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
你看過《羅生門》嗎?羅生門是難得的好影片。羅生門一帶的惡鬼,都被人性的黑暗給嚇跑了是它的經(jīng)典語錄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響乙捎捌读_生門》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篇1)
《羅生門》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是:“人的惡把聚集在羅生門周圍的鬼怪都嚇跑了”。這句話揭示了人性的可怕。也是這部對人性之惡控訴的影片的總結(jié)。
采花賊、男人和女人都編了不同的謊言。
采花賊承認了自己殺了人,但與事實仍然不符合。他要強調(diào)自己與別人的斗劍從未超過20個回合,還 要強調(diào)自己與那個男人斗了23個回合和女人如何求他的細節(jié)。這些都體現(xiàn)了采花賊想要表現(xiàn)自己如何勇猛。也是因為他的自戀情結(jié),所以他承認了自己殺死了人。并不掩飾自己最大的罪行。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惡。是對美色的欲望與殺人的罪行。
男人的死,讓他沒有機會在大堂上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于是導(dǎo)演安排了巫婆這一角色,雖然觀眾會覺得這一細節(jié)過于迷信。但這是讓第三種情景再現(xiàn)、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最好方法。也是對日本那個年代社會風(fēng)氣的真實表現(xiàn)。男人說的與事實最大的不同是自己是自殺還 是他殺。而這正體現(xiàn)了日本男人對“武士”的忠誠。我們在電影中經(jīng)??吹饺毡疚涫科矢沟那楣?jié)。為了表現(xiàn)一個武士應(yīng)有的尊嚴。而男人與武士的定義顯然相差甚遠。他對自己的描述是女人背叛之后,自己把刀插在了自己的胸口。但是事實是在最后走投無路是喃喃道:我還 不想死。這一矛盾正是為了嘲諷這種為了所謂的尊嚴而撒謊的貪生小人。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惡。是對榮耀的貪和拋棄自己女人的懦弱。
在樵夫說出真相之前,女人最讓人惋惜。女人因為遭到了采花賊的蹂躪而痛哭不已,采花賊百般安撫也無濟于事,可以理解。但是當(dāng)采花賊說:“那只能殺了你”時。女人竟站了起來,把男人的綁松了。讓二人決斗,絲毫沒有與她丈夫協(xié)力的意思。不過男人“一個女人當(dāng)著兩個男人的面出丑,不如自殺”的理由也顯然出乎她的意料。夫妻感情不深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直接原因。事已至此,誰生誰死,就看三人誰更睿智了。女人顯然更勝一籌。在見兩個男人都將離去時,竟教唆著讓二人又回來決斗。而她后來又食言,拒絕跟采花賊走。女人雖然先前很可憐,但她的本性同樣也壞。是對男人的不忠與排除異己而不擇手段的極度的自私自利。
黑澤明除在對劇情的成功編排外,還 重在表現(xiàn)了大量的細節(jié)。比如采花賊在對女人實施強暴時,女人將手搭在了采花賊的背上,表達了她的主動,對后來揭示她的人性之惡起了暗示作用。
另外就是樵夫、和尚和避雨人這三人。這部影片運用插敘,將三人的對話和故事情節(jié)銜接的非常好。樵夫的真相揭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升華作用,而和尚是這部影片的一大亮點----是人性中善良的化身,凡是該他講話,必是一番大道理。黑澤明也借樵夫和避雨人的對話表達他對世間善惡之間的看法。結(jié)果是導(dǎo)演相信善良的----那個在角落里的孩子,象征著善良的希望。雖然樵夫藏起來了那把刀,但也是情有可原。
黑澤明在影片的處理中,讓配樂貫穿始終。尤其是樵夫一個人走山林和兩個男人決斗時,很好的起到了襯托作用。
影片的最后,鏡頭又回到了那個斷壁殘垣的城樓,羅生門。與開頭不同的是,現(xiàn)在已是晴天。樵夫帶著孩子可以走出陰霾,走出所有的惡,走向黑澤明想要表達的光明。
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篇2)
剛剛把黑澤明的《羅生門》看了一次,其實是第二遍了,大一的時候第一次看了之后并沒有留下什么印象,就只記得那是一部日本黑白片,當(dāng)時對黑澤明的名頭也并沒有多少認識。
二年后的今天再看,是認真地,帶著腦袋去看的。整片看下來,也沒有給內(nèi)心造成多少震撼,并不像影片開頭那個和尚所言“比地震、火災(zāi)、戰(zhàn)爭、瘟疫等所有災(zāi)難更加可怕”的感受。我不太關(guān)注影片是如何表達人性中卑劣的一面,我更加關(guān)心的卻是如何從故事中三人在公堂中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一些蛛絲馬跡,__案件的真實經(jīng)過。
撒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故事中的三個人在公堂上為了掩飾自身那些卑劣的行徑而各自歪曲真實,編造利已的故事。
多襄丸實際上只算得上是一個膽小的賊盜,在決斗時持劍那簌簌發(fā)抖的手臂,以及緊繃著的面部肌肉,都出賣了他那顆發(fā)顫的心,而在公堂對簿時,卻故作狂妄,刻意維持那種江湖大盜的氣派,還煞有神氣都稱從來沒有人能在他手下21回合不敗,而那武士能卻與已激戰(zhàn)到25回合,呈出一副識英雄重英雄的氣概,而實際的情景不過是兩個雙手發(fā)抖、牙關(guān)打振的狗熊在撕打,最后運氣好的那一個把那個倒霉的殺掉。
死人也會撒謊。影片安排了女巫召魂的情節(jié),讓那女人死去丈夫也能在公堂對簿,他自稱因妻子背叛而傷心喪氣,自盡而亡。而事實上,是他首先拋棄了妻子,然后在決斗中敗北被殺。
影片中的女人其實是比較慘的,先是遭到強盜的__,接著被丈夫拋棄,雙重打擊接踵而來,我想在強盜與丈夫之間,她應(yīng)該更恨她的丈夫。在她的供詞里,更多的是隱瞞事實,而不像兩個男人那樣歪曲事實,唯一編造出來的就是那段她的丈夫用輕蔑的眼光注視著她,這一段占了她的描述的大部分內(nèi)容,可見女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女人為感情撒謊,而男人為的是他們自傲的尊嚴。
三個人對同一件有著不同的陳述,這讓真相顯得撲朔迷離,但每個人的描述都幾乎沒有破綻可尋(應(yīng)該有的,只是我能力不足以察之),這讓破案變得困難。雖然我無法從他們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破案的蛛絲馬跡,但也從人物的行為中觀察到一些跡象,與后面揭露的事實真相所允合。
多襄丸見到女子紗帽下的真面貌后起了歹念,但他知道要奪得女人首先得打敗她身邊的丈夫,看到這里我猜想,多襄丸熟悉森林地形,先跟蹤這二人,然后到合適的地方下手,除掉男的,奪走女的。若他武藝高強,膽色過人,自然會當(dāng)面強奪,在女的面前直接把她丈夫打倒。沒想到多襄丸的做法是施計引走男人,背后偷襲才將之制服??磥磉@位江洋大盜的武術(shù)并不如何高強,其狡猾更高于膽色。后來決斗場上,膽顫手抖的窩囊相正正印合了這一點猜測。
女人的丈夫看來也不太關(guān)愛妻子,一個陌生的多襄丸用好刀相誘就能把他引開,而他竟愿為看刀甘愿讓妻子單身在密林空道而不顧,難道他就不怕妻子被壞人擄走?這樣的男人,妻子也不如好刀寶貴,其后來拋棄妻子的行徑也就不難理解了。
整部影片的主旨是揭示人性中自私與虛偽的丑陋,在片里面其中一個浪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壞人比好人活得好。所以他會毫不手軟地奪去披在棄嬰身上的和服,按照同樣的邏輯,他去偷、搶、拐、騙才能活得好,若一個社會只有當(dāng)壞人才活得好,這成了怎樣一個社會?
個人的道德水平與物質(zhì)生活水平?jīng)]有確定的關(guān)系,道德好的人當(dāng)然不一定可享受高水平的生活條件,而許多干盡壞事的土豪、大官卻生活在錢堆里,可見,上天不會因你的道德比別人高一籌就多賞你一分錢,道德與財富天生就沒有關(guān)系。
既然道德與財富無關(guān),為什么在影片的時代里,壞人比好人活得好,而在當(dāng)今這個時代,顯然又是好人比壞人活得好?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人類自己設(shè)計所致,在一個社會里面,若一個人勤奮工作、誠實守信就會被賞賜金錢,相反若這個人有違道德就施加懲罰,這樣人們就愿意做好人,在這個社會里,人類設(shè)計了一套激勵機制:好道德意味著高收入。
如果一個社會激勵機制缺失,人們?nèi)ネ等尣粫艿綉土P,那么許多人自己就不去勞動,專搶別人勞動成果,不勞而獲。好人去勞動,壞人卻來享受勞動成果,壞人活得比好人好。
我應(yīng)該慶幸自己生活在當(dāng)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肯定不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時代,社會提倡勤勞誠信,社會更傾向讓好人過上好生活。
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篇3)
上周看完了《羅生門》,感觸頗深。電影就是反映了一個關(guān)于人性的問題。其實《羅生門》的故事與人物設(shè)置都很簡單明了。但這個故事并不重要,而是黑澤明借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才是重點。并且通過黑澤明高超的電影語言使得電影本身很精彩。這部電影也是直接對太陽進行拍攝的影片,那幾個太陽光透過樹蔭射入林子里的鏡頭也是很漂亮的畫面。影片中人物在畫面中的構(gòu)圖關(guān)系也是很值得后人的學(xué)習(xí)和運用的。
每個人都只是在為自己而活著,人性本惡,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世界里是沒有什么絕對的善與惡,好與壞的。一切都是相對的。自私壞的品質(zhì)嗎?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一個小孩子也會和同伴爭搶玩具而絕不退讓,得到之后會死死攛在手里,并且時時提防別人將玩具奪去。我們中國有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我不同意,人的本性本就是邪惡和自私的,沒有這些天生的“本領(lǐng)”,人是無法在這個人類污濁的社會里生存的!對于我們的本性,我們不能去抑制他,也不能任其放肆。我們在后天的學(xué)習(xí)中,我們一定會受到我們所制定的一些道德標(biāo)準所約束。父母師長會教育我們要博愛,要學(xué)會關(guān)愛他人,會告訴我們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但矛盾的是,我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會慢慢的認識到人性的險惡,我們會內(nèi)心所想的東西會一次又一次的與我們那絕對的道德標(biāo)準相抵觸,大部分人會找到一個平衡。但有些人也會失衡,或者說是在某一時刻會失衡。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那個乞丐和那三個人都是失衡的,而樵夫是一時的失衡,所以受到了自己良心上的譴責(zé)。
我們很喜歡,或者說是不自覺地去定義一個人到底是好人還 是壞人。在電影上更為明顯,我們會經(jīng)常聽到一個小孩子問大人人電影里到底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人《羅生門》展現(xiàn)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們很難說里面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都只是普通人罷了,他們所作的都只是為了生存。
我們又一次在結(jié)尾看到了希望,樵夫收養(yǎng)了那個嬰兒,而和尚感動的對他說:因為有你,我還 是可以相信人的。雨停了,天晴了。又再一次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還 是有希望的,但這只是人類的自我安慰罷了,世界的本質(zhì)就那個乞丐所說的一樣: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地獄。他是真正看透了世界的人,他會依然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我欣賞他。海明威說過: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愿意為他為之奮斗?!蔽彝夂蟀刖湓?
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篇4)
《羅生門》借著樵夫的口,這個發(fā)現(xiàn)命案現(xiàn)場的第一人,在破舊的羅生門下躲避一場大雨的時間里,對一個路人還有一個與案件當(dāng)事人有過一面之緣的行僧。敘述了這起殺人案整個事件。事情的經(jīng)過大概是這樣的:武士牽著坐在白馬上的妻子行走山間,與行僧擦肩而過。之后正躺在樹下的強盜在微風(fēng)吹起馬上女人面紗的時候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遂起歹念。他騙綁了武士,強暴了女子。而路過的樵夫發(fā)現(xiàn)武士的尸體后慌忙報官。殺死武士的是強盜,這一點已經(jīng)確認??此坪唵蔚氖虑?,而矛盾集中在殺人的動機和兇器——究竟是長劍還是短刀上。每個人的說詞都是不同的,但都完美無缺。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同一件事,不同的說法呢?學(xué)習(xí)了管理心理學(xué),我們就用其中一方面的視角來看看《羅生門》,管理心理學(xué)認為,表現(xiàn)人的行為差異因素中,動機因素是一個決定因素。而動機是由于一種需要所推動的,達到目標(biāo)的行為動力。當(dāng)我們把動機作為一個行為過程來考察時,可以看到個體因動機的存著而使行為帶有目的性,因而動機總帶有目的性。
那電影中的人物的不同動機如何體現(xiàn)出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強盜并未否認自己殺死了武士。然而他口中的武士與自己用長劍激戰(zhàn)二十多回合不幸落敗也算是好漢一個,而自己則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光明正大的男子漢。將一個手握短刀的烈性女子降服,讓她順從地滿足了自己的欲念,是一件讓自己無比得意和自豪的事情。
女人承認了自己被強暴的屈辱,并宣稱在此之后自己的丈夫,也就是武士對其冷冷的漠視令自己痛苦萬分。于是她拔出短刀讓武士殺了自己。但自己因悲傷過度昏厥了過去,等到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短刀叉在武士的胸口。自己想要尋死卻沒有膽量。此時的強盜早已不知去向。
武士托巫女的口述說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強盜在自己面前強暴了自己的妻子。隨即卻見妻子轉(zhuǎn)而隨強盜左右,并要求強盜殺了自己。他遂感憤怒萬分。此時強盜一把推倒女人并表示不齒,并問武士如何處置她。武士心下原諒了強盜,卻無法容忍妻子的惡毒。帶著對她的詛咒和怨恨,武士悲憤地拔出短刀自己剖腹而死。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強盜在強暴了女人以后百般撫慰只要她愿意跟他走。她無法決定,想要自己的丈夫和強盜以武力決戰(zhàn),而自己會跟隨勝出的一方走。然而武士是懦弱的,他表示不愿意為她冒生命的危險,并且責(zé)問自己的妻子:“在兩個男人面前出丑,你為何不自殺?”此刻強盜說了一句話:“不要這樣對待她,她們不是男人,她們無法克制的哭,是因為她們是弱者?!倍琐畷r明白過來,自己的丈夫是多么無恥而懦弱的男人。她質(zhì)問他身為武士卻為何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妻子,并且對強盜亦百般嘲諷。在她的挑唆下,兩個男人終于彼此拔出了長劍開始決戰(zhàn)。然而,兩人的姿勢和劍法是多么的雜亂而無章,毫無氣概可言。武士的死也僅僅是無意間的事情。等強盜回過頭來,女人已經(jīng)不見。
事情就是如此,然而為何樵夫不愿意說出真相呢?他說自己不愿意卷入案件。而事實上,只是因為他一時的貪念,偷偷拿走了那柄價值不菲的短刀而已。他意圖隱瞞的這件事情被聽他口述的那個路人所揭穿。
影片放到這里,差不多是結(jié)尾了。然而各執(zhí)一詞的真正原因,就是各自為了掩飾自己軟弱的地方,“有軟弱的地方就有謊言?!睆姳I想要表現(xiàn)自己即使殺人也要有的磊落氣概,女人企圖掩飾自己并不貞烈的事實和挑唆兩個男人決斗致使自己丈夫死于非命的真相,武士即使是借巫婆的口也意圖掩蓋自己的懦弱和無能,而樵夫遲遲不愿說出真相,只是想隱瞞自己偷偷拿走了短刀。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他們各自的認知支配下產(chǎn)生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動機,都使這簡單的事情復(fù)雜化了。同時人性就是這樣陰暗而赤裸地呈現(xiàn)出來,各執(zhí)一詞不如說是各取所需——各自所需要掩飾的軟弱。
懸疑影片《羅生門》觀后感作文(篇5)
著名導(dǎo)演黑澤明的驚世之作《羅生門》,是一部比較撲朔迷離的片子,但深刻的揭露了人性的弱點和丑陋,每個人物的謊言貫穿整個電影,使電影劇情變得不明朗。1950年上映的《羅生門》歷經(jīng)歲月的磨練依舊大放光彩,在現(xiàn)在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
一場滂沱大雨使三個人相聚在破舊不堪的羅生門下避雨,他們分別是樵夫,和尚,路人。樵夫的一句“我一點也不明白,我真是不明白”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心。故事從此展開,一個武士被人在叢林里殺害,案子變得離奇起來,因為每個人的證詞都各不相同。
案情的主要人物是強盜多襄丸、武士、武士的妻子、樵夫。樵夫上山砍柴發(fā)現(xiàn)了武士的尸體并且報了案。嫌疑兇手多襄丸出堂受審,聲稱自己是被武士妻子的美貌所迷惑,心起邪念,把武士騙到其他地方,捆綁到樹上,又騙來了武士的妻子,在武士面前占有了她。之后便想離開,女人卻攔住了他說,要么他死,要么丈夫死。他們決戰(zhàn),最后武士被長刀刺死。
武士的妻子哭訴道:她被強盜凌辱后,在丈夫的眼神中看到的既不是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冰冷的目光,憎惡的表情。她悲痛萬分,拿著短刀對準丈夫,昏了過去。女人用她的眼淚來愚弄眾人,甚至愚弄了她自己。
女巫召回死者武士的靈魂,女巫的證詞代表了武士。武士說:妻子人被強盜蹂躪以后,竟愿意跟隨強盜,甚至讓強盜殺了他。強盜對女人的做法感到很不滿,并問他該如何處置。他不能容忍妻子的背叛,自己剖腹而死。
自始自終,樵夫躲在樹叢后面,目睹了案情的全過程,但因為偷走了比較值錢的短刀而不敢說出真相,被路人追問后才說出比較符合案情的說辭。強盜凌辱女人后便想帶她走,靠勞動養(yǎng)活她,但是女人讓他們決斗,兩人的懦弱根本就不是決斗,最后強盜刺死了武士。
因為人性的懦弱所以才撒謊,甚至對自己撒謊。也許仁慈只是一種偽裝,人們只想忘掉壞的東西,而去相信那些捏造好的東西。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利己的,去掩飾自己的謊言,掩蓋自己人性的缺憾。武士和強盜掩飾自己的懦弱,女人掩飾自己的不忠,樵夫掩飾自己的貪婪。
影片最后,羅生門下傳來嬰兒的啼哭,那是一個被拋棄的嬰兒,路人拿走了包裹嬰兒的衣物,樵夫打算帶嬰兒回家撫養(yǎng)。和尚在樵夫身上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感覺這個世界還 是可以相信的,最后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原來世界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