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全文翻譯
對于《狼》的學(xué)習(xí),了解到的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文言文《狼》全文翻譯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內(nèi)容僅供參考!
《狼》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dān)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dān)。狼乃止。屠即竟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之,則死狼也。
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矣。
《狼》翻譯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jīng)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匹狼。狼不斷地窺視著屠戶帶著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跑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轉(zhuǎn)過身來繼續(xù)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夫沒辦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后把空擔(dān)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吊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為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
(屠夫)抬起頭來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狼的嘴里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jīng)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dāng)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jié)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狼》注釋
1、貨:出售、賣。
2、欻(xū):忽然。
3、瞰(kàn):窺視。
4、既:已經(jīng)。
5、諸:相當(dāng)于“之于”
6、蚤(zǎo):通“早”,早晨。
7、逡(qūn)徘徊的樣子
8、仰:抬。
9、昂:貴重。
10、直:通“值”,價值。
11、緣:沿著。
12、罹(lí):遭遇(禍患)。
《狼》賞析
本文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xié)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狼》創(chuàng)作背景
《狼》出自《聊齋志異》。
蒲松齡出生于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jù)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借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jīng)過整理、加工過后,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jù)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于地,并擺設(shè)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滴跏四?1679)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jié)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后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读凝S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余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