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diào)·蟾宮曲·春情》全文賞析
據(jù)了解,目前最新有關(guān)于《雙調(diào)·蟾宮曲·春情》的作者是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全曲描寫一位年輕女子的相思之情,為了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zhǔn)備了《雙調(diào)·蟾宮曲·春情》全文賞析內(nèi)容,歡迎使用學(xué)習(xí)!
《雙調(diào)·蟾宮曲·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①。
證候來時(shí)②,正是何時(shí)?
燈半昏時(shí),月半明時(sh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從出生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剛剛懂得什么是相思,卻深受著相思的折磨。
身體像飄浮的云,心像紛飛的柳絮,氣像一縷縷游絲。
空剩下一絲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侶又到哪里去了呢?
相思的痛苦什么時(shí)候最猛烈呢?是燈光半昏半暗時(shí),月亮半明半亮?xí)r。
注釋
①千金:喻珍貴。 何之:到哪里去。
②證候:該病的癥狀。
賞析
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被作者的生花妙筆勾畫得栩栩如生。“身似浮云”,說明女孩因思念情人而變得恍恍惚惚,身不由己;“心如飛絮”,是說她心神不定,老是胡思亂想;“氣若游絲”,可見她被相思之情害得身體極度虛弱,幾乎氣息奄奄。這位癡情女孩的魂靈兒早就飛走了,她甚至已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就好像只剩下一縷余香,日夜期盼著心愛的人兒歸來。最難捱的還是夜深人靜時(shí),那種痛苦恐怕不是過來人是無法體味的。此篇連用疊韻,而又婉轉(zhuǎn)流美,兼之妙語連珠,堪稱寫情神品。
創(chuàng)作背景
徐再思在故國淪陷后,開始追尋古代隱士的足跡,尋找自我解脫的良方。從一開始的執(zhí)著追求到最后回歸自我,隱居江南。這處處是春、宜酒宜詩的江南風(fēng)光讓作者作者陶醉其間。并以清新柔婉的筆峰抒寫下此曲。
徐再思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云石為同時(shí)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dāng)時(shí)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