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fā)白帝城古詩意思及注釋
《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描寫的是在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徑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他回到江陵時所作。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詞句注釋
⑴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奉節(jié)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yùn),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蓖蹒ⅲ骸鞍椎鄢?,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p>
⑵朝:早晨。辭:告別。白帝:即白帝城。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峻,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⑶千里江陵:從白帝城到江陵(今湖北荊州)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dá);還:歸;返回。
⑷啼:鳴,叫。?。和O?。一作“盡”。
⑸輕舟已過:一作“須臾過卻”。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峰。
白話譯文
早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山峰。
全詩賞析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討安祿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jīng)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dāng)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nèi))的時候,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nèi)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里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認(rèn)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jù)“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yīng)當(dāng)是他返還時所作。
名人鑒賞
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p>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fēng)揚(yáng)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shè)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