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是詞還是曲
《天凈沙·秋思》是曲,此曲的學(xué)習(xí)是有關(guān)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描寫了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天凈沙·秋思是詞還是曲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內(nèi)容僅供參考!
《天凈沙.秋思》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釋義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fēng)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天凈沙.秋思》詩文意象分析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人家:農(nóng)家。
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或年代久遠的驛道。
西風(fēng):寒冷、蕭瑟的秋風(fēng)。
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天涯: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天凈沙.秋思》的中心思想
1、天凈沙秋思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繪了一幅蒼茫悲涼的深秋晚景圖:干枯的藤蔓,衰老的樹木,黃昏之時飛回鳥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梁,潺潺的流水,幾處炊煙裊裊的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fēng),向西面落下的夕陽。表達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2、富有才學(xué)的漢族士子馬致遠一直沒有得到大展宏圖的機會。他的一生大部分都過著漂泊不定、困窘潦倒的生活。天凈沙秋思寫于羈旅途中,時值深秋的枯藤、老樹、西風(fēng)等肅殺的景象讓他感受到前路迷茫,凄厲的鴉鳴、骨瘦如柴的馬兒讓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的苦難遭遇。
《天凈沙.秋思》的創(chuàng)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深秋的黃昏,風(fēng)塵仆仆地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騎著一匹極其消瘦的老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fēng),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獨行,寫下了《天凈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刻畫出一幅羈旅之人漂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言簡而義豐。
《天凈沙.秋思》的賞析
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凄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jīng)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fēng)在吹著它走向風(fēng)燭殘年。
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謚。又是那么溫馨。而我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我那么遠。
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寫景之妙盡妙于此也!
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jīng)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