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中國古代,中國由十八路諸候各占一片土地。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戰(zhàn)爭后,十八路諸候漸漸的只剩下劉備、孫權(quán)、曹操獨自稱王、稱帝,三國就形成了分別是劉備的蜀國,孫權(quán)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三分天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大全,希望可以分享大家進行閱讀和參考。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1
這幾天,我讀了曠世奇書《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先說被稱為“義絕”的關(guān)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三國演義》里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方法也極簡單:“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xué)習。
封建統(tǒng)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此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算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yīng)該相貌非凡,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以上兩人也給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2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三國演義
書中有“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過五個關(guān)斬六將”的關(guān)羽,有“粗中有細,勇猛善戰(zhàn)”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亂世梟雄曹操等等交織在一起引發(fā)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書中講了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晉的一段歷史,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quán),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此后,南北之間常有戰(zhàn)事發(fā)生,但總體來說,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40余年之久。
我們是新世紀的少年,應(yīng)該要有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趙云那樣渾身是膽的氣魄,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做一個有膽量,有知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以后,劉備就非常想去把諸葛亮請來。于是挑了一個好日子,劉、關(guān)、張三人一起去請諸葛亮。他們來到諸葛亮家的時候,正巧諸葛亮出門了,他們只好無奈地返回。過了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回來了,又要去拜見他,這時關(guān)羽和張飛都來阻止,說派個下人去就行了,犯不著我們一塊去,結(jié)果叫劉備斥責了一頓。他們又去了一趟,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劉備無奈又回。轉(zhuǎn)眼到了冬季,下著大雪,劉備三人又去了諸葛亮家,可是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耐心地等他醒來。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答應(yīng)出山輔佐劉備平定天下
每當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他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么值得學(xué)習呀!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這個故事中使我很受影響,因為劉備為了天下大事 ,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物,放低自己的位置,值得學(xué)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4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羅貫中。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書我怎能不讀?文字之間,各種風流人物紛紛亮相,讓我讀得酣暢淋漓,欲罷不能。要說感受,最深的是小說中人物的智慧較量。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從三國鼎立到三國歸晉,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馃啾谥械牟懿侔偃f精兵是打不過吳國嗎?不是,而是周瑜和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是手下士兵的盡力配合,塑造了這一以少勝多的歷史奇跡。讀到這里,我仿佛身臨其境,仿佛聽見了士兵的吶喊,看見了大火沖天。讓我嘆為觀止,好一個漂亮的勝仗,不邂可擊的計謀,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讓我讀得廢寢忘食。
三國中不僅有精彩的故事,三國中的人物時時震撼著我。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是關(guān)羽。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丹鳳眼,臥蠶眉,騎嘶風、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相貌堂堂,如天仙下凡。他在曹操那聽說到了劉備的下落,封金掛印,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的身邊。關(guān)羽忠義忠信、亦不忘故主,真正讓我佩服,真可謂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jié)。
關(guān)羽的頑強也令我佩服了。他中箭受傷,叫華佗給他開刀,過程中關(guān)羽鎮(zhèn)定自若,說說笑笑,讓我感受到他的堅韌,勇敢,鎮(zhèn)定。
三國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曹操老謀深算,他煮酒論英雄,試探劉備野心;他殺死接待他的呂氏一家,竟提出寧叫我負天下人的怪理。
張飛豪邁驕縱,長板橋一聲吼,退了曹操百萬兵;三英戰(zhàn)呂布,給關(guān)羽報仇不顧自我;
諸葛亮神機妙算,才高八斗,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動了他,他舌戰(zhàn)群儒,唇槍齒戰(zhàn),七擒七縱更表現(xiàn)他的仁義和韜略;
周瑜一毛不拔小氣,他要殺死諸葛亮,讓自己成為中國第一謀士,最終也因肚量太小喪了命。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他是一曲逐鹿中原的男兒頌歌。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5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描寫東漢末年至西晉統(tǒng)一全國這段歷史。在這一時期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
說到《三國演義》,我感觸最深的人物,便是關(guān)羽了。初見關(guān)羽,是在“桃園三結(jié)義”中,關(guān)羽字云長,河?xùn)|解良人,一直流落江湖。他身高九尺,須長二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猶如天神下凡。他們劉關(guān)張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其中,關(guān)羽是有勇有謀的義士。
關(guān)羽是忠義的化身,一路追隨劉備的他,在“千里走單騎”中,和劉備、張飛二人走散后投奔于曹操門下。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舊情。后因收到劉備的書信,決定千里尋兄,掛印封金。曹操挽留不住,為之感動,率眾為關(guān)羽送行。后來在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關(guān)羽也重情重義,不乘人之危,放走曹操,甘愿領(lǐng)死。他忠、義、勇、智的故事,讓世人傳誦。
關(guān)羽不僅忠義,還是一個勇敢的豪杰壯士。在“溫酒斬華雄”中,他只是一個馬弓手,只有曹操看好他。關(guān)羽還沒有喝溫酒,“提刀便出”,不久提著華雄人頭,“其酒尚溫”。不僅說明了自己的實力,還使別人刮目相看。后來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一路上遭遇層層阻攔,憑一己之力,斬獲六員大將,有勇有謀,英勇無畏。
關(guān)羽個性鮮明,他忠貞不二,矢志不移,有仁有義,膽量過人,可惜結(jié)局不圓滿。他的弱點就是過于自負,他因“虎女焉嫁犬子”拒絕了東吳的求婚,結(jié)果被呂蒙偷襲荊州,敗走麥城,兵敗身亡,蜀國因缺失一員大將,漸漸走向衰敗。
“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边@是對關(guān)羽一生高度概括的一副對聯(lián)。關(guān)羽對后代人的影響還不止這些,現(xiàn)在各地還建有關(guān)帝廟,表示后人對關(guān)帝的緬懷之情。
關(guān)羽這種俠肝義膽、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zhì),令我欽佩。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覀儸F(xiàn)代人也要對他們的事跡有所了解,在學(xué)習與生活中不走他們走過的彎路。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6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里,引發(fā)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那正是羅貫中筆下的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善良的劉備等等,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guān)羽和諸葛亮。
關(guān)羽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往投。關(guān)羽還很勇猛,在戰(zhàn)爭中,就是需要像他這樣的將士。但最后,關(guān)羽因為太驕傲而大意失荊州。由此,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處處須謹慎,否則就要像關(guān)羽一樣因驕傲而做錯事。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諸葛亮最大的特點是他有勇有謀。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諸葛亮在三天之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瑜和現(xiàn)在的我們來看,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勺阒嵌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十萬余支箭,令周瑜刮目相看。諸葛亮第二個優(yōu)點是他很忠心。劉備在世他輔佐劉備,劉備死后他也盡心盡力地輔佐劉備的兒子阿斗。諸葛亮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他很謹慎,不管以前取得多少勝利,他都不驕傲,依然很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戰(zhàn)爭。我想,這也是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的一種精神:取得了成績不驕傲、不炫耀,繼續(xù)努力向前。
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地走過每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屬于你,你的人生也會被一片燦爛的陽光所照亮。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精選篇7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章回古典小說,深有感觸。
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硝煙四起,戰(zhàn)亂不斷。劉玄德偶遇關(guān)云長、張翼德,結(jié)為兄弟。后得“臥龍、鳳雛”兩大軍師等人,齊心協(xié)力建起了蜀漢。而孫堅之子、孫伯符之弟孫仲謀東征西討,招兵買馬,在江東建立起了勢力割據(jù)——東吳。至于一代奸雄、朝廷丞相曹孟德陰險狡詐,聚集群英,兒子曹丕建立起了曹魏。最后三國統(tǒng)一,國號改為晉的一個故事。
我最難忘的就是“孔明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因為它告訴了我們孔明的嚴守軍法,為了遵守軍紀,嚴守軍法,不顧自己與馬謖的多年交情,飽含淚花,殺了馬謖。
是啊!生活中也要這樣,大公無私。我們不能因為交情,從而赦免于人,包公就是個典行的例子,他公正不阿,不收賄賂,不講交情,錯了就是錯了,他從不偏向每一個人,被人廣為佳傳,人們都說: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我們也要這樣,做事公平公正。我們班投票都是你是我的好朋友,就投你;我恨你,就不投你。這樣就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