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怎么寫好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方便大家學習。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每吟誦起這首詩,便會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亂世豪杰,在群雄蜂起的年代,逐鹿中原,奏出了一個時代的鏗鏘足音!
那是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形象:有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的關羽,他忠肝義膽,水淹七軍,正氣凜然;然而卻也有反復無常、唯利是圖、窮兇極惡的呂布;有手持利劍長槍、舞出天地豪情,劍影呼嘯、氣貫長虹的趙子龍;然而卻也有自作聰明貽笑千古的蔣干……即使將書拋開,他們的形象也充塞天地,深入人心,恍若隔空凝望……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敝T葛亮用他的一生鑄就了這曠世功績,流芳千古!他博學多才,無所不知,智慧過人,年僅27歲、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向劉備精確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繼而提出鼎足三分,聯(lián)孫抗曹,然后一統(tǒng)天下之路。壯志凌云,勢不可擋。他以自己的哲思睿智為劉備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天下事為己任卻無悔于心…..
戰(zhàn)火烽飛、民不聊生的年代,他本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陽,淡泊寧靜,不汲汲于名利,但他沒有貪戀舒適無憂的隱居生活,卻毅然決然走進了本不該承受的動蕩生活。讀書筆記著眼天下,協(xié)助劉備創(chuàng)萬世之舉。最不能忘記的是他舌戰(zhàn)群儒的傲人風采。“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憑借經天緯地之才,不畏群儒的唇槍舌戰(zhàn),他縱古論今,游刃有余,處之泰然,絕倫逸群,駁倒了那些自命不凡的偽君子。他以超凡的口才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lián)盟共同抗曹的局面得以形成。
誰又能說他不是一個英雄?即使他沒有征戰(zhàn)沙場、為國捐軀,他依然在爾虞我詐的世界里始終保持著一顆忠君愛國的心,一個圣潔崇高的靈魂,為了國家統(tǒng)一,甘愿“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不辭辛勞,真心付出。有人說諸葛亮是智慧、謀略的代名詞,但他又何嘗不是“義”的化身?忠義、道義、俠義….他用智慧、義舉、對劉備矢志不渝的赤誠演繹了一個人生的傳奇,綻放了人生最絢麗的華彩!
除了諸葛亮,一代奸雄曹操也令我敬佩不已。他雖被稱作奸雄,卻胸懷大志,雄才偉略,不畏權勢,執(zhí)法如山,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那只是封建世俗的偏見罷了。他雖高喊“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野心勃勃間透露出了他沖天般的豪氣。但在困境之中,他從不低頭,“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巨大的失敗換來的卻是他的仰天長笑,他用笑聲將一切困難壓在腳底,然后,卷土重來!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他與唯唯諾諾的劉備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言石破天驚,使得劉備驚慌失色。他大膽地、狂妄地、張揚地批判當時所謂的天下英雄,卻正是高瞻遠矚地洞察了當時的時局,針針見血,使他后來勢如破竹般一舉殲滅袁術三子?!白载摗钡谋澈?,隱藏了曹操真正的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他雖有才略,卻不計門第,求賢若渴,一曲《短歌行》質樸、蒼勁、風格沉雄,真情感人,將他求才的心跡表露無遺。他雖是首領,卻不剛愎自用、我行我素,功高志驕之際,對人才的態(tài)度卻無比謙恭,重用被孫權劉備不屑一顧的龐統(tǒng),可謂難能可貴。
難道他不是英雄嗎?不,相對于劉備的慈悲來說,我更喜歡曹操這種不羈,不虛偽,不做作,嫉惡如仇,虛懷若谷,選賢與能,智慧過人的英雄……只是世俗的偏見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罷了。
英雄,即使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消磨,卻永遠無法從我們的心中消逝……《三國演義》,是一路英雄演繹的千古絕唱!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2
我從小就愛讀書,喜歡讀童話故事、探險揭密、名人傳記、科學、歷史及兒童文學等類型書籍。其中中國歷史是我尤其喜愛,因為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閱讀中國歷史,能夠感受到一種中國文化的厚重感,仿佛能夠讓你穿越回書中所述的年代中。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相信不少的同學無論是從電視劇、評書、京劇、網絡聽書等渠道對這些書有過接觸和了解,但如果想要對《三國演義》有一個完整的理解,強烈推薦同學們來讀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原著。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零五年中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風云變幻?!霸捳f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說開頭就用這樣大氣又富含哲理的話讓讀者震撼??梢赃@樣說,無論是學生、學者、企業(yè)管理者還是職場人士,《三國演義》都值得去認真品讀,深刻理解書中的哲學和道理。
書中呈現(xiàn)的主要人物中大多都是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但有的流傳千古,有的臭名遠揚。每個人物都具有極其鮮明的性格特征,比如: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大黑個猛張飛、原來是一代名將,但進宮勤王后馬上變得貪權且昏庸好色的董卓、忠勇善戰(zhàn)的五虎上將趙云、義薄云天的關云長等等。這比有一些沒有鮮明人物個性的書有趣太多了,而且此書部分記錄了貨真價實的真實的歷史故事,要比一些編撰出來的虛假故事更加打動人。
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有著無數(shù)的經典戰(zhàn)役和故事情節(jié),今天主要給大家推薦趙云單騎救阿斗和諸葛亮空誠計智退司馬懿二個故事情節(jié),這也是我本人比較喜歡的二個回合,其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我。
曹操平定統(tǒng)一北方之后,開始揮軍南下,第一戰(zhàn)便打敗了劉備。劉備兵敗之后逃往江陵,但在今湖北當陽長坂坡附近被曹軍追上。無奈之下,劉備只好丟下妻兒老小,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云等數(shù)十騎逃命。但后面趙云得知之后,卻單槍匹馬向北往曹軍奔去,營救少主阿斗。
趙云尋到阿斗和糜夫人后便讓二人上馬,自己準備在后面奔跑跟隨。但糜夫人深知曹軍將至,這樣非但大家都逃不掉,更是會連累趙云??鄤駸o果之后,糜夫人投井自盡,趙云見此,灑淚將少主縛在胸前。霎時間,曹軍殺到,趙云獨自一人力戰(zhàn)曹軍數(shù)十員大將,血染戰(zhàn)袍,幾十回合下來竟毫發(fā)未傷,還將曹操賬下的多員大將打得落花流水,曹操見趙云如此的勇猛忠義,心生愛才招降之心。下令此人只可生擒,這也是趙云能活命的主要原因。
后有人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在這一戰(zhàn)之中,趙云將中國軍人文化中勇猛、忠誠和勇于擔當?shù)木癜l(fā)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值得我們當代中國人去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喜歡的主要原因。
在魏蜀之戰(zhàn)中,魏軍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將兵調遣出去了,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殘兵。危急之中,諸葛亮獨坐城頭欽酒撫琴,一幅悠閑自在的樣子。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zhèn)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里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回來后,趙云率大軍已到,就這樣,司馬懿中上諸葛亮的空城計。每次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都為諸葛亮的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變的能力而驚為天人,這種臨危不亂,急中生智的能力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需去修煉的。但我的父親跟我講這個事故時有另有一翻解讀,他認為曹軍都督司馬懿是故意放諸葛亮一馬,因為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需要先留著諸葛亮這個對手自己才能活命。
當我細品三國,我恍惚間感受到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也領略到了單刀赴會的勇敢,空城退敵的智慧膽略……”三國演義”中情節(jié)繁多,都非常精彩,引人入勝。每個回合,都在述說著不同的歷史,有悲痛、有歡喜……嬉笑怒罵各不相同,但章章都在演繹著精彩的人生。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3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英文名字: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為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拿出--草船借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后,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xiàn)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并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后,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并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計劃準備停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并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fā)。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于曹軍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里,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zhàn)。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zhàn)。他調旱寨的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lián)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后,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余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后,共得箭10余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4
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三國演義》這部男人世界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女人的故事吧。
貂蟬——聰慧明艷、絕世無雙。貂蟬的美,讓初次見面的呂奉先一見鐘情,忘乎所以,從此三天五天給司徒王大人送米面,這是一個陷入愛情中的男人很正常的舉動,呂布將軍向來性情率真,對人從不會耍手腕,對心愛的女人,那更是掏心掏肺;貂蟬的美,讓董卓董相國第一眼就垂涎三尺,連酒也忘了喝,話也忘了說,相國大人肥厚的大手一揮,決定要給天子做媒,讓貂蟬嫁給天子做貴妃,而實則是為自己謀福利,因為皇宮早已成了董相國的后花園,天子嬪妃早已被相國霸占殆盡;貂蟬的美,讓曹操不忍殺她,本就喜歡別人老婆的曹操,對艷麗的貂蟬更是難以釋手,任文武大臣怎么勸導都沒用,就一心想讓貂蟬侍奉自己一次酒宴,結果酒宴還沒開始就差點喪了命。
入選古代四大美人排行榜的貂蟬容貌無疑是美的,然而她的心更美,她體諒義父的難處,感恩呂布的真情,痛恨董賊的荒淫,更仇視曹操的殘暴、殺害了自己的夫君,所以最后,呂布死后她不愿茍活,為夫報仇不得而含恨離世。
倆喬——溫婉賢淑、知書達理。江東的女人,給我的感覺就是賢淑。有吳國太那樣一個賢良淑德的典范,但是二喬不同于一般鄉(xiāng)野夫人那般無知恭順的賢,她們琴聲清悅,劍術了得,懂時局,知人心,是君王都督身邊的得力的賢內助。然而二喬甚是命苦,兩人所嫁的丈夫都非常的短命,孫策死于非命后,為了避嫌大喬帶著兒子離開了孫家;赤壁之戰(zhàn)周瑜殺諸葛亮未成,竟是小喬放走了諸葛亮,周瑜一氣之下趕走了小喬,之后不久,周瑜撒手人寰。二喬短暫而甜蜜的婚姻生活都雙雙結束了。
孫小妹——性情耿直、深明大義。整個《三國》里面,孫小妹是活的最糾結的一個人。她是吳候的妹子,自然是愛自己兄長的,但他又被周瑜一干人等假戲真做嫁給了蜀國之主劉備,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與劉備的相處中對其日漸生情,她自然也是愛劉備的。她最愛的兩個男人卻在不斷的相互討伐,最終的結局必定是你死我活,孫小妹的心都被掰成兩半了。滿身才華的孫小妹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中,成了戰(zhàn)爭最無辜的替罪羊,不得終老而郁郁離世。
靜姝——美麗善良、率真無辜。曹丕文不如曹植能出口成華章,武不如曹彰可上馬打天下,然而在司馬懿的提點下,卻登上了世子大位,他認為自己是最后的贏家,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但是他作為曹魏政權的第二代接班人,其手腕老辣和心機凌厲而又深藏不漏,其手段較之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依賴司馬懿,但又不信任他;委以重任,但又有所防備。于是在他身邊安插了靜姝——這個美麗而無辜的姑娘。
老謀子司馬懿豈能看不破?但他看破卻不道破,將計就計,還讓靜姝有了身孕,最后買通穩(wěn)婆順手殺了她而自己借勢詐病。他的計劃非常周密,他堵住了所有可能的漏洞,做到了萬無一失,最終奪得了天下,而靜姝只是他的一塊盾牌,擋住曹氏親貴屠刀的一塊盾牌而已。最后,大事將定,盾牌無用,將其丟棄理所自然。這個無辜的姑娘,自然也是權利爭斗的犧牲品罷了??墒窃谀莻€諸侯割據(jù)亂軍混戰(zhàn)的年代,每一次戰(zhàn)爭,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人要喪命;每一次戰(zhàn)爭,都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慘不忍睹。在時代的波濤奔涌而下時,普通的老百姓就如魚蝦般深陷旋渦而不得救,誰,又不是隨波逐流呢?有幾人能正真主宰自己的命運呢?
《三國》里的女人都是苦命的,是絢爛的煙花,只綻放一瞬,然而她們的格局、情操、風骨卻像恒星一樣永遠的留在了歷史的長河里。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她們沒有太多的自由,一切只因別無選擇罷了。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5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于劉備,盡忠于蜀漢,最后中獻身于統(tǒng)一的大業(yè)中."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yōu)榱藵M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zhàn)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欲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系。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后,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lián)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后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tài)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yè):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松,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松,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里,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zhàn),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1500字讀后感三國演義篇6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币馑际钦f年輕人不應該讀《水滸傳》,而老年人則不宜讀《三國演義》。原因是水滸中的打打殺殺太多,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三國中勾心斗角太多,會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會對這兩本名著發(fā)出如此的感嘆呀!
不過,說到三國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過于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那幾場較量了。
他們二人之間的第一次較量是在周瑜的總部,周瑜因為降曹還是抗曹這個問題糾結了好長時間,結果諸葛亮指出大小喬實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銅雀臺賦》,激得周瑜怒發(fā)沖冠,立即發(fā)表了:“我與老賊勢不兩立!”這個觀點。從兩人初次交鋒看來,諸葛亮是略勝一籌。周瑜意識到諸葛亮是個人才,就想拉攏過來為己所用。周瑜派諸葛亮胞兄諸葛瑾游說諸葛亮歸順東吳,結果諸葛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險些把諸葛瑾給游說過來。此局,周瑜又敗。
周瑜見如此優(yōu)秀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就想除了諸葛亮。設了借刀_之計,讓諸葛亮去劫糧,想借曹操之手殺了諸葛亮。不想這小小計謀卻被諸葛亮識破。不僅沒上周瑜的當,又施了個激將法:“周公瑾只善水戰(zhàn),不能陸戰(zhàn)耳?!敝荑す怨灾姓校骸昂纹畚也荒荜憫?zhàn)耶!不用他去!我自個去!”諸葛亮笑了:“曹賊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為所擒?!敝T葛亮只言片語,周瑜即容納不下,可見周瑜氣量之小。經此事后周瑜搖首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為我國之禍!”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暫壓心頭之火。
接下來,他們的第三次較量便是的草船借箭。諸葛亮與周瑜簽下軍令狀,三日之內,造十萬支箭。乃是周瑜心懷妒忌,尋事害孔明。諸葛亮神機妙算,通曉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霧,便駕二十只輕快小舟去佯攻曹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來了十萬余只箭。當魯肅將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屢次敗給了諸葛亮,心中不平。當蜀吳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后,周瑜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攻下南郡、荊州和襄陽,但是此時劉備和諸葛亮也想拿這三個城池作為他們的根據(jù)地,于是劉備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思,于是對魯肅說:“吾自去和他說話。好便好;不好時,不等他去南郡,先結果了劉備!”諸葛亮這次又是略勝一籌,看出了周瑜的來意,讓劉備對周瑜說:“先讓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讓劉備取。”
結果周瑜與曹仁大戰(zhàn)一場,周瑜自己還受了毒箭之傷,終于擊敗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卻發(fā)現(xiàn)城樓上站著一位白袍將軍:趙云。周瑜于是想強行攻城,但城樓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陽和荊州,卻發(fā)現(xiàn)也被諸葛亮派關羽和張飛攻下了。于是周瑜氣得口噴鮮血,暈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惱羞成怒,又下美人計迷惑劉備,但這也仍然逃不過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其中有妙計,最終劉備安全脫身。周瑜率兵攻打荊州,卻被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擊潰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金瘡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計不成,便派魯肅去與劉備和諸葛亮商議:待劉備攻下西川,就將荊州還給東吳。周瑜于是又生一計:假意去攻打西川,讓劉備給他們東吳兵一些糧草,乘機攻下荊州。不想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盤,派趙云嚴守城池,又派張飛、關羽、魏延和黃忠四面圍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滅虢之計。氣得周瑜再次金瘡迸裂,回到本營后,諸葛亮又派人給周瑜送來一份帶著挖苦和諷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絕又醒,大叫幾聲:“既生瑜,何生亮?!倍溃陜H三十六歲。
其實,在我看來:周瑜之死完全是因為他的心胸狹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諸葛亮。他的死告誡我們不可以因為別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就嫉妒別人,要是善于向別人學習,以長補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時也要熱心地幫助別人,因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提高。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