進行了描述。作者細膩的描述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天真調皮的小女孩,踢白菜的胡鬧,捉蜻蜓的三心二意,拼命灑水的活潑,不服氣著辯解的可愛倔強……
但是,在描寫其他地方的時候,筆調一下子淡漠而憂傷起來,平靜的敘述的口吻,仿佛一切都不起波瀾。即使是哪家人家里出了事,大家悲傷一陣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一切都恢復平靜,不管如何,日子總是要過的。開始我并不認同,可是,后來我想想,的確是如此,那家人肯定是悲痛欲絕,但周圍的人,那出事故的人與他們又沒有關系,他們自然不會永遠記著這件事,慢慢地這風波也就平息下去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作者這里的傾訴,為什么感覺有著悲傷感,還是,她曾親眼看到過這樣的事?
作者對自己親人的描寫,祖父是重中之重,對祖母、媽媽、爸爸的描寫則略少些,也就是作者并不喜歡嚴厲的祖母和冷漠的爸爸媽媽,而喜歡親和的祖父。爸爸和媽媽一直對幼年的蕭紅十分冷漠,祖母更是用針扎過小蕭紅的手指,借此整治她的調皮,所以小蕭紅無論如何都喜歡不了他們,但是,當最后描寫祖母不是躺在床上,而是躺在長板上,被白布單蓋著的時候,雖然是平靜的描寫,但卻從中感到作者的一種空茫和不安。
其實,這座熱鬧而繽紛的城市——呼蘭河小城,蕭紅還是愛著這里的吧!合上了手中的書頁,我卻還沉浸在呼蘭河的故事里……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0】
《呼蘭河傳》是一篇偉大的杰作!
蕭紅是個心思寂寞的人,可是從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極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寫的《呼蘭河傳》,有人說它像小說,又有人說它像自傳,蕭紅的文章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蘭河傳》不像《城南舊事》,雖然同樣是寫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舊事》給我的感覺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緊緊的讓人讀得輕快自然;但《呼蘭河傳》不同,它就像一盤顏料,什么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別有一番韻味!
《呼蘭河傳》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極有藝術感的文字令人心動不已;《呼蘭河傳》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說!當時的蕭紅,一個人身在淪陷的香港,心中苦悶而寂寞,這種心情,通過文字滲透進了我們心中。
在第二章《小城三月》中,我在不知不覺中,又看到了另一個蕭紅。小城的三月風景如畫。瞧, "三月的原野綠了,像地衣那樣綠,透在這里、那里",好一個"這里、那里",連一片草地都能寫得如此唯美、動人!
再看看第三章《生死場》,哎,如此悲傷、凄涼,令人心痛。
《呼蘭河傳》是立體的、有寂寞、有美好、有悲傷、有希望。今年秋天,我讀了一篇故事,這故事,沒有華麗的詞語做點綴;沒有優(yōu)美的句子做裝飾;有點只是灰白的畫面,可是從灰白的畫面中,我分明聽到了了一曲凄涼的笛聲,能讓我聽到這笛聲的恐怕只有這《呼蘭河傳》了!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1】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
讀完這本書我不得不說,作者蕭紅寫得真是太棒了。在她的童年記憶中,呼蘭縣人們的生活是平凡的、落后的,呼蘭縣的人是平庸的,愚昧的?!逗籼m河傳》一書中,蕭紅把呼蘭縣的 風景描寫得很生動。一開始作者就寫到“嚴冬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大地滿地則裂著口,” 讀到這里,仿佛那刺骨的北風就在我耳邊呼嘯而過。還有作者寫火燒云的那一段,作者把美麗的,千變萬化的火燒云寫得惟妙惟肖。《呼蘭河傳》不僅是風景描寫的好,人物更是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你瞧瞧,那有二伯,性情多古怪;那馮歪嘴子,他的一生多悲痛。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書中的人們實在是太迷信了。你看,一個好好的人,本來只是小小的感冒,卻被說成是被“鬼”附身了!結果用滾燙的水澆頭,生吃大公雞……硬是被各種各樣的偏方治死了。
我覺得,書中的人們之所以迷信,是因為那時的人們不懂科學,也不相信科學,以為各種事物都是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是現(xiàn)在我們懂的科學技術多了,很多現(xiàn)象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清楚,也可以用科學解決問題。比如我感冒了,我會吃藥打針,很快就會好的,不會用以前那些嚇人的偏方。因為科學證明用水澆頭會加重病情,生吃大公雞更是不衛(wèi)生。我希望人人都能相信科學,利用科學為我們服務。
我覺得《呼蘭河傳》真是一本好書,它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完美,把上個世紀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寫的生動具體。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2】
說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我并不是很陌生,因為五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名為《我和祖父的園子》的課文,這篇課文就選自《呼蘭河傳》。這兩天,我懷著濃厚的興趣讀完了這本名著。
《呼蘭河傳》是一部以蕭紅的家鄉(xiāng)——呼蘭河為原型的"傳記",生動講述了小城呼蘭河的四時風俗,"我"的美麗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樣瑣屑平凡的悲歡離合。果然是一本好書,深深打動了我。我特別喜歡蕭紅的文字,她的文字很有味道,雖然沒有過多的雕琢,但是極其生動細膩,有一種天然活潑的美感,讓人讀起來感到發(fā)自內心的舒暢。
《呼蘭河傳》雖說是一部小說,但我感覺更像散文,因為它沒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主角,甚至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而是將童年回憶中的那些人物、事情和景色娓娓道來,細細碎碎,慢慢悠悠。我很喜歡作者在后花園子中玩耍的那一段,讓人看后感到輕松和愉快,特別看到作者給祖父的帽子上戴花時,我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樣,笑出聲來了。
但是,總體來說,這本書里滲透出的情感并不是歡樂,而是一種對舊社會的悲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她12歲就嫁到了別人家里,只因為太過活潑,不夠靦腆,就遭到婆婆三番五次的毒打和酷刑。小團圓媳婦經不起折磨,身子越來越弱,最終生了一場大病,又被逼著服用各種沒有依據的偏方,參加各種迷信而又殘忍的治療,在經過一系列其實毫無用處的醫(yī)治后,最終離開了人世??戳诉@個故事,我感到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悲哀,小團圓媳婦就這樣成為了封建迷信的犧牲品。我心中還有一股怒火,我討厭專橫跋扈的婆婆,我憎恨愚昧無知的人們。在當年的農村中,肯定不止小團圓媳婦一個人死于迷信,因為無知,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實在是悲哀??!
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有十分精到的評述:"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想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墒?,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我很贊同茅盾先生的話,《呼蘭河傳》有著特殊的美,正如一串凄婉動人的歌謠,永遠回響在人們的心頭。
我看過網上蕭紅的照片,她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就像她的文字。可惜蕭紅英年早逝,31歲就因病去世。這樣一個天才的作家,如果健康地活到老,不知道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更為精彩的作品呢!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3】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p>
那是一個樸素清麗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無窮的書籍。那個故事,正是呼蘭河的故事;那本書,正是《呼蘭河傳》。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地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在她筆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那個被丑陋規(guī)則重重包圍的舊中國,呼蘭河寫滿了無奈。那個和蕭紅年紀相仿才12歲的小團圓媳婦,原本以為在富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才短短幾天,就受盡折磨命喪黃泉。
蕭紅的童年亦極其不幸,唯有祖父的愛就如同一團珍貴而溫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動了她,"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童年的愛與恨都繪聲繪色地在《呼蘭河傳》一一展現(xiàn)。
"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么好!
那些好的與不好的,在蕭紅眼里,極為分明。只有積極樂觀,沒有悲哀喪氣。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蕭紅成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難道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心里想的不應該是失落氣餒,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挫折打敗,才可以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如果遇到一點不順或坎坷,就灰心喪氣,這樣,就算任何再簡單的事也會變成極難的。心中畏畏縮縮,就不會戰(zhàn)勝困難,就不會成功!只要心懷希望,充滿正能量,一切困難都會拜倒在你的腳底下!
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些那些的困難?我聽媽媽說有個學校的大姐姐因為學習的壓力大,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跳樓自殺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生活在蜜糖中的我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愛,以為自己沒有自由快樂,整天在題海中喘不過氣來而牢騷滿腹。我們來比比蕭紅,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盡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難,但是她的心里仍給快樂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擁有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心去對待,你的天空會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樣,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記憶中無論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經的旅程,好好活著,好好珍惜,活出我們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4】
蕭紅,民國時期女作家,有許多感人肺腑的經歷。這位女作家筆下的《呼蘭河傳》,使我感觸很深。這是一本書,一本不普通的書,它的韻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連綿不絕。開始時,它給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來越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謠。
我們先從蕭紅的生平說起吧。
她出生在一個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親是位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只有祖父疼愛她。她的母親在她年幼時病故。祖父張維禎是一個很好的老人,她經常和祖父去小園玩。
所以蕭紅的后期作品《呼蘭河傳》是以她和祖父的回憶為題材。我記得有這么一段:
我家有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樣樣都有。蝴蝶有黃蝴蝶、白蝴蝶。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嗡嗡地飛,胖圓圓的和一個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兒上不動了。
太陽在園子里特別大?;ㄩ_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么樣就怎么樣,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黃瓜就結一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愿意長上天去也沒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5】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當聽見這首《童年》,我就會無限感慨即將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蘭河傳》中,我了解了作者蕭紅的童年: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語相向,祖母針刺手指的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沖淡她童年的快樂!在灰暗的呼蘭河城中,讓作者感到最快樂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無拘無束的成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祖父的用作,瞎鏟地,把狗尾草認成稻谷,吃黃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螞蚱,潑水……玩累了,隨便找地睡覺,捅窗紙,嚇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一個生機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樂的童年!
蕭紅筆下的“后院”,猶如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好動、調皮任性在其中盡顯無余。我羨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讓我的爺爺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詩,一起在后院玩?!?/p>
看著蕭紅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緒萬千。記得十歲那年的一天,爺爺帶回了幾只剛出殼的小鴨子。小鴨子全身黃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還跌跌撞撞的,鴨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愛!爺爺把小黃鴨放養(yǎng)在屋旁的荒地上。爺爺說,喂養(yǎng)鴨子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開心得不得了!看著這可愛的小東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撫摸它。說來也怪了,一只小鴨子似乎通靈性似的,居然伸長脖子向我湊過來。我喜出望外,用手輕輕的摩挲著小鴨子的毛,柔柔的、軟軟的……我趕緊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鴨子便迅速地伸過頭來吃米。其它鴨子看見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過來,我任憑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學回家,就來到荒地和這些小鴨子一起,給它們喂食,陪它們覓食,和它們玩?!曳路鹁褪区喿蛹易逯械囊粏T。
可是,再看看周圍同學們現(xiàn)在的童年,整日與手機、電腦、卡片為伴,還有那些不知名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玩具,又有幾個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呢?雖然我們是農村孩子,可還有很多同學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讀了《呼蘭河傳》,對我觸動頗深。童年應該像萬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僅僅是電腦游戲和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有花草樹木、蝴蝶蜻蜓;還有風景名勝、小狗小貓;還有……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的童年回歸自然吧!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篇16】
作者以回憶的思緒,將自己兒時生長的家鄉(xiāng),呼蘭河鎮(zhèn)的人、物、事敘述出來。兒時呼蘭河鎮(zhèn)的生活,對于作者來說,是美好的,是溫暖的。兒時的她,家境富裕,衣食無憂,有爺爺?shù)奶蹛酆团惆椋抑泻笤旱牟藞@,家鄉(xiāng)的藍天,晚霞,星星,還有那些沿街小賣、放河燈、唱大戲、跳大神,對于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對于她的童年來說,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呼蘭河鎮(zhèn)的那些人,有二伯、老廚子、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對于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人,也只不過是不同模樣,不同性格的左鄰右舍的大人們。
然而,當作者經過成長、經歷、醒悟之后,再次回憶兒時的家鄉(xiāng)呼蘭河鎮(zhèn)時,作者努力以一種平淡的語氣敘述,雖不愿擊碎那兒時的美好回憶,但內心卻充滿了,憐憫、憤懣、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作者生于1911年,病逝于1942年。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處于混亂的時期,軍閥混戰(zhàn),列強侵略,時局動蕩不安。
通過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從書中能獲得些什么?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么啟迪和意義呢?我們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通過讀此書,能了解中國的歷史,在那個時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呼蘭河鎮(zhèn)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那里的人們雖沒有遭受戰(zhàn)亂、動蕩之苦,人們卻過著在封建制度下的一種落后、貧窮、愚昧,安于現(xiàn)狀的生活。
通過對團圓媳婦遭遇,悲慘命運的敘說,充分表達了封建社會之下,人們的愚昧,無知,固執(zhí),狠毒,激發(fā)了讀者對團圓媳婦的婆婆的憤恨,以及對周遭人的麻不不仁的悲哀。通過對有二伯人物性格及行為的敘說,有二伯對東家,應該是付出畢生的辛勞和忠心,但始終仍是一個下等人的待遇,得不到尊重和善待,孤獨一生。從另一側反應出,地主階級對人的剝削,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社會階層觀念。通過對這些典型人物命運的敘說,能夠喚起讀者的良知,讓我們決心要徹底根除掉愚昧無知的封建思想,摒棄陋習,要積極上進,滿懷善良,不斷進取和進步,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身邊更多的人。
在那樣的歷史環(huán)境的背景下,作者充滿了悲哀、無奈、凄苦,她想喚起人們的良知,她想改變當時的現(xiàn)狀,作者仍以平淡的語調,敘說了馮歪嘴子的生活,馮歪嘴子雖然也貧窮、卑微,但他是用自己的辛苦勞作而自食其力,不畏世俗偏見而謀取自己的幸福,敢于擔當。在妻子死去,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后,當人們都認為他會垮掉,都等著看他的慘狀的時候,而馮歪嘴子卻樂觀的,堅強的支撐下來,作者正是希望,以馮歪嘴子的行動和行為,給那些甘愿落后、貧窮、愚昧,安于現(xiàn)狀的人們,一記重重的耳光,讓人們覺醒。
作者對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當她把它記在那里時,也便抹去了最后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